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道教论集 > 道教类书 > 无上秘要

无上秘要

无上秘要卷之三十二

众圣传经品

黄帝曰:大洞玉清之文,皆皇上高真所修,不传地上之士。洞玄上清之经,时当下教,以授至学之士。洞神三皇之书,传下世,镇化佐国,扶济兆民。

右出《洞神经》

高上帝君告上相青童君曰:凡诸天文三十六国九地之音,皆玄古洞空之书自然之音,诸天上真帝皇以下及学仙得道,莫不受音於太空,佩文以游行。

右出《洞真外国放品经》

结九元正一之炁,以成忧乐之辞,明於玄台之上,字方一丈,文蔚焕烂,洞明九天,七宝华光,流曜上清。玄都丈人受之於太空,后以凤文真书玄授於太上大道君,道君传太极真人,太极真人以传东海方诸青童大君。

右出《洞真凤台曲素上经》

虎真符,太真九天父母所出,太真丈人以传东海小童,九天真王以传太上道君。

右出《洞真神虎真符》

上玉帝以传太微天帝,太微天帝以授后圣太平道君。

右出《洞真高上神慧隐书》

上相青童君曰:九天丈人、三上玉童同时传太帝君,太帝君以传南极上元君,上元君以传西王母,西王母以传太微天帝君,天帝君以传金阙圣君,金圣君以传上相青童君,青童君传西城王君,使付后学,应为真人者。

右出《洞真三元素语玉精真诀》

太霄琅书者,乃九天仙王飞霄之曲;琼文帝章者,乃九天之上文,并以元始之初生於自然虚洞之中,虚皇玉帝受之於九玄,经万劫传於太真王,太真王以传太华真人,三天长生君、太和真人、东华老子、南极总司禁君、西台中候、北帝中真、大灵王子、太灵真妃、赤精玉童、玄谷先生、南岳赤松、中山王乔、紫阳真人、西城王君、中皇先生、赵伯玄等,并修受此经。

右出《洞真太霄琅书经》

《金铛太霄隐书》、《玄真洞飞二景宝经》以传高圣玉晨太上大道君,三天玉童、西龟王母、紫精太素、三元君、中央黄老帝,太帝以传天帝君、太微帝君、南极上元禁君、皇天上清金阙帝君。

右出《洞真玉佩金珰经》

太真、九都、上皇、太极四真人,受之於太上玉晨高圣道君。

右出《洞真灵飞六甲内文经》

九天丈人曰:九丹上化胎精中记,太帝君以传南极夫人,南极夫人以传太微帝君,太微帝君以传后圣金阙帝君,金阙帝君以传上相青童君,青童君更撰集施用上下次第,付西城真人。

右出《洞真胎精中记》

太上玉晨高圣君受之於九玄,七千年乃传太极真、人东华大神、方

诸青童、扶桑旸谷神王、清虚真人,告盟於上清,裂金以誓,身有其文者即隐沦八方,有修其术则乘虚驾空。口口而受,不得妄传。

右出《洞真丹景通精隐地八术经》

凡上清宝经三百卷,玉诀九千篇,符图七千章,皆出高上玉帝,禀

承自然之章,玄古之道。其道秘在九天之上,大有之宫。相传玉文以付上相青童君。

右出《洞真七转七变舞天经》

八素真经者,乃玄清玉皇之道也。上皇天帝以此书授太微天帝君、三元紫精道君、真阳元老君。此三君受书施行,道成后以付太上道君,太上道君以传后圣李君,李君以传太虚真人南极赤松子,使下授学道宿有金名者。

服日月皇华之道,元始以经传高上玉皇九夭王,九天丈人於空玄之中表文於西龟之山,玄授於西王母,太上大道君受之於九玄,以传扶桑大帝君,金阙帝君受之於北元,以传上相青童君,大帝以传四极真人,玄古之道,炁炁相胤,真真相传。

右出《洞真太上八素真经》

太帝、天帝、太微,天帝三君昔受玄丹上经於太上大道君,施行道成,上补玉帝之真,临升霄之日,太帝以经传西王母,太上天帝君以经传南极上元君,太微天帝君以经传金阙圣君,圣君传上相青童君,青童君传涓子。

