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鉴赏

你尚未登录,请登录

证治准绳·疡医

作者:王肯堂

<目录>卷之四\背部(十二)
<篇名>发背


属性:或问∶背发疽有几?曰∶上中下三发,俱在脊中,属督脉。上发者,伤于肺,发于天
柱骨下。中发者,伤于肝,为对心发。下发者,伤于肾,为对脐发,皆由积热怒气所致。
初如粟米,或麻或痒,或拘急,或不痛,或大痛,初觉便宜隔蒜灸之。或汗,或下,或
托,量其虚实施治。脑发背发在上者,不可用木通,恐导虚下元故也。老弱者,尤宜戒。
然三发背,总要之地,与他处不同,尤所当谨。微有痛痒,宜速治之,活命饮加羌活,紫
金丹、胜金丹、夺命丹选用。壮实者,一粒金丹、八阵散等下之;老弱者,黄 木香散、
十全大补汤,托之。
《鬼遗》云∶蜂疽发髀背,起心俞及心包络俞,若肩 二十日不穴死。十日可刺,其
色赤黑,脓清者,可治。或问∶一人年六十,背患疽,状如蜂房,十日而平塌,寒热痛楚
殊甚,饮食少进,膨胀淋沥何如?曰∶此蜂窠发也,诊其脉微而迟,四肢厥冷为不足。询
其先前过服耗气之剂,又得暴怒,用活命饮加参 、归术,兼以乌药、青皮、木香,间
与紫金丹服之,起发脓溃,服十全大补汤而愈。
特疽,发肺俞及肝俞,不穴二十日死。八日可刺,其色红赤,内隐起如椒子者死。
阴阳二气疽,广阔满背,或大或小不常,肿热胀大,十日可刺,导引出脓,不拘深浅
多少,发渴体倦,十日外不见脓不治。 或问∶背上麻木不常,时肿时塌,忽软忽硬,乍
寒乍热何如?曰∶此名阴阳疽,由七情内乖,阴阳不和也,此证必大渴神清脉定者可治。宜
活命饮加羌活,或胜金丹、夺命丹选用。昏迷躁乱,饮食不进者死。十日得黄白脓者可
治,数日无脓者死。
筋疽,发夹脊两边大筋上,其色苍,八日可刺,有痈在肥肠中,九十日死。
禽疽,始发者如疹,数十处如拳打之状,发寒齿噤,如此者,十四日死。十日可刺,导
引脓出,即愈。 或问∶背忽麻木,拘急不痛,十数处肉紫色,如拳触状何如?曰∶此
名禽疽。七日内,寒热口噤者死。急服活命饮加羌活、独活,胜金丹、夺命丹,得汗可
治无汗不治。神清脉和可治,神昏脉躁或微或代者死。漫肿不溃,宜服台阁紫微丸。
或问∶背疽两头小,四边散何如?曰;此名两头发,又名满天星,一名广绵背发。因
积怒蓄热所致,活命饮加羌活,紫金丹,胜金丹。壮实者,八阵散、一粒金丹下之。肿
高红润者生,低陷黑暗者死。
或问∶背胁之间,三两处发疽何如?曰∶此名老鼠攒,一名游走血脾痈。由怒气积热
所致,多发于足少阳、足厥阴二经。宜顺气清热之剂,服黄连解毒汤、活命饮,加黄连、
栀子及服紫金丹。壮实者,一粒金丹下之。老
弱者,黄 木香散、内补十宣散选用。七日不见脓,黑陷及躁乱者死。
或问∶背上生疽,肉色不变,麻木微痒,顽如牛领之皮,二三尺许何如?曰∶此名竟
体发,亦名椒眼发。由盛暑时,空腹感触秽气,及愤怒积郁所致。宜活命饮加羌活,或
黄连解毒汤、胜金丹、乌金散选用。壮实者,八阵散、一粒金丹下之。七日内未成脓宜隔
蒜灸,灸而起发,神清脉和者可治,灸而不起,腹胀神昏,脉微或促或代者死,服汗剂
得汗者生,无汗者死。服补剂红润起发知痛者生,膨胀不食,干枯黑陷者死。
