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道教论集 > 全真文集 > 真仙直指语录
已校对

真仙直指语录

经名:真仙直指语录。金马钰等述,玄全子集。二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

真仙直指语录卷上 海天秋月道人玄全子集

丹阳马真人语录

丹阳师父在龙门山重阳会上,谓众曰:日用不得欺瞒天地人三才,常谨谨行,寸阴可惜,莫虚度也。睡眠亦人之所欲,须是减省。不得专打坐,行住坐卧,只要心定皆是道。诸公休要起心动念,疾搜性命,但能澄心遣欲,便是神仙。别休生疑心,此是真实端的言语。惟常清静难行,但悟万缘虚假,心自澄,欲自遣,性自定,命自住,丹自结,仙自做,他人不能替得。各各用力休太急,常逍遥自在。弟子若不是师父说破,不敢认此为妙法。今则得效,传与他人。诸公但请休疑心,常处无为清静自然之理,不发烟火,便为得道也。

又曰:十二时辰,天道运行斡旋,造化还有息否?行道之人,须象天道,亦要十二时中无暂息停住,斡旋自己身中造化,要常清常静,不起纤毫尘念,乃是修行。如行持,做神仙指日矣。苟或亏功失行,怎得了达。我观汝辈十二时中,未有一个时辰专心在道,将来怎得神仙。受了十方供养,如何还得?一朝合眼,死堕酆都,长劫受苦,永无出期。我今叮咛,说与汝等如何是道。但澄心遣欲,万缘不挂,神气冲和,便是道也。依此行持,不到错了。你每行持不到,却不得言掌教真人不是。岂不念七祖生前造无边之业,受无极之苦,望子孙成道,凭天赦救拔生天。吾稽首门下弟子,自今后不可虚度,耐久不退,抱道而归,此所谓愿也。

又曰:薄滋味所以养气,去嗔怒所以养性,处污辱卑下所以养德,守清静所以养道,名不系於簿籍,心不在於世。此所以出人之壳,与天为徒。

又曰:专一学道,人人可得。人仙不同世俗,进取有黜落也。但清静无为,最为上乘省力。

又曰:道人要妙,不过养气。夫人汨没於利名,往往消耗其气。学道者别无他事,只在至清至静,颐神养气而已。心液下降,肾气上升至於脾,念想绝,神自灵,丹自结,仙自做。若行不得挟泰山,超北海,非道也。

又曰:夫道者,但清静无为,逍遥自在,不染不着,十二时中,但能行彻,必不误尔。

又曰:气难住,迅若奔马,惟静可以御之。当先去其外,傥若在众人中,如在深山谷里,方是道人。若不到无心田地,难以制御。

又曰:守清静恬淡,所以养道;处污辱卑下,所以养德;去嗔怒灭无明,所以养性;节饮食薄滋味,所以养气。然后性定则情忘,形虚则气运,心死则神活,阳盛则阴衰,此自然之理也。

又曰:道者行住坐卧,不可须臾不在道。行则措足於坦途,住则凝神於太虚,坐则调息於绵绵,卧则沉神於幽谷。久久无有间断,终日如愚。

又曰:每日只要头头无事,万缘都放下,六门下不人。少语言,不着一物,十二时中常要不昧,减省睡眠,一齐放下。虽是六门,只是一个主人,常常无物,便是补也。

又曰:初学入道之人,截自今日已往,俗事不挂心,专心至志,始终如一,切莫中路而废之。若有毫末不除,则道不固。已往之事不可思,未来事不可念。且据日前为见在,便是无事之人。儿女情多,烟霞志少,则非学道者也。

又曰:汝等听予言,不可忘内日用,外日用。外日用,大忌见他人过,自夸己德,妬贤嫉能,起无明俗念,欲心种种之过。内日用,真清真静,不染不着,调气养神,逍遥自在,暗积功行,不求人知,惟望天察。诗曰:大道人情远,无为妙本基。世间无爱物,烦恼不相随。

又曰:清静者,清谓清其心源,静谓静其气海。心源清则外物不能挠,性定而神明;气海静则邪欲不能作,精全而腹实。故澄心如澄水,万物自鉴。养气如护婴儿,莫令有损。气透则神灵,神灵则气变,此清静所到也。

又曰:无为者不可思虑爱念嗔患,盖积利害,其间虽有为而常无为,虽涉事而常无事。何况专一清心静意,养气全神,飘飘然游於逍遥之场,适於无何有之乡也。

又曰:人若行有心有为之功,尽是术法,若行无心无为之功,乃无尽清虚也。

又曰:酒为乱性之浆,肉为断命之物,直须不吃为上。酒肉犯之,愆犹可恕,若犯色欲,罪不容诛。盖色之害人,甚於狼虎,败人美行,损人善事,亡精灭神,至於损躯,故为道人之大孽也。

又曰:大道以无心为体,忘言为用,柔弱为本,清静为基。若施於心身,节饮食,绝思虑,静坐以调息,安然以养气。心不驰则性定,形不劳则精全,神不扰则丹结。然后灭情於虚,宁神於极,可谓不出户而妙道得矣。自古神仙不敢跳过澄湛二字,乃妙言也。经云:澄其心而神自清。修行之人多言澄心,不识澄心之理。如何是澄心之理?只要一念不生,性体真空,杳然湛然,似天澄虚不别,是真澄心也。无心可澄,是名澄心。且夫灵源妙觉,本来清静,因为万尘污其定水,尘多则水浊,心多则性暗。所以澄心损事,其水自清,其性自明。澄光浅者,动则尘生,澄光深者,纵有风浪动摇,其水不浑。譬喻人之功夫大小,学道不贵实功实行,不验自己清浊,多将古人言句为用,便说本来无修无证。且道性虽无修无证,尘心日要损消,到忘心忘性,方契无修无证。故《道德经》云: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是也。