右出《洞真太微天帝君玄丹上经》

太上宝章传於太帝君,太帝君传天帝君,天帝君传太微天帝君,天帝传金阙帝君,金阙帝君付东海青童君。

右出《洞真素灵下有妙经》

九赤者,乃九天之炁,飞玄羽章,结成玉文。元始丈人以传太上大道君,元始天王以传南极上元君,太上以传扶桑太帝,太帝以传太微天帝君,太微天帝君以传后圣金阙帝君,金阙帝君以传上相青童君,青童君以传南极上元君,上元君以传洪崖先生,洪崖先生以传太极四真人,皆炁炁相传。

右出《洞真九赤斑符内真经》

如是九天凤文,忧乐之曲,玄丘太真,皆九天自然之炁结而成焉,灵文表异於空玄之中,经九万之劫,玄都丈人受之於太灵,以传太上大道君,道君传太极真人,真人以传东海方诸青童君。

右出《洞真凤台曲素上经》

昔上元夫人以隐文授太和玉女,太和玉女授幼阳君。

右出《洞真玉清隐书经》

玄都仙王昔受之於太微三老,西城王君昔受之於龟山王母。

右出《洞真太微黄书经》

青要,紫清帝君之别号,受元皇帝紫书妙诀,皆众经之要秘,九天之上书,八会之隐文也。玉帝命高上总仙君科集宝目,合为众经,以紫光缯文金简为篇,皆出上皇玄古之道,高圣所撰集以成,传於青要帝君,帝君传上虚皇九灵道君,道君传太素高灵洞耀道君,道君传南极上元君,上元君传天帝君,天帝君传太微天帝君,天帝君传后圣九玄帝君,帝君传上相青童君。披九天三关之大法,太帝之上篇,以传天帝君,天帝君以传南极上元君,上元君以传太微天帝君,太微天帝君以传金阙帝君,金阙帝君以付上相青童君,使教后学应为真人者。

右出《洞真青要紫书经》

《金真玉光八景飞经》乃生九天之上,元景之先,玄光流映,若亡若存,玄精晴霭,洞耀琼宫,积七千余劫。其文甚明,仰着空玄之上、太虚之中,览之不测,毁亦不亡,於是九天丈人以建始元年受之於空玄,以传元始天王、广生太真、太上大道君、青真小童、五老上真、三十九帝、上皇先生、万始道君、南极上元紫素三元君、西龟王母、太素三元君、太真夫人。上皇先生以传紫清帝君,元始天王以传黄石先生,三天玉童,太上太道君以传东海小童、紫微夫人。后圣九玄金阙帝君以付上相青童君、太极四真人、西城王君。如是,宝诀皆上真口口相传。

右出《洞真金真玉光八景飞经》

如是宝文,太帝君常所宝秘,以传天帝君。天帝君以传南极上元君,南极上元君以传太微天帝君,太微天帝君以传金阙圣君,金阙圣君以付上相青童君,使教应仙之人。

右出《 洞真天关三图七星移度经》

八天虚皇帝君受之於九空,太上以传玉清帝君,帝君以传消魔大王,大王以传五常上真君,真君以传高上玉皇,玉皇以传太帝,太帝以传太上大道君,大道君以传太微天帝君,天帝君以传后圣九玄金阙帝君,帝君以付上相青童君。

玉清郁悦那林昌玉台天《九晖大晨隐书金玄内文》,元始先生所佩,以传郁罗真人。

玉清高桃厉冲龙罗天《观灵元晨隐书金玄内文》,九老仙都所佩,以传广灵丈人。

玉清碧落空歌浮黎天《总晨九极隐书金玄内文》,玉清高元君所佩,以传南极上元君。

玉清赡μ棰溆隰杼臁俄酬仔根隐书金玄内文》,九天真王所受,以传太上大道君。

玉清扶刀盖华浮罗天《玄景晨平隐书金玄内文》,太素三元君,受之於元始天王,以传太和玉女。

玉清贝渭耶渠初默天《合晖晨命隐书金玄内文》,扶桑大帝受之於大霄真王,以传太微天帝君。

玉清冲容育郁敌沙天《齐晖晨玄隐书金玄内文》,西王母受之於北极皇上先生,以传赤精上真君。

玉清单缘察宝轮法天《高上龙烟隐书金玄内文》,后圣九玄金阙帝君受之於高元虚皇淳景君,以传上相青童君。

右出《洞真高上金玄羽章经》

太上大道君告北极真公曰:九星上法玄映之道,吾昔受之於元始,于今七亿万劫,经天地成败,万品衰灭,而其道独存,今犹修之於云景之上,而不能忘之於时节者,意玩此道高妙,爱乐夫人之接遇也。尸来生始学飞鴳之举,而不知幽寻步空之法,何由得重霄之门,观天地之始终?子既无此道,特与九晨乖域夫人绝游也,徒有玄名帝录,超卓高腾,正可得策驾云龙,游眄五岳,但不死而已矣!如望践斗魁,游步华晨,腾景玉清,当未期也。当匡御劫运,封掌十天,科简玄箓,理判神仙,宜受此法以综万生。今出相付,子秘而修焉!真公於无量寿天以金羊银雁列帛华晨之下,奉受诀文,修之以传方诸青童君。