或问∶背当心而痛,麻木不常,累累如弹如拳,坚硬如石,痛彻五内,遍身拘急何
如?曰∶此名酒毒发疽,由饥饱劳伤,炙爆、浓味所致。宜服黄连解毒汤,加羌活、干葛,
或神效消毒散、内疏黄连汤、紫金锭、胜金丹选用。神昏脉乱,大渴狂言,有妨饮食者
死,二便闭结者死。有因寒变而内陷者,用托里温中汤。
或问∶背上细 无数,浸淫一二尺,如汤火伤。烦躁多渴何如?曰∶此丹毒发疽也,
因服丹石刚剂所致,红润者生,紫黯者死。恶证少者,宜服黄连消毒散、胜金丹、国老膏,
恶证多,神昏脉躁,膨胀呕哕者死。
或问∶背侧生疽,高二寸,长尺许,状如黄瓜,肉色不变何如?曰∶此名黄瓜痈,一
名肉龟。疼痛引心,四肢麻木是也,此证多不可治。急服紫金丹、胜金丹、活命饮加羌
活、柴胡,及夺命丹、神仙追毒丸选用。脉微自汗谵语者死。平塌黑色者,独姜散主之,
服台阁紫微丸。
或问∶第九椎两旁,忽肿痛而无头,寒热大作何如?曰∶此名龙疽,即中搭也。属
太阳经,由七情不和,愤怒积热所致。壮实者,急服一粒金丹,或八阵散下之,活命饮
加柴胡、羌活、黄芩,水酒各半煎服。老弱者,黄 木香散、内补十宣散、十全大补汤
选用。色赤起发润泽者可治。色黑低陷,恶心眩晕,大便滑泄,小便如淋,谵语者死。
《鬼遗方》云∶人生最可忧者,发背也,其种有五∶一曰阳毒,因风热而有,或患热
毒消渴,或先患伤寒,余有阳毒,触处蓄积,起于背脊膂之间,不问椎数,但从两夹脊起
止,腰上、满背 热,如炊之状,赤紫或红如焰,脓毒难成,成后不止,止后痛不除,蓦
忽数日之间,复平如旧,将谓肿消,此是内攻肉陷,不可疗矣。二曰阴毒发背,是气冷
而作,初如黍米粒起,情绪不快, 而痛,直应前心,心忪怔,头目昏重,寒热如疟,五
七日后,始发引攻肿,开阔难收,内积有脓,深沉迟缓未透,宜急以补气汤药内托,外以
抽脓药贴之,宜急见脓,无脓即平,愈未期。三曰有人多服金石烧炼之药,毒恶流滞成发
背者,初起如丹疹之状, 渐开如汤火疮,面色如朱,心膈烦躁,多渴嗜冷,其疮难起,
起即惊人,犹胜于阴阳二毒者,缘此有解金石药毒汤散,治其内也,赖有根底分明,亦
须急疗方安。四曰人有患酒食毒发背者,此疾非近得之,乃脏腑久积,乘饥乘困食之便
睡,或多食酒肉,冷热粘滑,肥鲜炽腻,未下胸膈,房室不禁,恣意当风取快,脾脏气
虚,不能受乘,发毒攻背两夹脊,不问椎数,初起痈头如小弹子,后大如拳,坚如石,痛
遍四肢,加之拘急口苦舌干,腹急大小便涩,十数日后,头面手足虚肿,及脏腑通泄,如
利内急痛者,是其证也。喜方肿引,急用收肿、发穴、溃脓汤药内实,外泄脓水不可放
纵,迟缓则皮肉腐坏,伤骨烂筋,渐成脓多,因而感邪内败者死矣。五曰人有冒山岚瘴气,
发背毒瓦斯,先在脏腑。年月浸远,气血虚损衰弱,初起肿色青黑如靴皮,顽痹痛深,附
筋骨彻髓,按之如木石,引手加深,方觉似有痛处,至五七日,毒瓦斯浮浅肿高,色变青
白,有如拳打之状,寒战似疟,及有风候,头动口偏,手足厥逆,眼黑睛小,白多而慢,此
内有邪气相搏,急破出清血三五升,方有黄脓白汁,相和发泄,其反不宽不慢亦急,胀
痛亦不住,直至色退热疼方愈,亦宜急急追赶脓与毒瓦斯外出,无害。
初患肿,三日内灸者生。 八日内脓成,针烙导引者生。未瘥,慎劳力者生。慎忌食
者生。慎喜怒者生。催肿,猛疗者生。急疗者生。不讳发背者生。待脓自出,不导引者