自古学道之人,体到实际真空,得无心真定,才说自然。且道如何是体空处?夫体空者,心体念灭,绝尽毫思,内无所知,外无所觉,内外俱寂,色空双泯,目视其色,不着於色,耳听其声,非闻於声。故声色不能入者,自然摄性归性,混合杳冥,化为一点灵光,内外圆融,到此处方契自然体空之道也。夫自然体空者,若有所体,即是所不体;若无所体,即无所不体。岂不闻《学仙记》曰:殊不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门无旁,四达皇皇,若有所在,即有所不在,若无所在,即无所不在。

又云:身不劳而功不大,行不广而心不死。或於教门用力,大起尘劳,或於心地下功,全抛世事,此两者於道最上。然既出家,心却未死,中间不可虚费光阴,积功累行,一志无私,至死不退,向教而忘,休生妄想。师祖云任从天断,是也。

师在华亭曰:道者何物?即气便是根元,岂不知鼻中出者是也。

又曰:夫道但务清静无为,逍遥自在,不染不着。此十二字若能咬嚼得破,便做个彻悄道人。但信老人言,行之自当有益,必不误尔诸年少。

又曰:师在县西高马从仁庵,高唱:纵日消万两黄金,止好粗衣淡饭。言去岁过关外,闻人诵此语,喜其有理,故记之。

师曰:《清静经》云: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言天地者,非指外覆载之天地也,盖指身中之天地。人之身以上为天,以下为地,若天气降,地脉通,上下冲和,真气自固矣。

又曰:儒家云:以德报德,以直报怨。晋真人云:以信结交,以恩复雠。可以至矣。

又曰:无心者,非同猫狗木石,蠢然无心也。务在存心於清静之域,而无邪心也。故俗人无清静之心,道人无尘垢之心,非所谓俱无心,而与木石猫狗一般也。

又曰:不生不灭见如来,悟了之时,免却再投胎。丘君曰:此乃出阴神,若到天庭,忽有天花飞,方出阳神。此乃初地也。

龚道升问曰:湛然常寂如何?师曰:将来和湛然都不用。

于清风问曰:弟子修行数年,道眼不明,心地不灵何也?师曰:别无他事,行道不精尔。

师曰:学道者不须广看经书,乱人心思,妨人道业。若河上公注《道德经》,金陵子注《阴符经》,时看亦不妨也。不如一切不读,觜卢都地养气,最为上乘。

又曰:身中之气不可散,心中之神不可昧。或问曰:何由得气不散?师曰:身无为。又问:何由得神不昧?师曰:心无事。

师曰:张润子有一句甚好。每道往来,但要照顾润身之宝。师自笑曰:他开铺席,话却劝别人。

又云:诗曰深藏白雪非为贵,广种黄芽不属贫。欲要养气全神,须当屏尽万缘,表里清静,绵绵固守,用之不勤。三年不漏下丹结,六年不漏中丹结,九年不漏大丹结,圆备是九转丹成,亦名三千功满。

又《十劝》云:一不得犯国法。二见教门人,须当先作礼,一切男女如同父母,以至六道轮回,皆父母也。三断酒色财气,是非人我。四除忧愁思虑,攀缘爱念,如有一念才起,速当拨之,十二时中常搜己过,稍觉偏颇,即当改正。五遇宠若惊,不得诈作好人,受人供养。六戒无明业火,常行忍辱,以恩复雠,与万物无私。七慎言语,节饮食,薄滋味,弃荣华,绝憎爱。八不得学奇异怪事,常行本分,只要吃化为生,莫惹纤毫尘劳。九居庵不过三间,道伴不过三人,如有疾病,各相扶持,尔死我埋,我死尔埋。或有见不到处,递相指教,不得生异心。十不得起胜心,常行方便,损己利他,虽居暗室,如对圣贤,清贫柔弱,恭顺於人,随缘度日,绝尽贪嗔,逍遥自在,志在修行。始终如一,慎勿怠惰,心清无为是真,意净无恶是善,养气全神,常起慈悲,暗积功行,不求人知,惟望天察。

长真谭先生示门人语录

凡人轮回,生死不停,只为有心。德山云: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若一念不生,则脱生死。何为有心?盖缘众生贪嗔痴三毒孽无明心火。师云跳出三山口,是也。所以悟人修行,割情弃爱,摧强剉锐,降伏除灭众生不善心,要见父母未生时真性,本来面目是也。何为不善心?一切境上起无明悭贪嫉妬财色心,种种计较,意念生灭不停,被此业障旧来熟境,朦昧真源,不得解脱。要除灭尽,即见自性。如何名见自性?十二时中念念清静,不被一切旧爱境界矇昧真源,常如虚空,逍遥自在,自然神气交姤冲和。修行如了此一事,更有何生死可怖,更有何罪业可惧。如稍生一念,不为清静,即是罣碍,不名自在。如何到得?只要诸公一志如山,不动不摇,向前去逢大魔,尽此一身永无回顾,前期必了。晋真人云:心清意静天堂路,意乱心荒地狱门。