右出《洞真回元九道飞行羽经》

太上大道君昔受《飞行羽经》、《九真升玄上记》、宝言紫文绿金之字、超空蹑虚浮景之道於玄清上宫虚皇真道君,后太上道君以其要传上清帝君,帝君传上元太素君,又传太微天帝君,帝君施行真秘,以传晨中黄景君,黄景君以传皇初紫灵君,紫灵君以传中央黄老君,黄老君以传九微太真、玉保金阙上相、大司命高晨师,青童大君以此文教授当为真人者。

右出《洞真太上飞行羽经》

上清清微天始青正法六天文,元始传九天父母万始先生。

《三天真书》,一名《金阳洞灵文》,三天玉章所出,传皇上先生。

《太上众文箓》,太上传金阙帝君。三元玄台告六天符,传太上玄老。

《三天正法》,传郁绝真王。

《三天九微玄都太真阴阳灵箓上元章》,太帝丈人受之於太虚无上真君。

《太微灵都宛转真炁三方文》,九天真王以授太上丈人。

《九老仙都玄流》,紫极真元君受之於三天玉童。《驱虎豹符》,

九炁丈人受之玄私阴陵上帝清和宫天帝君。《皇熙真书》;太上元君以授黄轩紫微玄宫。《玉飞天真书》,太清元始天王以授西王母。

《玄洲仙伯开天万仙真书》,东海小童以授得道人昆仑墉台灵飞天真,太上大夫以授众仙得道者。《蓬莱高上真书》,玄成清天上皇上皇以传宁封。

右出《洞真三天正法经》

南极上元君受之於高上投盟天母空,以传太微天帝君,帝君传西龟王,王母传金阙帝君,帝君以付上相青童君,使授后学。

右出《洞真黄气阳精经》

《智慧观身大诫》,元始天王、太上高圣君相与登洞真之堂,说而诵之,以传太微天帝及太极高仙王公,口口而已,不书於文。

右出《洞真观身大诫经》

《智慧隐经》、《道行大愿》、《上诫宝真品》,太上虚皇传太上大道君,道君传太微帝君,帝君传九微太真,太真传太极大法师及传太极高仙王公,不告诸中仙。

右出《洞玄安志经》

太上玄一真人曰:《太上真一劝诫法轮妙经》,太上虚皇昔传太上大道君,道君传太微天帝君,天帝君传后圣金阙上帝君,命付仙卿、仙公、仙王巳成真人,不传中仙。

右出《洞玄法轮经》

传经年限品凡

《上清宝经》三百卷玉诀九千篇、符图七千章,旧科皆万劫一传,自六天罢退,三道正明,运度相促,至道应行改科,七百年听传,若七百年内有至心骨相应玄录字上清者,皆得依盟而传。

右出《洞真七转七变舞天经》

诸有《太上飞行羽经》 升玄九道者,听三千年六传,遇其人一日顿授之。

依九天格,九万年一出。太上大道君又告青童君曰:九天有禁,万劫一传。今运度交周,炁反上清,道运应行於金台,依玄科,七百年有其人听三传。

《太上羽经蹑步天纲》,九晨君及九星夫人空常内名,步玄隐化,高虚上道及高皇玉帝之禁书也。依九天格,万劫一出,自开皇以来推运历数,其运度促,皇上出命,使太上大道君传於后学应为真人者,九千年听三传。若九千之中有其人,听顿传。传授限竟,不

得复出。

右出《 洞真回元九道飞行羽经》百年之中有上学真人未见是文,听传二人。

右出《洞真三元玉检布经》

《洞真天关三图七星移度经》,七百年一出,依四极明科,使七百年中得传三人。

右出《洞真黄素四十四方经》

依上皇之初,旧经万劫一传,三天立正,改七千年听得三传。七百年内有其人,亦听三传。

右出《洞真太上素灵大有妙经》

初令三百年得宣传一人,却七百年乃复得传一人。

右出《洞真九真中经》

依四极明科,七百年内听三传,百年内有其人听再传。

右出《洞真元始变化宝真上经》

《玉清隐书》有四卷,乃高上玉皇昔受之於玉玄太皇道君禁书。玉皇所宝妙秘,以付太极四真人,使掌秘藏之,五千年内听三授,授於上清之真人。若一年遇三人,亦听授之,限过不得复传。

