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坛王屋山圣迹记
经名:天坛王屋山圣迹记。唐杜光庭等撰。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记传颊。
天坛王屋山圣迹叙
唐广成先生杜光庭撰
国家保安宗社,金筹籍文,设罗天之醮,投金龙玉简於天下名山洞府。谨按《道藏龟山白玉上经》具列所在去处,十大洞天内一王屋山清虚小有之洞,周迥万里,在洛京西北王屋县,仙人王真人治之。传曰:黄帝於元年正月甲子,列席於王屋山,清斋三日,登山至顶,於琼林台祷上帝,破蚩尤。遂劫王母降於天坛,母既降,黄帝亲供侍焉。王母乃召东海青童君,召九天玄女,授与破蚩尤之策,黄帝依命杀蚩尤於冀,天下乃无不克,海内安然。王母遣西方白虎之神,赐黄帝玄羽之衣,乃命帝会於孤竹之野,帝钦命斋戒,严驾而行,既至孤竹,见空中千乘万骑,或有丫髻青衣童子数百人,或五彩羽服,或乘飞龙,或乘飞虎,或乘鸾鹤,或执珠幢、锦伞、霓旌、绛节,或持如意、九曲几及前后歌舞妓乐,不可名状。俄见宝车一乘,驾五色班龙,九头,上有羽盖,九重,中有女仙一人,衣黄裳,戴金冠,隐隐而至。左右,侍从有仙童一人,谓帝曰:此西王母也。帝接至,母令仙童二人命帝坐,贺帝曰:圣躬安,天下宁矣。久即戎事,得无劳乎?帝谢曰:赖上帝厚恩,圣母谕教,得宁天下,岂敢称功乎。母乃命饮筵,上花果砖昙,器皿光赫,大小各异,而不能辩其一焉。复遣仙女宋妙英,歌万年长生之曲。歌罢,母赐帝茹芝数枚,食之不饥不渴;又赐修真七昧之书。授讫,母冲天而去。后三载於八月一日,母遣西方白虎之神为使命,黄帝时在大院山受母命。帝即斋戒至洛阳,帝自白坡涉渡,至王屋,清斋三日,登山,即八月十五日。至顶上祝香祷焉,俄而西方天香馥郁,自天而下,遍闻山谷,青乌先至,帝曰:阿母降矣。俄而见空中千乘万骑,一如孤竹之仪。既降天坛,帝列席下,见仙众羽服冠简,环佩履乌,帝乃频顾之,母曰:帝何为哉?帝曰:恐左右不谨。母曰:帝何不实耶。帝乃实对,母曰:天上之服,非凡间之有,此衣非朝礼星辰、国王、父母不可服也。帝曰:朕南面承尊,不敢以羽衣赐人臣。母曰:善。羽衣不拜帝王者,自此始也。帝欲设食,母止之,谓帝曰:吾之仙众,不饥不渴,岂欲造人问之撰乎?王母诫帝曰:设欲供养神仙、上界星辰、日、月,但择吉日,筑坛场,设争席,布香灯花果而已,如无,用清水药苗代之,余皆不可。言毕,王母赐帝碧霞之浆、赤精之果讫,王母冲天而去。自此,每年八月十五日,四方善士云集於此山,此日亦系清虚宫中考校功行仙籍於此山也。又《真诰》云:玄元帝时,命四海龙神所修天下十大洞天,用强鼓之石,重重相迭,於此尚存焉。又上方院者,即上访院也。昔轩辕黄帝访寻四山,故曰上访院。后司马承祯改作上方院也。唐睿宗皇帝时,玉真公主於金仙观修道,今即灵都观是也。帝幸真元、金仙二观,与西京相对,出玄武门,渡大河,至束章村,为之曰:束章驿。劫束济源县,南河清县,西邵孙县,北伤城县,四县界分巡护金仙、真元二观。王屋山自轩辕黄帝后,至晋南岳魏夫人,上帝迁号,劫小有洞主王子登,下教魏华存於小有清虚宫中,四十七真受学道毕,南岳灵官仙众,自清虚宫迎夫人赴南岳衡山司命之任矣。盖天地不言,须凭集文籍,开示古传,实边今录。圣境真元,混沌未分,道气包含妙本,阴阳既判真形,出见玄经,着为图经,俾来者知所自云。