长生刘真人语录

心上通得一物,出得一物壳;通得万物,出得万物壳,证得虚无之道。若不通便处无为,心名顽空,既为圣贤,天下皆知。

太上云:能乞食者,是吾弟子。乞中有益蒙人恩,身不自在,旷劫以来,贩骨如山,心猿未曾暂歇,业消尽见功也。自觉气和神定,得自然真常之道也。若执一卷经做修行,然是亦未是,欲要心无碍,千经万论都要通,却不得执着,心神明都照破也。道为无形无影,往往人多疑有始有终,若心上无私常清静,做彻便是道人,只清静两字都包了。太上云:吾尚自头白,谁能形完全。身属万物之数,怎生凭假身要长生不死,有形则有坏,无形则无坏,心悟则邪欲不生,心慧则常照不灭,元神自见,然后保命长存,三才虚无混而归一,成自然之功。

又云:修行人如神气相见,得做神仙。问众曰:如何得神气相见?众人各说异端,俱不达理。师言:要明万法,出得万物之壳,一分尘尽则明一分道,十分尘尽则明十分道。如尘心绝尽则可全於性,色心绝尽则可全於命,无明心尽则可保於冲和。修行人十二时中,只要内搜己过,方可得神气内安,神气安则为真功,不见他人非则为真行。天长地久,入道多年,内养精气,精气盛则神思气,气思神,自然神气相见。如水土和为泥,造成器物,若未经真火煅炼,土再见水,复化为泥也。如经真火煅炼成器,则不坏矣。如砖瓦曾经火炼,亦可千年不坏,何况性命炼成至宝。

长春丘真人寄西州道友书

大抵修真慕道,须凭积行累功,若不苦志虔心,难以超凡入圣。或於教门用力,大起尘劳;或於心地下功,全抛世事,但克己存心於道,皆为致福之基。然道包天地,其大难量,小善小功,卒难见效。所以道:剎那悟道,须凭长劫炼磨;顿悟一心,必假圆修万行。今世之悟道,宿世之有功也。而不知宿世之因,只见年深苦志,不见成功,以为尘劳虚诞,即生退怠,甚可惜也。殊不知坐卧住行,心存於道,虽然心地未开,时刻之间皆有阴功积累。功之未足,则道之不全。如人有大宝明珠,价直百万,我欲买之而钱虽未足,须日夜经营,勤用俭求,积聚财物,或三千五千,或三万五万,钱数未足而宝珠未得,其积聚钱物,应急且得使用耳。比於贫窭之家,云泥有隔,积功累行者无,然虽未得道,其善根深重,今世后世,圣贤提挈。方之无宿根者,不亦远哉。惟患人心退怠,圣贤不能度脱。若不退怠,今世来世,累世提挈,直至了达耳。我无宿骨,虽遇明师,万苦千辛,至今未了。丹阳、长真,皆是宿缘,则十年五载之间,天外飞腾自在。我虽未了,所受艰难亦与常人异耳。祖师云:无为道者,先舍家而后舍身,病即教他病,死即教他死,至死一着,抱道而亡,任从天断。斯为至言,学者其审之。

又曰:汝等又不端的做修行,更不打些尘劳,如何消得十方饮膳?若有福出家,左右退不得,若无福出家,宛宛转转,须教退了,不能成就。

于清风曰:一意不离方寸,如何?师曰:此真空也。难言难说,待尔心上除了一分功,除了十分有十分功,除了九千九百九分,只有一分不除,不名清净,直须除尽,圣贤向汝心上校勘,自有真师来度。

又曰:天真皇人云:炼神、炼气、炼形,三件都行了,为天官,火官,阳也,息者,风也。以风吹火久炼,形神俱妙是也。古人曰:初念住,二息住,三脉住,四灭尽,入乎大定,与物不交,七百年老古锥也。妙哉!妙哉!尘劳见后若做些小,亦是外行,不可寻他,不可避他,虽是应物,亦不着他。

又曰:悟道之人如农家之积粟,自一合至万石。又如世人之积财,自一文至万贯。如此惜气不损,则积气自神矣。

又曰:性体虚空,方於正念。清风曰:若不到真空,阳神难出。师曰:未到真空,阴神亦出不得,难处做过,乃功行耳。清风曰:净处做好。丘曰:闹处做更好。汝等后生但守岁月,兼降色心,我下七年苦志,比他人七世功夫。

姚真人问:漏如何?丘曰:若体到真清真静,自然不漏。

刘道坚问:修行内肾热而心凉,满身发热,如何?丘曰:圣贤提挈过也,后来眼里见者,耳里闻者,不得执着。又曰:空中只见人头落,乃金丹就也。

又问:胡城王出家几年?答曰:三年也。尔不识字,休学文乱了修心,且发三五年苦志,莫言是非,且搜己过,休起无明,休爱华丽,绝尽贪嗔,屏除色欲,潇潇洒洒,便是道人。

又曰:神定气和,乃是见性也。但莹净与月无异。若人问有象,以无象答之。若问无象,以有象答之。若有无相参,玄之又玄。

又曰:功亏行少,只得归蓬岛。五百年后再来人世积功,天上功行难积,人世功行易积。上士得道,超三界外,不居蓬岛。

或问曰:修行在志,提挈在圣贤?师答云:全在志。若无志,圣贤如何提挈。又问:如何是志?师云:勿令念起,乃志也。又曰:初做道人,下七八年苦志不退,杂念不生,莫忘初志,旋添决烈,遇魔不妨,圣贤暗中照顾,不肯坏了修行人。