死。未内攻,而针烙用药导引者生;内攻后,导引针烙者死。肿 热痛方盛,已前疗者生;
如过此后,已内攻者死。脓成后,不出不导引,但敷药者死。如赤白痢气急者,是已内
攻,医疗无益必死,痈不救十得五生,疽不疗十全死,轻肿,怕痛者必死。不遇良方者
死。节候不根据法者,必死。愚执恣意用性,逸情者死。
有发背痈,有发背疽,如毒瓦斯勇猛而发,如火焚茅,易于败坏。初发即可如黍米粒大,
三两日渐赤引种,如手掌面大,五七日如碗面大,即易为攻。 热赤引如火烧之状,浮
面渐溃烂阔开,内发肿如炊之状,外烂皮肉如削去,紫瘀脓汁多而肿不退,疼亦不止,发
渴发逆,饮食不下,呕吐气急,浮浅开阔者,尤宜发脓,托毒汤药用之必愈,(阳证实也。)
其间有只如盏面大者,此非不大,缘为毒瓦斯深沉内虚,毒瓦斯近膜也,此必内攻,近
入脏腑。却外入四肢,先攻头面虚浮,后攻手面,次攻两足面肿,名曰毒瓦斯散入四肢。其
人声嘶气脱,眼睛黑小,十指肿黑干焦,不治,(阴证虚也)。
《精要》云∶凡痈疽初发肿硬高者,而毒瓦斯却浅,此乃六腑不和为痈,其证属阳,势
虽急而易治。若初发如粟粒,甚则如豆许,与肉俱平,或作赤色,时觉痒痛,痒时慎勿抓
破,此乃五脏不调为疽,其证属阴,盖毒瓦斯内蓄已深,势虽缓而难治。
始发一粒如麻豆大,身体便发热,生疽处肿大热痛,此为发于外,虽大如盆,治之
百可百活,(阳证实也)。或身体不热,自觉倦怠,生疽处亦不热,数日后渐大,不肿不痛,低
陷而坏烂,此为发于内,虽神仙无如之何,(阴证虚也。)
〔薛〕 发背属膀胱、督脉经,或阴虚火盛,或醇酒浓味。或郁怒房劳所致。若肿赤
痛甚,脉洪数而有力,热毒之证也为易治。漫肿微痛,色黯作渴,脉洪数而无力,阴虚之
证也为难治。不肿不痛,或漫肿色黯,脉微细,阳气虚甚也,尤为难治。若肿 作痛,寒
热作渴,饮食如常,此形气病气俱有余也,先用仙方活命饮,后用托里消毒散解之。(薛又
云∶头痛拘急,乃表症,先服人参败毒散一二剂,如 痛用金银花散,或槐花酒、神效托里散。 痛肿硬,
脉实,以清凉饮、仙方活命饮、苦参丸。肿硬木闷,疼痛发热,烦躁饮冷,便秘脉沉实者,内疏黄连汤或
清凉饮。大便已利,欲得作脓,用仙方活命饮、托里散、蜡矾丸,外用神异膏。)漫肿微痛,或色不赤,
饮食少思,此形气病气俱不足也,用托里散调补之。不作脓或脓成不溃,阳气虚也,托
里散倍加肉桂、参、 。脓出而反痛,或脓清稀,气血俱虚也,八珍汤。恶寒形寒,或
不收敛,阳气虚也,十全大补汤。脯热内热,或不收敛,阴血虚也,四物加参、术。作呕
欲呕,或不收敛,胃气虚也,六君加炮姜。食少体倦,或不收敛,脾气虚也,补中益气加
茯苓、半夏。肉赤而不敛,血热也,四物加山栀、连翅。肉白而不敛,脾虚也,四君加
酒炒芍药、木香。小便频数者,肾阴亏损也,加减八味丸。若初患未发出,而寒热疼痛,作
渴饮冷,此邪气内蕴也,仙方活命饮。口干饮热,漫肿微痛,此元气内虚也,托里消毒
散。饮食少思,肢体倦怠,脾胃虚弱也,六君子汤,如未应,加姜桂。其有死者,乃邪
气盛真气虚,而不能发出也,在于旬余之间见之。若已发出,用托里消毒散,不腐溃用
托里散。如不应,急温补脾胃。其有死者,乃真气虚而不能腐溃也,在于二旬之间见之。若
已腐溃,用托里散以生肌。如不应,急温补脾胃。其有死者,乃脾气虚而不能收敛也,在