盖闻天玄设象,运日月以游衡,地道纲维,布山河而列政。有王屋山者,在洛阳京北百余里,黄河之北,势雄气壮,冈阜相连,高耸太虚,倚悬列宿,西接於昆丘,束连於沧海。谨按《龟山白玉上经》曰:洞天周回万里,山水之源。《图经》曰:上则接於昆丘,下即侵於蓬岛,最高者首名天坛山也。《黄帝内传》云:为之琼林台。《真诰》云:琼林者,即清虚小有之别天也。其下即生泡济之水,中有水芝,人得服者长生耳。昔黄帝上坛,见一级,高可及二丈许,下石二级,可高七十尺许,四方壁立,乃造化融成。黄帝于此告天,遂感九天玄女西王母,降授《九鼎神丹经》阴符策,遂乃克伏蚩尤之党,自此天坛之始也。其上多石,可生草木,实为五岳、四犊、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神仙朝会之所。每至三月十八日及诸元会日,五更之初,天气晴明,辄闻仙钟从远洞中发寥寥之声,清宛可入耳。将日出,则赤气炯炯,可以见生死之情状,观天地之变化;当晓时分别之际,则闻仙鹦报晓,往往飞嘶下地,象小於家鹦,其毛如雪。又坛心有石灯台,四门中高可丈余,制造甚奇,镇於洞天。诸元会日,灵山真圣皆朝会坛所,考校学仙之人,及世间善恶籍录之案;是日往往则阴云蔽固,竟日方散;是日有道之士,学修仙之人,投简奏词醮谢。其下坛隅,有《造石灯台小碣记》云:天宝八年,新安尉公使内使官图令符筵喜,因为国为民醮坛置碣。阴刻卢仝、高常、严固,至大和五年,凡字缺损。坛心高突,秀出群峰,每日初出,影西度掩西方山脊,亦可及千里余。上无.飞鸟,风若松声,太虚中孤危而四面无碍,人立于上,冲和血气,状如勇心,直经而立,目视历历,亦可自辩其形影,似凭高眺远,飞越崖谷,长天未晓,身若浮萍。又如精气所乘,飕不得落,此果乃真仙游行之处也。心若不志,销烁其精魄耳,似有怖惧。凡有道之士,身若轻举,天明日朗,则夜闻人语笑之声,或箫鼓奏于其上。又坛西有悬泉j名曰太一泉,其水味甘如醴”其泉一水流如线,落在石蚪中,深可数尺、千人饮之不耗,经年不'伋如故。次西一石岩,名曰黑龙洞,洞上半崖高数十丈,有一洞,深二丈许,正射西北天门,名曰按云庵,旧有葛梯,人登蹑可到,昔太一元君修道于此。其太一泉水袱流其下,束为济水,其泉次南,有一岩曰紫金堂,昔轩辕黄帝驾憩于此松堂侧,其道径甚脸。至一石门,侧身可上,乃至坛顶,其名门白东天门,门束有换衣亭。坛顶上有三清殿,东西有廊应,坛畔有四角亭,临崖百尺,托栏四望,南视嵩峰少室,大河如带,西有王附山,东北有王母三洞坛,东北称有一·石一长丈余,阔尺许,突出崖头,下探百丈,登坛人供侍香火,朝拜王母三洞,心有恐怖者不敢上石,名曰定心石。北望析城山,东北望太行,东观日出,如生,沧海,四面瞻视,群山卑如丘阜,方显洞天之独尊,高表神仙之圣迹。坛束一峰甚秀,名曰日精峰;坛西峰名曰月华峰;峰南一平岭,号日蹑云娇,下有一涧,名曰避秦沟。西南下十八盘,次南白仙人桥,东有伏龙岭,南一小峰,名臼鹳子峰。次下仰天池,次南路有歇息亭。自坛顶至上方院八里,又曰中岩台,乃司马子微修行游息之所。