又问内外日用?丘曰:舍己从人,克己复礼,乃外日用。饶人忍辱,绝尽思虑,物物心休,乃内日用。次日又问内外日用?丘曰:先人后己,以己方人,乃外日用。清静做修行,乃内日用。又曰:常令一心澄湛,十二时中时时觉悟,性上不昧,心定气和,乃真内日用。修仁蕴德,苦己利他,乃真外日用。

又云:耳里闻的,眼里见底,皆不得执着,在意修行,圣贤暗中提挈。若人每到神定气和之间,觉内肾热,熏蒸四大,一两时方散,有山水日月之象。

又曰:我等三次撞透天门,日月自别直下,看森罗万象。言讫而悔。谓曰:不可看他。

又曰:有一等道人,丹田搬运,亦是下等门户尔,乃教初根小器人。若性到虚空,豁达灵明,乃是大道,此处好下手,决要端的工夫。

有人问:调息绵绵如何?丘曰:但令如龟喘息,乃是道人活计,不可着他。古人云:神水不离身,华池日日新。若能常得饮,便是大罗人。

又举马师父在日,有人参住世延年。忽空中人言:汝等小器耳。禅家言清静两个字,是两车粪土。色身元有限,情欲浩无涯,痴似蜂贪蜜,狂如蝶恋花。丹阳真人曰:即业根深重,业深不尽,道可冀耶。又有房中采战之术,耗乱精神,败德惑众,名标鬼录,迹堕酆都也。经云:长生至慎房中急,胡为死作令神泣。世人恣情贪欲者,身虽未死,而神已泣矣。中牟白沙镇有赵三公,人问养生之道,答曰:生尔处,乃杀尔处。此乃至言也。经云: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益清静则气和,气和则神王,神王则是修仙之本,本立而道生矣。此为内功,亦假外生。仙道真实,人道贵华,仙道人情直相返尔。诸恶可戒,诸善可修,万行周圆,一身清洁,终身永效,不生退怠,抱道而亡,不亏志节。大抵外修福行,内固精神,内外功深,则仙阶可进,洞天可游矣。古今成道者,皆福慧相须,慧为灯火福为油。灯火无油则不明,慧性无福则不生。故达士宁损其身,不损其福。世之人虽天资明敏,学海汪洋,若福行未加,则终不能探其道元之妙。古今得道圣贤,道通为一,福则有异。外功大者,仙位亦高,外行卑者,阶居其下。古以天上圣贤,恶行之未广,则重下人间,以偿畴昔。人间浊恶难修而功疾,天上清高易处而功缓。轩辕久居天上,因议大行落在人间,先世为民,再世为臣,三世为君,济物利生,功成乃仙去尔。至於冥府,亦类人间,寸地尺天,皆有所辖。凡为主者,悉是在世有功之人。大定初年之间,陇州一宦族李原通,安贫乐道,一日自言为吴山县土地。又解州平陆县李得和,与众结灵宝会,祭祀亡魂,有善功。忽夜梦青衣,自空而降,赍天书,开示曰:授中条山土地。李公曰:一生好道,不得下仙,而止授此职耶。仙童曰:三载职满,别升福地仙官尔。陇州汧阳县张三郎,死而复生,为吴山县翟家男,稍能言即说张家事,张即求之暂还,既见家中老幼,辨之莫差。张埋钱一窖,曾无知者,直指其处。又言其宿世曾为一雀,触网而死;再世为犬啮麫,为一妇刀斫而死;三世为羊,长子宰之祭神;四世为翟家子。翟贫张富,翟尝借九两丝於张氏,既还而未勾其历,张使重还,由此偿宿债。又磁州道者李道明,曾寄沂水县诸吴村庵舍,当出家之始,落魄不羁,沉湎杯酒,忽夜梦人追往官府,庭立数具铁枷,有孔无缝,前一人跪,鞠使叱吏枷之,左右乃搓首,长细仅入枷孔,复以手按圆大枷不可脱。李拜跪哀诉无罪,鞠使言:汝既修行,尚尔纵欲耽饮乎。遂释之,出门即化为鸢,飞翔于海,顾盼哀戚曰:胡为化此类耶。天长海阔,力困而下堕於水上,飒然惊悟,汗流徧体。然则人之为异类,异类之为人,或神有此明,而物乃目击之事也。经云:人身难得,中土难生,假使得生,正法难遇。既为人而生中国,又逢正法,尚千万人中,无一二皈依向慕者,况蛮夷外国,道化不行者乎。

郝太古真人语

既是出家,须要忘忧绝虑,知足常足。一日二升之粮,积之何用。一年端布之装,身外何求。一日之闲,一日之仙。道冲而无欲,神定而气和。为造化之根源,穷阴阳之返复。道不远人,人自远道。日月不速,人自速之。勇猛刚强不肯,而低心而下意。游历他方,不如独坐而守道。浮名浮利,不如逍遥而寂淡。饱食珍羞,不如粝饭而塞肚。罗绮盈箱,不如粗衣而遮体。荣华宴乐,不如超然而守静。当春登台,不如安闲而有素。非义得财,不如贫穷而自乐。口能辨论,不如终日以无言。说古谈今,不如抱元而守一。多技多能,不如绝学以守拙。常怀旧怨,不如洗心而悔过。道气绵绵,行之得仙,得意忘言,出入涓涓,太虚妙本,得鱼忘筌,牢拴意马,压定心猿。守拙而万物皆成,守道而千祥自降也。