于月余间见之。
外治法∶初起 痛或不痛,及麻木者,邪
气盛也,隔蒜灸之。痛者灸至不痛,不痛者灸至痛,毒随火而散。再不痛者,须明灸之,
(谓不隔蒜)。但未溃以前,皆可灸也,更用箍药围之。若用乌金膏,或援生膏点患处,数点
尤好。间用雄黄解毒散洗患处,每日用乌金膏涂疮口处,候有疮口,即用纸作捻,醮乌
金膏 人疮内,(翠青锭子尤妙)。若有脓为脂膜间隔不出。而作胀痛者,宜用针引之,腐肉
堵塞者去之。若瘀肉腐动,用猪蹄汤洗,如脓稠或痛,饮食如常,瘀肉自腐,用消毒与
托里药,相兼服之,仍用前二膏举涂贴。若腐肉已离好肉,宜速去之。如脓不稠不稀,微
有疼痛,饮食不甘,瘀肉腐迟,更用桑柴灸之,多用托里药。若瘀肉不腐,或脓清稀不
痛者,急服大补之剂,亦用桑柴灸之。以补接阳气,解散郁毒。尝观患疽稍重,未成
脓者,不用蒜灸之法,及脓熟不开,或待腐肉自去,多致不救。大抵气血壮实,或毒少
轻者,可假药力或自腐溃,怯弱之人,热毒中隔,内外不通,不行针灸,药无全功矣。然
此证若脓已成,宜急开之,否则重者溃通脏腑,腐烂筋骨,轻者延溃良肉,难于收功,因
而不敛者多矣。大抵发背之患,其名虽多,唯阴阳二证为要,若发一头或二头,其形 赤
肿高,头起疼痛,发热为痈,属阴易治。若初起一头如黍,不肿不赤,闷痛烦躁,大渴
便秘,寐语 齿,四五日间,其头无数,其疮口各含一粟,形似莲蓬,名莲蓬发,积日
不溃,按之流血,至八九日或数日,其头成片,所含之物俱出,通结一衣,揭去又结,其
口共烂为一疮,其脓内攻,色紫黯为疽,属阴难治。脉洪滑者尚可,沉细尤难,如此恶
证,惟隔蒜灸,及涂乌金膏有效。凡人背近脊并髀,皮里有筋一层,患此证者,外皮虽
破难溃,以致内脓不出,令人胀痛苦楚,气血转虚,变证百出,若待自溃,多致不救。必
须开之,兼以托里之剂,常治此证,以利刀剪之,尚不能去,以此坚物,待其自溃,岂
不反伤乎?非气血壮实者,未见其能自溃也。
罗谦甫治一人,年逾六旬,冬至后数日,疽发背五七日,肿势约七寸许,痛甚。疡医
曰∶脓已成,可开发矣。病者恐,不从。三日,医曰∶不开恐生变症。遂以燔针开之,脓
泄痛减,以开迟之故,迨二日,变症果生,觉重如负石,热如 火,痛楚倍常,六脉沉数,
按之有力,此膏粱积热之变也。邪气酷热,固宜以寒药治之,时月严寒,复有用寒远寒之
戒!乃思《内经》云∶有假者反之,虽违其时,从证可也。急作清凉饮子,加黄连秤一
两五钱,作一服服之。利下两行,痛减七分,翌日复进前药,其证悉除,月余平复。 虞
奕侍郎,背中发小疮,不悟,只以药调补,数日不疼不痒,又不滋蔓,疑之,呼外医灸二
百壮,已无及。此公平生不服药,一年来,唯觉时时手脚心热,疾作不早治,又误服补药,
何可久也。盖发背无补法,谚云∶背无好疮,但发于正中者,为真发背。(按∶谓发背无补法,
此非通论。然一种痴补而无通变者,又不可不知。)扬州名医杨吉老,其术甚着。有一士人,状
若有疾,厌厌不聊,莫能名其为何苦。往谒之,杨曰∶君热证已极,气血销铄且尽,自
此三年,当以疽死,不可为也。士人不乐而退。闻茅山观中一道士,医术通神,但不肯
以技自名,未必为人致力。士人心计交切,乃衣僮仆之衣,诣山拜之,愿执役左右,道士
喜留寞弟子中,诲以诵经,日夕祗事,顺指如意。经两月余,觉其与常隶别,呼扣其所