右出《洞真太上隐书经》

依科;七千年有骨相合仙、名书帝录之人,得传。今有其人,七百年中听得传三人。

右出《洞真九丹上化胎精中记经》

太上素灵有大玉篇九真明科,皆传骨相合真之人。依上皇之初,旧

经万劫一传,三天立正,改七千年听得三传,七百年内有其人亦听三传。

右出《洞真雌一内神宝玉名经》

九赤者,乃九天上炁飞玄羽章结成玉文,其道至妙,依科七千年一传。

右出《洞真九赤斑符内真经》

灵文表异於空玄之中,经九万之劫,玄都丈人受之於太虚,后青童君传宿有玉名应为神仙者。七百年三传,百年有可授者听传二人。

右出《洞真高上曲素上经》

昔上元夫人以隐文授太和玉女,七百年当授合真通玄之人。

右出《洞真玉清隐经》

《 洞真高上金玄羽章经》,依科皆七百年听传合仙之人。

四真人曰:明科,七百年内传三人当为真者。

右出《洞真神丹箓形灵九经》

《洞真青要紫书经》,依玄科,七百年内听三传。旧科皆经万劫一传,自六天罢退,三道正明,运度相促,至道应行改科,七千年听传。若七百年有至心骨相应玄者,依盟而传。

右出《洞真高上元始道章经》

《三天颂文》,三天元始秘於三素之房、九曲琼室,千年一传。

青童君曰:自唐之后得此文,乃七千人皆得驭飞龙而玄升,晏鸿翮而腾翔,或托形轮化,潜引而飞空也。如此不可具记,依三天格制,七百年一出。

右出《洞真三天正法经》

《洞真太霄琅书》,经万劫传於太真王。

太虚真人曰:此太上之灵文,登辰妙道,七百年听三传。上宰王君曰:百年之内,有二人可授之。

太上曰:修行五星之道,出传之,始七百年中得三传。限尽藏之五岳,不复得出。

右出《洞真八素真经》

奔日月之道,上清太极九皇四真人之所宝秘,玄虚元君之玉章,三百年得传一人,却后七百年仍复得传一人。

右出《洞真结璘奔月经》

此皆太上之书,皆有定科,七百年中得三传,过此不得复出。

右出《洞真金书玉字上经》

依科,七百年内若有金名东华紫字上清合真之人,听得三传。自无

此骨,秘之玉阙,万劫不宣。《紫书丹字月魂隐音》,百年之内有金名帝图录字者,得传一人。

右出《洞真黄气阳精三道顺行经》

招灵致真豁落七元之符,上古之科,万劫一传。今有其人,七百年中听得三传。

右出《洞真金真玉光八景飞经》

回天九霄得道之篇,五老仙都左公堂录琼宫,依四极明科,万劫一传。

右出《洞真七圣元纪回天九霄经》

秘於九天之上太微灵都之宫,依四极明科,万劫一传,若有玄图录字骨命值仙,七百年听三传。

右出《 洞真太微黄书经》

太上太极真人曰:学道者,受此经后四十年传一人;已延寿者,四百年传一人;得地仙者,四千年传一人;得天仙者,四万年传一人;得无上洞寂太上至真者,四万劫传一人;得太上灵宝大法,传授法科备矣。

右出《洞玄五称文经》

太上大道君曰:吾昔受之於元始天王,使授仙王、仙卿、上真真人,不传中仙。自无玄图帝简玉名上清,不得见闻。九天禁书,四万劫一传。

右出《洞玄真文要解经》

《洞玄智慧经》,千年三传。

《洞玄法轮经》,九天有命,皆四万劫一出。

天尊告飞天神人曰:明真格,四万劫一行,今冒禁相付,子慎之。又云:七百年依盟而传。

右出《洞玄九天经》

《洞玄安志经》,千年三传。

大虚真人告太极左仙公曰:依太上大法,四万劫得传一人。吾受经得成真,已授五十四人,仍子五矣。

右出《洞玄自然经》

依明真大科,四万劫一行。又云:四百年中有其人听传。

右出《洞玄黄箓简文经》

无上秘要卷之三十二竟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