前下紫微溪,至阳台观八里,中有仙猫洞、不老泉,观东有燕真人洗丹井,仍存在;阳台观,东北百余步,俗呼燕家泉;其观前分八冈,名尸人仙冈。昔司马承祯天师,河内温城人也,乃西晋司马宣王之后,今温县西二‘十里招贤城是也,尚有晋三帝坟在焉中唐睿宗皇帝女玉真公主好道,师司马天师,天师住天台山紫霄峰后,睿宗宣韶住上方院。其司马初师嵩岳潘师正,师正师茅山王升真,升真师华阳隐居陶仙访,其四世不失正道。唐明皇即位,於开元十二年劫修阳台观,明皇御书寥阳殿榜,内塑五老仙像。阳台有钟一口,上篆六十四卦,日万象钟;有坛曰法象坛;有钟楼名曰气象楼。殿西北有道院,名曰白云道院,司马号白云先生,有亭曰松亭,有先生庙堂,先生撰文一部,曰《白云记》,篆书别为一体,号曰金剪刀,流行于世。先生未神化时,注《太上升玄经》及《坐忘论》,亦行于世。至开元十五年八月十五日,有双鹤绕坛西北而去,彼时白云自堂中出,闻箫韶之音,此先生显化之验也。王屋县宰崔日用闻奏,明皇异之。先生神化时,年八十有九,谧赠银青光禄大夫,谧白云先生。堂西壁上画先生游行,乘驾黄犊车,白云步步相随。观西有山神庙,即王屋山神也,天宝年,其神用阴兵助郭子仪破安禄山,后明皇封为总灵明神天王,仍劫修其庙。观南有太山庙,南王屋县去西八里,有藏花洞,其水春绿夏赤,秋白冬紫,水味甘美。坛东南附山,名青罗峰,下有青罗仙人观,碑存焉。坛北有五斗峰,通麻笼、药柜二山。王,屋山中有洞,探不可入,洞中如王者之宫,故名曰王屋也。药柜山次束,有赵老缠,昔赵真人修道于此,及四真人炼丹于此,有石室二十余问,霍仙人修炼于此,名霍师堂。坛东南有山名齐岭,下有山名垂簪峰。又侧有清虚小有洞,洞内周游万里,昔唐建三清殿及清虚观,其洞内因兵火居民避乱,-秽气所触,民出后,有石落塞合洞门。《真诰》云:其洞中日月昼夜光明,辉映朗接太虚,与外日月无异,此乃为日月伏根也。日日神精,月日阴精,明照在洞天之中,天亦高大,星宿云气,无草木万类。其洞宫之中,有金玉楼殿,及多宝贝、黄金、瑁璃、琼璧,不可名状,有五阙五山,加於五岳,上生紫林、方华、星髓、金津、碧毫、朱灵,夜荣细实,并壶中洞天之所生也,人得食之,乃长生神仙矣。洞主王君掌校仙籍、善恶之录,处事其中矣。太素三元上道君遣青真左夫人郭灵盖、右夫人杨玉华,责神策玉玺,见授王君,为太素清虚真人,领清虚小有洞天。王分主四司,左保上公,治王屋山洞天之中,给金童玉女各三百人,掌《上清玉章太素宝玄秘籍》,《上品九仙灵文》、《山海妙经》尽掌之焉。又总洞中明景三天宝录,得乘龙跨虎,金辇琼轮八景飞舆,出入上清,受事太素,寝宴太极也。小有洞天者,乃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之宗首也。仙都所宗,太上所保,故重其任,以委群真矣。元始天王曰:夫小有洞天者,是十大洞天之首,三十六小洞天之总首也。齐岭东一山,名曰玉阳山,山东次南有瀑水如练,长百尺,落半崖涧下,有深潭,名曰擅钟泓,其山名西玉阳山。灵灵都官东北有山,名东玉阳山,山有洞深百尺,国家时投金龙于此。洞傍有一憩鹤台,高数丈,上有鹤迹存焉。昔因周灵王太子王子晋,与师浮丘公游天坛回,憩鹤于此。天坛四面附山峰峦涧岭、泉谷胜迹、总目于后。
颂日
王屋天坛福地玄,请虚小有洞天仙。
无穷胜境於人物,有感神通今古传。