从来。士人始再拜谢过,以实告之。道士笑曰∶世岂有医不得之病?当为子脉之,又笑
曰∶汝便可下山,吾亦无药与汝,但日日买好梨啖一颗,如生梨已尽,则取干者泡汤饮
之,仍食其滓,此疾自当平矣。士人归,谨如其戒,经一岁,复往扬州,杨医见之,讶
其颜貌腴泽,脉息和平,谓之曰∶君必遇异人,不然何以至此。士人以告。杨立具衣冠,
焚香望茅山设拜,盖自咎其术之未至也。
程明佑,治槐充胡妪,年六十,疽发背,大如盂,头如蜂窠,呕逆咽不下,疡医药之,
毒虽何杀而胃寒泄。程曰∶病必分阴阳虚实,胃伤于寒,令人呕逆,温补则荣卫充而气血
周贯,则毒随脓出而肌肉渐生,根据方投药四五剂,咽遂下,呕止,已痈溃体渐平。 陈
斗岩治王主政,福建人,背患一痈痛甚。发咳逆十余日,水谷不下,脉伏如绝,医皆不
治。陈视之曰∶此寒凉过甚,中气下陷,以四君加姜桂,三进而病如失,痈亦渐愈。
一男子年五十余,形实色黑,背生红肿,及髀骨下痛,其脉浮数而洪紧,食亦呕,正冬
月,与麻黄桂枝汤,加酒黄柏、生附、栝蒌子、甘草节、羌活、青皮、人参、黄芩、半
夏、生姜,六帖而消,此亦内托之意也。周评事观患背痈,疮口久不合,召疡医徐廷
礼疗治,恒以托里、十宣二散与服,不效。徐谓周曰∶更请盛用美来共事料理,吾技穷矣。
即而盛至,按脉用药,率与徐类,但多加人参五钱,附子稍行功耳,服后两足俱暖,自
下而上,谓其子曰∶今之药,何神哉!顿觉神爽,快服之。旬日而宿口平复。 御医王
介之之内,年四十,背疽不起,泄泻作呕,食少厥逆,脉息如无,属阳气虚寒,用大补剂
加附子、姜桂而不应,再加附子二剂泻愈甚,更以大附子一枚、姜桂各三钱,参、 、归、
术各五钱,作一剂,腹内始热,呕泻乃止,手足渐温,脉息遂复,更用大补而溃,托里而
敛。十年后,终患脾胃虚寒而殁。
丹溪治一人,背痈径尺,穴深而黑,急作参 归术膏饮之,三日略以艾芎汤洗之,气
息奄奄。然可饮食,每日作多肉馄饨,大碗与之,尽药膏五斤,馄饨三十碗,疮渐合,肉
与馄饨,补气之有益者也。 一老人,背发疽径尺,已与五香、十宣散数十帖,呕逆不
睡,素有淋病,急以参 归术膏、以牛膝汤入竹沥饮之,淋止思食,尽药四斤,脓自涌
出而愈。 一人发背痈疽,得内托、十宣多矣,见脓呕逆发热,又用嘉禾散加丁香,时
天热,脉洪数有力,此溃疡尤所忌,然形气实,只与参膏竹沥饮之,尽药十五六斤,竹
百余竿而愈。后不戒口味,夏月醉坐水池中,经年余,左胁旁生软块,二年后成疽,自见
脉证呕逆如前,仍服参膏等而安。 汪石山治一老人患背痈,诊视之,其脉洪缓而濡,痈
肿如碗,皮肉不变,按之不甚痛,微发寒热。乃语之曰∶若在膊胛,经络交错,皮薄骨高
之处,则难矣!今肿去胛骨下掌许,乃太阳经分,尚可治。遂用黄 五钱,当归、羌活、
甘草节各一钱,先令以被盖暖,药熟热服令微汗,寝熟肿消一晕,五服遂安。 薛己治
进士张德弘,背疽微肿微赤,饮食少思,用托里药脓成而溃,再用大补汤之类,肉生而
敛。忽寒热作呕,患处复肿,其脉浮大,按之若无,形气殊倦。薛谓之曰∶此胃气虚惫,
非疮毒也。彼云∶侵晨登厕,触秽始作,仍用补药而敛。 一人,大背患疽年余,疮口
甚小,色黯陷下,形气怯弱,脉浮缓而涩,此气血虚寒也,用十全大补加附子少许,数剂
而元气渐复,却去附子,又三十余剂全愈。一妇年五十余,四月初,背当心生疽如栗大,