又曰:日用者,静处炼气,闹处炼神,行住坐卧,皆是道也。昼夜见前,须要不昧。若睡了一时,无了一时,日日有功无睡,千日功夫了也。勿信他人言,有宿骨也。

又曰:修真之士,若不降心,虽出家多年,无有是处,为不见性。既不见性,岂能养命,性命不备,安得成真。何为如此,缘有心病也。第一心病,见他通达性命之理,自己欲参,不肯低下,他人不肯说,心生怨谤。第二心病,他人有缘,不思自己无复,不能化人生善,徒生恶念,损人道缘。第三心病,见他人看经书,自己不通而生谤心。此等之人,永不得大智慧、天眼自昧之徒也。第四心病,缘未起行,而强起缘动众,扰乱他人,是不良之人也。第五心病,是心不足,反致心乱,是不足之人也。除此五病,低下参访,必得其真。未能大静,且守本分,未通大理,常看经教,未能动人,只合守静。稍得薄缘,莫忘性命。能如此者,进道克日成圣,不能依此者,决堕酆都,不得人身,披毛带角,永作六畜,九玄七祖何日超升,缘汝败道故也。夫七真五祖之语,皆演性命之端的,后学者多求小法邪径,或用心引气,或数息忘心,或运水火交驰,或究龙虎会合,万端不可尽录,致使祖师全真之理,灭而不显。夫吾道以开通为基,以见性为体,以养命为用,以谦和为德,以卑退为行,以守分为功,久久积成,天光内发,真气冲融,形神俱妙,与道合真。今之学者,是非利害,好恶贪嗔,不离於心,心既如是,性岂能定,气岂能和,自然走失,去道愈远矣。虚披鹤氅,枉玷教门。见高明者,嫉妬百端,见老幼者,欺诳百状。有小利处,觅缝钻头,问大道者,耳聋眼瞎。机心巧诈,好佞狂图,不当来出家,望做神仙,不肯降心,恣纵今时情性,已作凶徒,不通经义,呼牛作马,不知道理,转黑为白。师父开下教门,望个个修仙。吾今徧观门人,多多造业,妖言妖语。或作入梦出神,盖观修堂,记师家名姓,引着一队业家婆,将着几个愍汉子,胡言乱语,说诱他人,合眼缄唇,推心办道,惑昧会首,假聪明强知解,只知说是说非,不知罪福,不思办道,纵顽心而不善,将来阴司业报,看待推谁。莫嫌苦口是直言,此是修行之良药。欲入吾教,先要修心。心不外游,自然神定,自然气和,气神既和,三田自结。三田既结,芝草自生。要得完备,勤谨而行。阴德伏鬼,阳德伏人。二德既备,道果立成。前辈惺惺李仙、咸阳王仙、陇西李仙、成都王仙、相州赵仙、滕州马仙、徐州老仙,其姓名甚多,皆是豪杰之徒。自入道之后,低心下意,苦心坚志,奉师如神,敬友如宾,口不出戏言,身不为谄事。守师奉教二三十年,以致了达,脱形仙去,为教门之眼目,岂不伟欤!今之学者,不奉师,不敬友,见贤则有憎妬之心,见愚则有戏狎之意,不学好事,徒生胜心,此等之辈,生为教中魔军,死作地狱种子。两枝角或有或无,一修尾千定万定。九玄七祖,尽遭涂炭,冰池有寒冷之苦,镬汤有热恼之忧,剑树刀山,千生万死,莫待临时悔也。

真仙直指语录卷上竟

 

真仙直指语录卷下 海天秋月道人玄全子集

清和尹真人语

出家人要计较心朝日有多少恶念不,则酒色财气是欲心,但从来爱的皆欲念,但好一物,须要捩过,自然心地容易降伏,渐得安稳。人皆言得道甚难,若修行人捩过心,冷清清地,煞易修行,不生烟火是非人我,功行疾就。说有为者,教门用力。说无为者,万缘齐断。一物也无,时时刻刻心地下功,便是圣贤佑助。若无功行的人,圣贤不管。圣贤教静处住,不敢动处住。圣贤教动处住,不能静处住。若不论前程,汗漫过日下,稍空休了也。但一针一草,皆在圣贤。若炼心人,有自然衣,自然食,不须苦求,圣贤暗中斡运。既是修行人,端的下功夫,圣贤不教错了。

又云:凡有名相则有动静,有视听则有休咎。曰白刃临头而不惊怖,亦不动心,若承当得过者,乃圣人之勇也。假如烦恼也,则死了也。但一向欢喜,知是自己前世中少的冤债,须要还了。

又云:自古圣人,皆从贫苦得来,不自富贵中出。凡人清贫者,学道易降心炼魔。若富贵者学道,则淫欲心多,胜心大,自然万两金易销得。若不动心,不贪不爱,不着无心,则销不得。大凡人成则忻忻,败则慽慽,若此两者,戏若平等,便是了心地人也。

