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鉴赏

你尚未登录,请登录

疡医大全

作者:顾世澄

<目录>卷十八\颈项部
<篇名>瘰门主论


属性:《寒热》篇。帝曰∶寒热瘰 在于颈腋者,皆何气使然?岐伯曰∶此皆鼠 寒热
之毒瓦斯也,留于脉而不去者也。鼠 之本,
皆在于脏,其末上出于颈腋之间,其浮于脉中,而未内着于肌肉,而外为脓血者,易
去也。帝曰∶去之奈何?岐伯曰∶请从其本,引其末,可使衰去而绝其寒热,按其
道以予之,徐往徐来以去之,其小如麦者,一刺知,三刺而已。帝曰∶决其死生奈何?
岐伯曰∶反其目视之,其中有赤脉,上下贯瞳子,见一脉,一岁死;见一脉半,一
岁半死,见二脉,二岁死;见二脉半,二岁半死;见三脉,三岁死;见赤脉不下贯瞳子,可治也。
\r瘰 \p04-a41a97.bmp\r
《外台秘要》曰∶肝肾虚热,则生瘰 。
《病机》云∶瘰 不系膏粱丹毒火热之变,总因虚劳气郁所致。止宜以益气养荣
之药,调而治之,其疮自消,不待汗之下之而已也。
朱丹溪曰∶瘰 必起于足少阳一经,不守禁忌,延及足阳明经,食味之浓,郁气
之久,曰毒、曰风、曰热,此三端拓引变换,须分虚实,实者易治,虚者可虑。此
经主决断,有相火,且气多血少,妇人见此,若月水不调,寒热变生,稍久转为潮
热,自非断欲食淡,神医不能疗也。
又曰∶灸瘰 法,取肩尖、肘尖骨缝交接处各一穴,(即手阳明经肩 、曲池二穴也。)
各灸七壮,在左灸左,在右灸右,左右俱病者,俱灸之。余常用之甚效。(薛氏以曲池云附 ,似未的也。
薛立斋曰∶凡男子妇人,若因恚怒伤肝,气血壅遏而不愈者,宜灸此穴以疏通
经络。如取此穴,当以指甲掐两肘两肩四所患处,觉有酸麻,方是其穴。此治瘰 之秘法也。
戴复庵曰∶瘰 之病,皆气血壅结,根在脏腑,多结于颈项之间,累累大小无定,
发作寒热,脓血溃烂,此没而彼起。
王肯堂曰∶单窠 者,生一个也。发于颈项最难治,或发于囟骨,亦难治。用
毒药疗之,勿令浸渍日久。(《准绳》)
又曰∶莲子 ,一胞裹十数枚,生于项之左右,以手触则能转动,尚可用药治
疗;如坚硬挨不动者,乃不可生,憎寒发热躁渴,凡遇此证,至难治,虽神圣亦无如之何也已。
又曰重台 ,生于颈项,或左或右,初则单窠结在上,或在下,重叠见之,是名
重台 。此证药不可疗,不可针灸。若是毒行其肿痛,发渴生痰,百死一生,害人
极速。初觉有之,急用小犀角丸、粉金散治之。
又曰∶燕窠 ,形似燕窠不可治。
陈远公曰∶有生痰块于项,坚硬如石,久则变成瘰 ,流脓流血,一块未消,一
块复长,未几又溃,或耳下,或缺盆,或肩上胁下,有串走之状,故名鼠疮,又名
串疮,如鼠之穿也。人谓食鼠窃余以成此证,而不尽然也。盖此证多起于痰,痰块
之生,多起于郁,未有不郁而生痰,无痰而成瘰 者也。故治法必以开郁为主。然
郁久气血必耗,况流脓血则气血更亏,消
痰而不解郁,解郁而不化痰,皆虚其虚也。消串丹∶白芍一两,白术一两,柴胡二钱,
蒲公英三钱,茯苓五钱,陈皮一钱,附子一片,甘草一钱,天花粉三钱,紫贝天葵
五钱。水煎服,八剂痰块渐消,又十剂尽化,又一月全愈。愈后服六君子汤为善后
计,不再发也。此方妙在蒲英、天葵为消串神品,然非佐以柴、芍,则肝木不平,非
助以苓、术,则脾胃土不健,又何能攻痰破块哉!惟其有攻有补,又得附子之力引
各味直捣中坚,所以能除夙痰于旦夕耳。(《冰鉴》)
又曰∶有久生瘰 ,颈间尽烂,且及于胸膈,无非痰块,以至身体发热发寒,肌
肉消瘦,不思饮食,自汗盗汗,惊悸恍惚。此证原难医治,然治得法,亦在可救也。夫
此证初起,宜解郁为先,佐之补虚,以消其毒;倘执寻常治法,以祛痰败毒为事,鲜
不速之亡矣。用转败丹∶人参二两,柴胡二钱,白芍三钱,金银花三两,当归二两,
半夏五钱,白术一两,生甘草三钱。水煎服,四剂,痰块在胸者尽消,又四剂,颈
上溃烂亦愈;将方减半,再服十剂,疮口渐平,不再发也。此方补多于消,而开郁
寓于中,化痰存于内,从未有知此治法,但一味攻毒,所以愈坏也。杀运无穷,神方
难信,人见此方,无不讪笑者,谁知乃祛病之仙丹,夺命之异药哉!余不胜掩卷叹息也。
陈实功曰∶夫瘰 者,有风毒、热毒、气毒之异;瘰 、痰 、筋 之殊,当察
而治之。风毒者,乃外受风寒,搏于经络,先寒后热,结核浮肿,治当散其风,除其