三日渐大,根盘五寸许,不肿痛,不寒热。薛诊其脉微而沉,曰∶脉病而形不病者忌也,实
则痛,虚则痒,阴证阳证之所由分也,不发不治,溃而不敛亦不治,乃与大补阳气之剂,
色白而黯,疮势如故,至十二日,复诊其脉沉,疮势不起,神疲食减,小便淋涩,乃与
大补气血加姜桂二剂,疮亦不起,十五日因怒,呕泻并作,服大补药一剂,疮仍不起,薛
留药二剂而去。病者昏愦不服,或劝之省悟,根据方连进七剂,十六日疮起而溃,色红而淡,
脓亦如之。十九日薛至,喜曰∶疮已逾险处,但元气消铄尚可忧,连与大补二十余剂,五
月十一日,病者因劳自汗,口干舌强,太阳发际、胸顶俱胀,复延薛至,诊之曰∶此气
血俱虚,肝胆火上炎,用补中益气汤加山栀、芍药顿愈。但内热少睡,手足发热,不时霍
热,用逍遥散加山栀,热退,复用归脾汤,疮乃愈。计疮发及敛,四十二日。 内翰杨皋
湖,少参史南湖之内(二条并见阳气脱陷。) 一儒
者年几六旬,仲冬,背疽初起入房,患处黑死五寸许,黯晕尺余,漫肿坚硬,背如负石,
发热作渴,小便频数,两耳重听,扬手露体,神思昏愦,脉沉而细,右手为甚,便秘,二
十七日计进饮食百余碗,腹内如常,众欲通之。薛曰∶所喜者此耳!急用大剂六君子加
姜、附、肉桂三剂,疮始 痛。自后空心用前药,午后以六味丸料 加参 ,归、术五
剂∶复用活命饮二剂,针出黑血甚多,瘀脓少许,背即轻软,仍用前药,便亦通利。薛
他往四日,神思复昏,疮仍黑陷,饮食不进,皆以为殒。薛以参、 、归、术各一两,炮
附子五钱,姜、桂各二钱服之,即索饮食并鸭子二枚,自后日进前药二剂,肉腐脓溃而
愈。 操江都宪伍松月,背疮愈后大热,误为实火,用苦寒药一钟,寒热益甚,欲冷水
浴身,脉浮大,按之全无。薛曰∶此阳气虚浮在肌表,无根之火也,急用六君加附子,一
剂即愈。 一男子,背疮不敛, 肿发热,小便赤涩,口干体倦,脉洪数而无力,用参、 、
归、术、熟地黄、芎芍、陈皮、麦冬、五味、炙草、肉桂,补元气,引虚火归经,脉证益
甚,此药力未能及也,再剂顿退。却去肉桂,又数剂而愈。此证因前失补元气故耳。 宪
副陈鲁山年五旬,居官勤苦,劳伤元气,先口干舌燥,后至丙午仲夏,发背疽漫肿,中
央色黯,四畔微赤微痛,脉举之浮大,按之微细,左寸短而右寸若无,十余日,肿未全
起。薛曰∶此属病气元气虚寒,当舍时从证,朝用参、 、姜、桂、归、术、陈皮、半夏、
炙草,温补其阳;夕用加减八味丸,滋其肝肾,各四剂而腐溃。但脓水清稀,盗汗自汗,
内热晡热,脉浮而数,改用八珍汤。复发热而夜阳举,此肾虚而火妄动,仍用加减八味
丸料煎服而安。又因怒动肝火,疮出鲜血二盏许,左关弦数,右关弦弱,此肝木侮脾,肝
不能藏血,脾不能统血也,用十全大补兼用前药料,各二剂而血止,再用前药调理而痊。
一人仲夏,疽发背,黯肿尺余,皆有小头如铺黍状,四日矣,此真气虚而邪气实也。外
用隔蒜灸,内服活命饮二剂,其邪稍退,仍纯补其气,又将生脉散代茶饮,疮邪大退。薛
因他往,三日复视之,饮食不入,中央肉死,大便秘结,小便赤浊,曰∶此间断补药之过
也。盖中央肉死,毒瓦斯盛而脾气虚,大便不通,胃气虚而肠不能送。小便赤浊,脾土虚
而宦陷。治亦难矣,急用六君加当归、柴胡、升麻,饮食渐进,大便自通,外用乌金