又云:玉阳大师主教,有人参口诀。大师曰:齐修万行真口诀,聚神一气撞三关。到长春真人掌教更别,但人要传道,只要外积阴德,内固精神,更待说甚么。

又云:修行人行到是处,行也得道,坐也得道,坐卧行住,皆得道全。要福但举好心,自然易积福,福广道自应。若供养他人亦合道,争功夺福、打勤劳亦合道,先人后己亦合道,苦己利他、远情去欲亦合道。但常用好心便合道。只为人不肯依,但遇个境,触着早昧了,怎得道应也。

又云:丹阳师父曾言:杀一百牛,不大杀一人;杀伤一百人,不大错指一修行人。

又云:个个只要俺说玄妙,玄妙不可说,要自悟。虽然说得,不行也不济事。修行人非一世得了,得了道者,皆宿世有功。修行人但依师家教言、直言语录,做修行不错了,打尘劳亦是功,接待亦是功,降心亦是功,除情去欲、看经亦是功。但有益处做,皆有功行。然今世功行未圆,来世后世圣贤接引。丹阳师父与祖师,三世曾为伴,十世做修行,但出头来便悟正教。累世积功累行,方可今世了达。其余师家亦然。

又云:修行人做事,全要肯心承顺,便有功行。但积功行,自心不知,暗中圣贤积累。但有益处做自有功行事,到头来全在头上,要不辨别自有功行。若不承当,怎得有功。修行人若有妄心要求行,求行难有,皆是无心而得。但有益处举心,自有功行,暗中圣贤不错不能见。喻如做尘劳,常常亦要体道,休要暗了怎么做,便得功行。或因争个䦆子,便又争个杴子,便又竞早生烟发火,折证是非,怎得有功。若修行人苦己利他,好物教人使用,歹物自己承当,但苦处、重处、难处,自己先做,功行最大,便是有道心的。人人说要传道,道本无传,但说传道便是怪人,参的人亦是怪人。

又曰:万物中惟人最灵最贵,却有千生万死。喻如眼中观物,为无正主,性着於物,是物上生心谓之生。又耳内闻声,性却逐声,声上生,物上却灭。又鼻闻香,性着香气,香上生,声上却灭。又舌尝味,性着甘味,味上生,闻香处却灭。身好衣袂,衣袂上生,甘味上却灭。意好思虑,思虑上生,衣袂上却灭。但举一念处为生,绝一念处为灭。一日十二时中无功夫,人心上千头万绪,萦系其心,便是千生万死也。若要绝生灭,但举一念,先用觉照,照破万缘尽是虚假,方可物境不能染住,久久行持,觉照亦忘,心上自清静,清静生无为,无为自然合大道矣。

又曰:师父长春真人,转展苦志炼魔,惟恐无功,於山上往来搬石炼睡。只为福小,不能心定,自后当过二番死魔,一番净身自险死;一番飞石打折三根肋肢,又险死。在后屡曾病魔,扑折三番臂膊。恁般魔障不动心,越生苦志。但修行人,若有志越有魔,无志则无魔,当过一番魔,添一重福,但魔一番,心上明一番,性灵一徧。

又云:山东有张先生,坐环至数载间。坐次见面前落下麻楷一茎,因此上顾,至三番五番只不顾。忽一日,从承尘上落下一个人,面前立地,长出一口气。张先生疑身外身,遂出环来,直诣长春师父处,问参疑心。见师父礼拜讫,当面跪膝,欲言环中的境界。师父早知,言:修行人若下功,但眼里见的都不可认。见师父也不是,见佛也不是,见神也不是,见鬼也不是,见人也不是,见龙也不是,见虎也不是,见一切天上星辰也不是,见地下一切禽兽也不是。张先生尚有疑心,只认为身外身。又再问长生师父,言上件见的境件。长生师父问曰:你参丘哥道的言语便是,若修行人有的境界,但爱着他便是邪。一切境物中,只要不染不着,功夫到,道自应,便休疑心。张乃礼谢。

又云:出家人个个要参访玄妙,每日一个都不行。换教性儿敦厚朴实,炼魔心地便是妙。若起一念见,要知觉念念觉回,一念不生是妙;人爱处要不爱是妙;人闻处要不闻是妙;人说古今兴废处,要不说是妙;不言是非长短是妙,不争人我是妙,不竞利名是妙,苦己利益他人是妙,不犯酒色财气是妙,忘了忧愁思虑是妙,说俗语处不说是妙,不起攀缘爱恋心是妙,永绝生烟发火心是妙,断了取诨嚣浮心是妙。但有一切旧爱境界,捩过不犯是妙。若依得此妙,便是微妙玄通,便是通玄达妙,便能通天彻地,感动圣贤。神气冲和便是达道之人,除外更有甚么。若依得此玄妙,何须别参。人只道更有玄妙,便要做神仙。若是此,当来这几个师家,於祖师处只传玄妙便道,何须受了千辛万苦,炼魔心地,十二年积累功行。既做修行,要实行方可圆成。

又云:出家人但进前程,休要疑心,若有疑心的人难进。假似出家十年五载之间,曾坐坐静,也曾起立因缘,也曾接待,也曾乞饭,也曾炼睡,也曾住山,种种皆曾为之,因为不见应效,便生退志,自言与俗何异?只此便是疑心,如何进得。虽然无应验,一志前程,更休退怠,直至终年,尽心尽命,合作福合结缘处结缘,常休纵放身心,暗中积功累行,圣贤提挈。