唐睿宗赐司马天师白云先生书诗并禁山勃碑
睿宗大圣皇帝书:敬问天台山司马炼师:惟彼天台,凌于地轴,与四明而蔽日,均八洞而藏云,珠阙玲珑,琪树璀璨,九芝含秀,八桂舒芳,赤城之域斯存,青溪之人攸处。司马炼师德超河上,道迈浮丘,高游碧落之廷,独步青元之境。朕初临宝位,久藉徽猷,虽尧帝披图,翘心啮缺,轩辕御历,缔想崆峒,缅惟彼怀,宁方此固。夏景渐热,妙履清和,思听真言,用棱蒙蔽,朝钦夕伫,边滞心飞。欲遣使者专迎,或遇炼师惊惧,故令兄往,愿与同来。披叔不遥,先此无恙,故劲。二日
炼师道实征明,德惟虚寂,凌姑射之遐轨,激具茨之绝风,自任炼药·名山,祈真洞壑,攀地肺之红壁,坐天台之白云,广成以来,一人而已。足可发挥仙圃,鲔藻玄关,海岳为之增辉,风霞由其动色。弟子缅怀河上,侧伫岩幽,鹤驭方来,凤京爰降,对安期之乌,一闻稷丘之琴,顺风访道,谅在兹日。所一进明镜,规制幽奇,隐至道之精,含太一易之象,藏诸宝匣,铭佩良探,故劫。
二十八日
先生道风独峻,真气孤标,餐霞赤城之表,驭风紫霄之上,遁俗无闷,逢时有待,灵谒蓬莱之府,将还桐相之岩,鸿宝少留,凤装二难驻。闲居三月,方味广成之育,别途万里,空怀子陵之意。然行藏异·迹,聚散但理,今之别也,亦何恨哉!白云悠悠,杳若天际,去德方远,有劳口心,敬,遣代怀,指不多及,故劫。十九日
开元神武皇帝劲:司马炼师以吐纳余暇,琴书自娱,潇洒白云,趁驰玄圃。高德可重k,奋违萝薜之情,雅志难目,敬顺松乔之意。音尘一问,俄归葛氏之天(台,道术斯成,项缩长房之地脉。善自攻爱,以司保·童颜,志之所之。略陈鄙什。既叔前摊之意,扔怀后别之责,故遣此书,指他不多及,劲。十五日
睿宗御制五言送司马炼师还天台山
紫府求贤士,清溪祖逸人。江湖与城阙,异迹且殊伦。
间有幽栖者,居然厌俗尘。林泉先得性,芝桂欲调神。
地道踰稽岭,天台接海滨。音徽从此间,万古一芳春。
五言杜子美
万古仙坛景,港通小有天。名山人实赞,澜叫语真砖。
气象乾坤上,根元宇宙先。个朝祟圣边,道法普周全。
五言长句
金门羽客林仙人
此境极岧峣,登临近斗杓,天元诸圣会,地势万峰朝。
西揖昆丘峻,东连蓬海遥。泉甘生玉顶,坛稳压金腰。
泰华三峰立,黄河一带漂。五更观海日,半夜听箫韶。
游月低龙岭,寒烟锁虹桥。雪鸡声喔喔,风竹韵萧萧。
云屋香烟起,芝灯瑞彩销。麻笼腾秀气,药柜显灵苗。
丹井犹清浅,神钟又寂寥。八冈齐岌岌,双鹤对飘飘。
瀑水银垂线,霞城绮建标。池清深见底,柏耸翠凌霄。
道馆新居壮,真公旧事辽。几瞻青嶂上,时有白云飘。
石室虚难问,台松老不凋。岩花铺锦绣,溪溜漱琼瑶。
洞壑非尘趣,林峦隔世嚣。轩皇开彩仗,王母鸾轺。
旦暮阴阳变,炎凉节候调。暝猿啼复歇,晴霭合还消。
歌咏聊能纪,工夫岂易描。妙龄希邮桂,晚岁乐颜瓢。
有志追伊霍,无才佐舜尧。披图常景仰,洒翰益倾翘。
声色情俱泯,希夷兴已超。何当归卜隐,高蹈访松乔。
七言三首
万壑松萝拂紫烟,丹台秘邃集神仙。乾坤结秀真灵岳,日月飞根照洞天。
尘世暗移知几代,翻桃初熟未经年。时人莫测幽微事,五色云封种王田。
清虚小有洞中天,银座金腰玉顶坚。芝草秀从龙汉劫,丹砂结自赤明年。
洗参井纪燕萝子,聚虎平川白水仙。寄语避秦沟里客,茅斋先盖两三橡。