膏,涂中央三寸许,四围红肿渐消,中央黑腐渐去,乃敷当归膏,用地黄丸料,与前药
间服,将百剂而愈。 中翰郑朝用,背疽发热,吐痰,饮食无味,肌肉不生,疮出鲜血。
薛曰∶此脾气亏损,不能摄血归源也,法当补脾胃。彼不信,用消毒凉血,加恶寒呕吐,
始悟其言。用六君加炮姜、半夏、茯苓,数剂诸证悉退,又令用十全大补,疮口渐敛。后
因饮食稍多,泄泻成痢,此脾胃虚寒下陷,用补中益气,下四神丸而痢止,继以六君子汤
而疮愈。 封君袁怀雪,背疽发热作渴,脉数无力,用四物加黄柏、知母、玄参、山栀、
连翘、五味、麦冬、银花,脉证渐退,又加白芷、参、 ,腐肉悉溃。因停药且劳,热
渴仍作,乃与参、 、归、芷、炙草、山药、山萸、茯苓、泽泻、肉桂而安。又以六味地
黄丸及十全大补而敛。 都宪周弘FS ,背患疽肿而不溃,脉大而浮,此阳气虚弱而邪气
壅滞也,用托里散倍用参 ,反内热作渴,脉洪大鼓指,此虚火也,用前散急加肉桂,脉
证顿退,仍用托里而愈。若以为热毒而用寒药,则误矣。太仆王 塘,初起因大劳,又
用十宣散之类,加喘渴内热,脉大无力,此阳气自伤不能升举,下陷于阴分而为内热也。
薛以补中益气,加酒炒芍药、麦门冬、五味子,治之而愈。 上舍张克恭患此,内服外
敷,皆寒凉败毒,遍身作痛,欲呕少食,晡热内热,恶寒畏寒。薛曰∶遍身作痛,荣卫
虚而不能营于肉里也;欲呕少食,脾胃虚寒而不能消化饮食也;内热晡热,阴血内虚而
阳气陷于阴分也;恶寒畏寒,阳气虚弱而不能卫于肌肤也。此皆由脾胃之气不足所致。遂
用补中益气汤,诸证渐退,又以十全大补汤,腐肉渐溃,又用六君子汤加芎、归,肌肉顿
生而愈。 儒者周两峰,怀抱久郁,背脊患疽,肝脉弦洪,脾脉浮大,按之微细。以补
中益气汤加桔梗、贝母,少用金银花、白芷,二剂肝脉顿退,脾脉顿复。乃以活命饮二剂,
脓溃肿消,肝脉仍弦,此毒虽去而胃气复伤,仍用补中益气汤加茯苓、半夏而愈。 上舍
蔡东之患此,薛用托里之药而溃,疮口尚未全敛,时值仲冬,兼咳嗽。薛曰∶疮口未敛,
脾气虚也,咳嗽不止,肺气虚也,法当补其母,一日与其同宴,见忌羊肉。薛曰∶补可
以去弱,人参羊肉之类是也,最宜食之,遂每日不彻,旬余而疮敛,嗽亦顿愈矣。 宪
副屠九峰,孟春患此,色黯漫肿,作渴便数,尺脉洪数,此肾水干涸,当殁于火旺之际。不
信,更用苦寒之药;复伤元气,以促其殁。京兆柴黼庵,仲夏患之,色黯微肿,发热烦
躁,痰涎自出,小腹阴实。手足逆冷,右关浮涩,两尺微细。薛曰∶此虚寒之证也,王
太仆云∶大热而不热,是无火也,决不能起。恳求治之,遂用大温补之药一剂,流涎虽止,
患处不起,终不能救。 顾包泉老医,年六十有五,因盛怒疽发于背,大如盂,四围色
黑,召疡医治之,用冷药敷贴,敷已觉凉。约曰∶七八日后,为用刀去瘀肉。顾俟其去,曰∶
四围色黑,乃血滞,更加冷药,非其治也。乃更治热敷药,去旧药敷之。觉甚痒终夜,明
日色鲜红, 肿亦消。惟中起数十孔如蜂房,一日许,又觉恶心作哕,视一人头如两人头,
自诊曰∶此虚极证也,用参附大剂进二服,视已正矣,不数日竟愈。
一妇因得子迟,服神仙聚宝丹,背生痈甚危。脉散大而涩,急以加减四物汤百余帖,
补其阴血,幸其质浓,易于收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