又云:三毒者,是人贪嗔痴也。贪嗔痴自欲而起。三欲者,食欲、睡欲、色欲。三欲既深,六贼侵害。经云:九窍之邪,在乎三要。转回贩骨,皆为三尸六贼。既为道人,须要捩过三欲。三欲既回,六贼三尸自易降伏。若非刚烈不能断决,直须着力翦除。

又云:一切有为运行气候,说些功法,都是伎俩。但有所学皆可弃,惟文书不可弃。文书只是个照道儿,为人心上未明,如天地昏暗,夜不能行,须要灯烛。若天地明朗,举目直造。经者,径也,是为人开径路。既心地开悟,文书亦不用。若殢着亦不是,及教门中一切缘事,亦不可着。但有所着,不能造道。如今修行人,为疑心多,下一徧志,生一徧疑心,则是福小。若下志不了道,与不下志的一般,乾受苦。虽受苦,有般下志的人有头畔,有尽头,却有再悟。不下志的人没头畔,不能再返。人只要问玄妙,却不穷究入玄妙的头末儿,怎生入去。须要苦己利他,低下柔弱,迤渐习成。

又云:坐园的,若赡得一二十人,自己可以错得闲受用,若赡不得众人,自己饭也难消化饭的。若不於难处一匙半匙求觅,却於成熟易得处吃来饱,又不降心,成群作队,任自飘蓬,闲过日月,亦不济事,这闲煞难消。世上人无一个敢闲的,须要斡运营生日月也。不闲昼夜,须走一遭,这闲受人供养,煞不小事。

又云:道人平等心也,不得皆有憎爱,有宠辱,有情欲,顺之则喜,逆之则瞋。若到无心地分,须要有主宰,如没主人,不知觉透入别壳。人皆要得道,你试勘十二时中,一个时辰是八刻,心还肯定么?休得瞒心做事,如不瞒心便是道人。大道易知而难行,说怕难片时了,须要心地下功,全抛世事。即今乞化道人粧无心,却皆谈话讲是非,看经教论些假无心,圣贤不佑护,一个境界来,早打不过,成风魔疾病死了的多,皆为没福。若起因缘接待,教门用力,积得福多,圣贤提挈。

又云:昔日师家得道各有时,马师父半路里得,谭师父半路里得,刘师父勾栏里得。人皆言得道通天彻地,亦有不通处,为功行不同,各有阶基。上得一重天一重,较别见不到处,圣贤提挈。

又云:如今道人住好庵观,引度门人,受人供养。早道有福是浊,福有尽,心清意静。若有一时安闲,是清福无尽。打尘劳是大功,降心是大功,亦不可尘劳为是。如逐日尘劳毕,寻个静处坐去,心上做功夫。然不到是处,天长地久,心上渐得安闲。即今谁肯降心,都纵心做事。如人毁斥打骂,尽是送福;如人道好称扬自己,尽是要福。经云:知空不空,知色不色,名为照了。乃阳也。但心定,行住坐卧皆是行道。如心定,有为也是,无为也是,如心不定处,有为也不是,无为也不是。

又云:《清静经》是人修行之要妙。若以有相解之,入去不得;若以有为解之,亦入去不得;若以无相求之,便入去得。言说不得处是大道,最为上乘人。无心是第一着,若与心相竞费力,以法治心,有为之法。以道治国治身,乃无为之道也。

又云:修行人不吃着好的,更不生烟发火,是积福;如要好的吃着,更生烟发火,辩证是非,动人心,是散福。如将自己钱物都使了,若众人羡爱,与本人增福,福广则安和也。夫三欲者,食欲、睡欲、色欲之中,食欲为根。吃得饱则昏睡,多起色心。止可吃二三分饭,气候自然顺当也。俺在东州时,少的先生三百众,后逢官魔留得三个。如今年少的,多有一志不退,都是有福的。

又经云:心是根,法是尘,两种犹如镜上痕。尘垢尽时光始现,心法相悟即真人。只言坐是道,假如身坐心被物转了,至如打尘劳斡运,早不如心定,行住坐卧皆是道。只要心不动。世人譬如一个铫子,两个耳,一个觜儿,权将使用,或一日打破,复入炉中炼成金汁,匠手随模铸成器物,你此时怎言我是銚子。若一日眼光落地,望后世再得人身做,决难。若不降心,吃一斋消不得。若心清意静不动,天下人供养也消得。

又云:长春师父言:观那几个师家,福慧相貌皆胜自己,遂发心下三年志,要炼心如寒灰,下十年志,心上越整理不下。自知福小,再加志,着一对麻鞋,系了却解,解了却系,每夜走至十七八遭,不教昏了性子。后习至五十日不动心,真心常明,便似个水晶塔子。或一日却倒了更起念,师父啼哭,自是福浅。后长安统军请斋,至夜走失三番,师父自知福小,不能了道,经天魔又五帝大魔,飞石打折三根肋肢,亦不动心。后至圣贤,闻空中人言:你二月十五日得道。至十一日早别通天彻地,观见天地山河,如同指掌。

又云:俺曾计较,一日十二时中,初时八个时辰不教昏,后至九个时辰,外有两个时辰,须当不过,不敢放令自在,昏些少。恁般过日月,自后七八日全不合眼,只吃二三分饭。虽炼睡,亦炼心,若不炼心不济事。马师父云:稍令自在神丹露,略放宽容玉性枯。