白石磷磷上接天,青松郁郁下临川。草生福地皆为药,人在名山总是仙。
待客远寻岩下蕨,烹荼满酌洞中泉。前生恐是白云子,今世还来卧翠颠。
七言三十韵
通真道人
摆脱尘缨淡无欲,闲阅图经寻岳渎。
林泉何处惬予心,收拾琴书将卜筑。
崎岖不敢千里辞,东自太行入王屋。
先探藏花坞里春,蟠桃毕竟何时熟。
燕罗故宅阳台宫,九龙戏珠画幌簇。
丹井沉沉浸月明,丫髻仙童抱参雕。
昂头贪看华盖峰,蓦然俟入紫微谷。
上方楼阁与云闲,金碧交光射林麓。
避秦沟有避秦人,夜半闻歌采芝曲。
策杖穷跻瘦龙岭,脸似剑关西向蜀。
扪参历井上冲真,千仞断崖横独木。
自辰及酉脚力穷,恰到紫金堂下宿。
再拜新尝太一泉,顿觉洒然消病骨。
恍兮惚兮九霄间,万顷岚光醒醉目。
恭叩仙坛祷真境,坛与天通隔尘俗。
银座金腰玉顶寒,帝遣仙官分部属。
小有中藏万里地,都压洞天三十六。
日精月华左右奇,黛色倚空如削玉。
东观大海日轮红,西望穷边坛影绿。
炼丹炉下土犹香,抱出神丹知几斛。
处山使者持太阿,保护圣躯谁敢黩。
王母洞深非可测,雷霆屡震蛟龙窟。
遥指三官校勘台,樵人几度闻丝竹。
抱朴岩前采药童,手捻金芝身薜服。
北斗平连北斗星,自是天关通地轴。
麻笼药柜翠相接,瑞草灵苗香馥郁。
或闻仙犬吠仙灯,或睹仙人跨仙鹿。
奇踪异迹难尽言,更欲题诗毛颖秃。
短歌聊寄名利人,谁肯同来伴幽独。
一声长啸坐孤石,紫云悠悠送黄鹊。
个中疑是麻姑仙,玲笑世间光景促。
五言一首
壁立三千仞,坛高接尾箕。顶藏青玉髓,腰隐紫金芝。
月挂虚皇殿,云封太一池。洞天人迹少,鹤宿万年枝。
清虚小有第一洞天
齐人杜仁杰撰
三言
坤所载,乾所焘。象与形,熟朕兆。
纬五行,环二曜。流而川,何浩浩。
四淇晏,九河导。峙而山,亦多号。
神有岳,山有娇。粤天坛,极道妙。
巉孤撑,未易到。日出没,见遗照。
偃东西,绝海彻。倏光怪,来照惧。
大龙烛,细萤燸。不恒出,赴感召。
笙嘹亮,鹤窈窕。羽人路,此其要。
青螺堆,玉簪峭。左参井,右丹鳌。
揭清虚,不二窍。昔王人,往昭告。
始轩辕,未徽庙。接柴望,咸亲燎。
莽竭灰,起天烧。摧楝宇,失朱缥。
群鹿豕,杂蓬曹。予何为,一来吊。
必甚废,乃大造。圣之作,贤者绍。
蚓玄元,语秘奥。探逾远,理益耀。
微是理,万有耗。文虽径,实非剽。
庶今来,永为诏。
至元二十六年五月日
元特赐玉天尊之记
中岩知官陈道阜撰
夫天坛者,蚓自轩皇,至于迄今,甲其倚素盛也。今皇太后为龙飞九五,书轨混同,风雨时若,人天浃洽,诸侯'〞来宾,万方作父,乃命朝请大夫甄用监大卿识列门,宝奉宝香,至于天坛,戴□三奠之礼,告尔神祇,保安宗社。况此道山居华夷之地,作洞天之冠也,峰峦迭翠,峭壁巍峨,晨昏倒景,二参天霁,瑞物神人,似不可几及。时数流化,造物更移,神人圯毁,山岳崩摧,公乃回奏太后。圣意云:此乃兴龙之地,皇我邦国之神,乃我之事,不可废也。命工琢玉像,仪尊圣,申命奉训大夫昊天佑捧玉像信物安镇洞天,永保皇图,基南山之固,谅瞑渤之大耶。本宫提点、传道宁嘱仆万.纪森代之盛,於是赞一写一玉腾巍瓖象帝先,皇恩特一赐镇山川。圣朝咫尺丰登了,永祝吾皇亿万年。
至大二年八月日
天坛王屋山圣迹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