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举行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就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作出重要部署,强调“系统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加强宗教事务治理法治化”,是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心聚力的重要举措,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河南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系统观念、法治思维,全面推进新时代宗教工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凝聚磅礴力量。
一、学懂弄通悟透,准确把握宗教工作领域方向任务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要准确把握宗教领域的目标任务和工作方法,切实增强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一是准确把握根本保证。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系统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加强宗教事务治理法治化”,首要的是加强党对宗教工作的全面领导特别是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宗教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把广大信教群众紧密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确保宗教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
二是准确把握中心任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推进宗教工作必须紧紧围绕总目标和中心任务来谋划和展开。河南省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引导和支持宗教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增进“五个认同”为目标,促进教义教规、管理制度、礼仪习俗、行为规范等方面逐步形成中国特色,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的原则,进一步健全宗教工作法律体系和政策框架,支持宗教界全面从严治教,不断增强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
三是准确把握重大原则。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讲求科学方法,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系统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加强宗教事务治理法治化,必须按照“六个坚持”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能不能将广大信教群众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作为评价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基本原理同推进新时代宗教工作具体实际相结合,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制定完善宗教工作政策法规体系,秉持“导”的工作理念,运用思想教育、文化引领、政策指导、行政管理、法律治理等方法和途径,推动宗教工作创新协调发展。
二、坚持系统观念,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河南实践
系统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符合我国国情和宗教实际,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促进宗教健康传承发展的时代命题。河南省坚持运用系统观念,从路径探索、理论研究、服务大局、凝聚合力四个维度协调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河南实践。
一是探索宗教中国化实践路径。创新开展“坚持中国化·同心正道行”主题活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充分发掘利用深厚的中原文化资源,“化形”与“化心”同步、“化代表人士” 与“化信教群众”同步、“化教义教规”与“化礼仪习俗”同步,逐步形成出一条具有河南特色的宗 教中国化路径。突出思想政治引领,鼓励宗教界建立“周诵读、月交流”学习制度,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开展“三爱”“四进”“五史”教育,增强推进宗教中国化的政治自觉;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程,以承办2024年全国宗教界人士来豫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为契机,支持宗教界到安阳殷墟中国文字博物馆、黄帝故里等地学研,感受中华文化魅力,增进“五个认同”。开展 “双百”评选活动,选出100篇融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时代要求的优秀讲章讲义作为各宗教讲经范本,选出100名优秀讲经讲道人员,到宗教活动场所宣讲,引导广大信教群众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制定《宗教事务条例》配套制度, 把中国化样式设计作为筹备宗教活动场所审批的要件,体现出中国风格、中国气派。鼓励宗教界对宗教礼仪制度进行讨论和改革,形成新的规范。推进全面从严治教,深化崇俭戒奢教育,抵制不良思想和奢靡之风。
二是加强宗教中国化理论研究。建立完善省级宣传、宗教部门共同委托开展宗教课题研究、省社科规划办择优结项工作机制。建立“ 1+5”宗教中国化研究平台,在省社科院、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安阳师范学院设立一个综合性宗教中国化研究中心和5个分教别研究中心,紧紧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充分挖掘中原文化、黄河文化所蕴含的时代价值,研究各宗教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契合、相融合的内容与理念,梳理、探索、规划我国宗教中国化的中原路径,立项29个课题,形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河南佛教教义教规阐释》《加强散居正一派道士有效管理路径》等一批有价值的成果,全面阐释系统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的道理、学理、哲理,为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河南实践提供理论支撑。
三是服务大局讲好中国宗教故事。支持“少林文化”走出去,少林寺代表团赴德国、泰国、印度尼西亚开展少林文化和宗教文化交流,参加第二十九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有关活动,参加2024 年中澳新佛教论坛和中韩日佛教友好交流会议。举办全球少林考功总决赛,选派少林武僧团随同省文旅厅团组,赴卢森堡参加“空中丝绸之路”河南文化旅游周活动,在意大利中国文化中心开展“ 2024 中华文化大乐园-意大利米兰营”活动。在河南鹿邑县太清宫承办世界道教联合会首届道祖故里朝宗法会,促进中国道教界与海内外道教界的友好交流。
四是凝聚推进宗教中国化的工作合力。推进宗教中国化涉及许多方面,不是哪个方面能够一力承担、独自完成的,需要统筹各方协力推进。坚持高位推动,省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推进宗教中国化、全面从严治教、宗教健康传承等指导意见,形成系统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的政策框架。充分发挥统战工作领导小组、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健全完善宗教工作三级网络和两级责任制,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管理、社会协同、宗教自律的宗教事务治理格局。加强宗教工作“三支队伍”建设,开展宗教工作干部全员培训,提升党政干部做好宗教工作的能力;以教规戒律为重点举办“双通”人才培训班,在登封中岳庙承办甲辰年(2024)全真派道士传戒活动,培养宗教后备人才;以宗教中国化研究中心为平台,带动培育60多名宗教学专家队伍,加强宗教智库建设。
三、强化法治思维,不断提升宗教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
加强宗教事务治理法治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河南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宗教问题。
一是健全宗教政策法规体系。贯彻落实《宗教事务条例》《宗教活动场所管理办法》等宗教法规和规章,制定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实施细则、宗教活动场所审批流程,建立完善宗教团体班子例会、宗教团体班子成员年度述职、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管理、宗教工作领导干部联系宗教界代表人士等制度,支持宗教界依法依规有序开展宗教活动,提升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
二是加强宗教政策法规宣传教育。把宗教理论政策法规纳入各级党校党政干部主体班培训内容,纳入全省民族宗教系统干部培训计划,切实增强干部依法处理宗教问题的能力。坚持开展“法治中原同心筑梦”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宣传月和“ 12.4”宪法宣传周活动,发放有关宣传资料,引导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认真学习宪法、法律和宗教政策法规,不断提升国家意识、公民意识和法治意识。
三是推进宗教事务依法治理。严格落实宗教法规规章,抓住人员、资金、场所、活动四个重点,依法规范宗教活动场所管理。实行教职人员持证上岗、信息公示、定期考评,严把教职人员入口关。建立不良教职人员退出机制,净化教职人员队伍。制定佛教、道教教职人员跨省转隶程序,破解教职人员跨省任职、长期失联等问题,及时注销备案有关教职人员。推行会计站制度,加强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监督管理。加强宗教活动场所筹备设立和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等事项的审批,指导宗教界在举行重大活动时制定方案、严格报批、确保安全。推进基层宗教联合执法,统筹宗教、公安、文化等部门和乡镇基层力量,发挥宗教工作乡(镇)助理员、 村(社区)协理员“神经末梢”作用,依法查处非法宗教活动,有效防范宗教领域风险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