又云:马师父云仙有四等,鬼仙、人仙、地仙、神仙,皆有宿缘。如去后或居十洲三岛,名山洞府,随功行安排。功大者升为天官,功小者或五六百年、二三千年,再来人世上积功累行。便无功行,一志清静,到头亦有归止处。布施供养,结缘造福,有为功德,乃得人天之果,却轮转也。

又曰:修行人有言无罪福的,若十二时中不起凡心,方可无罪福。有为者但有微行,不可积无者,但心上有米颗来尘事,速当翦除。心若不动则神定,神定则气和。三年不漏下丹结,六年不漏中丹结,亦在人九年不漏大丹结,无福不能成。

真人云:俺初在家,见天下人过。修行人有大忌,见他过,莫为他人,和自己坏了。一切万事皆是数,须要般般放下。有大过者,有不及者。聪明人多驰骋,可以伏藏;淳朴人多执着,可以回转。凡修行之功行,更是稳坐。昔日坐环先生,一日十二时中,不敢放令自在,如囚人一般。如别人言,自己要不言;别人是非,自己要不是非;别人观色,自己要不观色。须要般般打破,此乃是最上乘一着。至如粧点假无心,也胜如有心的。学道假除假,修真空练空,本源归一处,明月与清风。

又云:饱谙世事慵开口,会尽人间只点头。若是更和头不点,也无烦恼也无愁。

又云:师默念经,不吹火,恐损神气。参圣争西南上卑位,坐则争近下容易处,都依得。才触着,又早生烟发火,叫唤却不损神气。

修行人为不养父母,更不为国家用力,乃无用之人,消他天地间有用之物不得。因此麻衣纸袄,乞化残余,食用世间无用之物,便不了道,亦没罪业。若受人供养,如不了道,须索还他口债,如人气力尽,行不得。若相救助者是一功一行,更不动心。守道三年,圣贤尽知。修行人若没心,易过日,功行都有也。人则为心静处却思闹处,闹处却思静处。俺当时终日忘言,人道俺高傲。若求富贵,与人争名利的人,则是高傲。俺终日忘言而守道,心上清静的人,如伯夷、叔齐、许由、巢父一般,便无功行也好。俺持一志清贫,教门事大。

修行人打熬睡眠,若物上心肯休歇,更事又不爱,饭食减少,心上轻快,自然睡少,容易打熬,便又些少昏,也不妨事。若物物头头爱着,更要好的吃着,不减饭食,推在这相也睡,推在那相也睡,便坐些也不济事。如不睡是志,往前有进境界。别也有一等人,言你坐个甚,是捏怪。为他进不得,是没道心。

古人云:禽死因毛翠,龟亡为壳灵。不如无用物,安稳过平生。

又云:夫婴儿之始生,受得一点灵光,本无罪福、无喜怒、无宠辱、无是非,被先有之人,教得争高竞下,是非人我,便是昧了。得悟之人除去情欲,返朴还淳,一志保护真气灵光,心於存道,虽然无功行,来来往往作个灵明之神。

又云:性要养成容易,养多则功多,养少则功少。如何是养?只要不动心。修行人若识心见性,易过日;如不识心见性,逐日心上煞受苦。修行人不论心地,却论甚么?最为上根人行的,为人不悟不行。圣贤慈悲,恐随了人,教打勤劳、接待供养,苦己利他,柔弱低下,不教空过日。积德作福,福广则自然心地安和也。

丹阳师父为慈悲上,直指人心地下功,全抛世事。此最上根人行的。修行人都有初志,十年之外都纵心,向有中寻有,寻不着,向空中寻,又寻不着。但降心有始有终,更待寻个甚么。大凡性儿在脚,头上脚上,无见眼前的,不见眼后的。一性徧满十方,一体同观,若着的尽是边徼,要活泼泼地。三年不漏下丹结,目有光明。六年不漏中丹结,出得阳神。九年不漏大丹结,飞腾自在。皆不出寂灭性,性中随饮啄,六般神用空不空。又云:豁达空拨因果,莽莽荡荡招殃祸。弃有着无病亦然,犹如避溺而入火。

凡打尘劳,须消了逐日饮膳。如不打尘劳,更不降心,欠下口债。如摇不动,修心炼性,暗积功行,柔弱低下亦然。如用心打尘劳,要福设如化饭,要办道,设修行人见人布施欢喜,见人将自己财帛烦恼。那的是逐日降炼性处,自己幻身尚不属我,惟一点儿真性是自己的。如有缘行缘,如无缘坐地养道去。释典云:六般神用空不空,一颗圆明色非色。人为六根妄动而不能神。六根者,眼不妄视,耳不妄听,鼻不妄闻香臭,舌不妄嗜滋味,身不妄贪细滑,意不妄游思虑,一心不动,物物头头左右护持,不伤自己真性。人为六处走失,把捉不住。若不走失则神聚,神聚则气聚,气聚则命自保,能成大丹。

闲人心闲,最好道心坚固,打尘劳一志,尽心一同;化饭一志,尽心亦同,作道士一志,尽心亦同,只为心有千差万别,教人接待,为心好则有福,积儹稻粮,教过往人吃;种些蔬菜,教过往人吃;栽几个树,树下教过往人歇,则是儹福。亦不如希心养道为难行,教人接待,接待亦好。昔日大都里有个菜园陈,也说不得玄妙,也看不得经书,也无私无典,师父曾提挈上天。

真仙直指语录卷下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