湿;热毒者,乃天时亢热,暑中三阳,或内食膏粱浓味,酿结而成,色红微热,结
核坚硬,治当清其脾,泻其热;气毒者,乃感冒四时杀厉之气而成,其患耳项胸腋,骤
成肿块,令人寒热头眩,项强作痛,治当调其血,和其气;瘰 者,累累如贯珠,连
接三五枚,其患先小后大,不作寒热,初
不觉疼,日久渐痛,坚硬如棋子,大小如梅李,绕颈延腋,得之于误食虫蚁鼠残之
物,又或汗液宿水陈茶,混入而餐,乃食毒郁结之久病也,最难消散,治当散其坚,
和其血;痰 者,初起如梅如李,生乃遍身,久则微红,后必溃破,易于收敛,此
乃饮食冷热不调,饥饱喜怒不常,多致脾气不能传运,遂成痰核,治当豁其痰,行
其气;筋 者,生于项侧筋间,形如棋子,坚硬大小不一,或陷或突,久则虚羸,多生寒热,
劳怒则甚,此乃忧愁思虑,暴怒伤肝,故令筋缩,结蓄成核,治当清其肝,解其郁。(《正宗》)
又曰∶如寡妇尼僧,鳏夫庶外家,志不得发,思不得遂,积想在心,过伤精力,此
劳中所得者,最难调治。有此先养心血,次开郁结,益肾安神,疏肝快膈,如归脾汤、
益气养荣汤,俱加香附、青皮、山栀、贝母、木香之类是也。
又曰∶男子不宜太阳青筋,潮热咳嗽,自汗盗汗;女人忌眼内红丝,经闭骨蒸,烦
热后必变为痨瘵。忌用巴霜、牵牛、斑蝥、大黄追蚀等药,往往克伐太过,致其危亡
者多矣。切宜戒之慎之。
又曰∶蛇蟠 ,绕项起核者是。
又曰∶耳项胸腋,骤成肿核,色红微热,寒热头痛,此乃风寒暑热之暴病也。此
证易于消散,宜用荆防败毒散加贝母、夏枯草,不应,再加软坚开郁之品。
又曰∶瓜藤 ,自颈项延及胸腋者是。
冯鲁瞻曰∶凡颈项眉颊,结核久凝,皆为气血太虚,切勿攻克。(《锦囊》)
又曰∶瘰 者,先贤名曰九漏,是由其人阴虚火盛,冲击关津管束之处,而又
过食 炙,风痰热毒,相搏而结成顽核,郁滞不散,久则内溃而为瘰 。治宜养阴和
肝,理脾舒郁,化痰清利,切勿徒事克伐,以损真元。若夫婴儿产下,因胎毒而即患
者,此禀母之肝胆二经火郁气滞,亦宜平肝滋肾化毒为主。盖瘰 之源,虽由于肝,
实根于肾;夫肝火之有余,乃肾阴之不足也。故其本在脏,其末上出颈腋之间,若
浮于脉中,未着于肌肉而为脓血者,易去也。若反其目而视之,赤脉贯于瞳人,如
见一脉,即一岁死;见一脉半,即岁半死;二脉三脉亦如之,若赤脉不见,庶可治也。
其始必发一枚,次必连生大小十数,缠绕项下,先肿作脓,穿破难干,故名漏项。若
在胸旁,或两胁者,此名马刀。至若其口深黑,内溃蚀烂,穿透咽喉,饮食不进,目
肿舌出,耳出黄脓者,不治。更有无故寒热,身体颈项结核如 ,及心胸腹背皆有
坚核而不痛者,此名为结风气肿也。审其是风是火,或虚或实治之。
又曰∶瘰 者,手足少阳蕴热结滞而致也。二经多气少血,所以结核坚而不溃,
延蔓串通。若阳明经则气血多而溃矣,即俗名烂 。惟少阳起者,当从本治,俗医
不知,概以毒药攻之,如负薪救火,为害更甚,元气弱者,反成痨瘵矣。
又曰∶夏枯草能散结气,而有补养血脉之功,能退寒热,虚者尽可用之;若实
者佐以行散之药,外施艾灸,亦渐取效。
又曰∶凡结核或在项,或在臂,或在身,或在耳后,或在顶门,如肿毒不红不
痛,不作脓者,皆是痰注,气滞不散,不外乎曰痰、曰气、曰热三者,久而不已,则
成瘰 。宜早治之。大抵因七情之气郁结,或因饮食之时,触犯恼怒,遂成此疾,妇
人女子患此最多,治宜开郁顺气,利膈化痰,清肺。然未有不由阴虚火旺而有痨瘵
根脚者,更宜兼乎补阴,乃其治也。
周文采曰∶ 生于头项上交接,名蛇蟠 。宜早治之。(《启玄》)
李东垣曰∶瘰 结核,寒热发渴,经久不消者,其人面色痿黄,潮热上蒸,已成脓也。(《十书》)
申斗垣曰∶九漏 名曰野狼漏,其根在肝,因所欲不遂,蓄怒而得。曰鼠漏,其
根在胃,因食鼠飧之物,胃受毒而播于肝。
曰脓漏,其根在胆,因志不遂而得之。曰蝼蛄漏,其根在大肠,因食蝼蛄及蝎虎所
伤之物,误食之而得。曰蜂漏,其根在脾,因食蜜物及蜂毒得之。曰蜈蚣漏,其根在
肺,因食蜈蚣所游之物而得之。曰蛴螬漏,其根在心,因喜之太过而得之。曰瘰 漏,
其根在肾,因食血发及诸肾得之。曰转脉漏,其根在小肠,因惊恐失枕而得之。故
瘰古人称为九漏,此之谓也。
窦汉卿曰∶独形者为结核;续链接者为瘰 。此证原非膏粱之变,乃虚劳气郁
所致。宜服益气养荣之剂,忌用金石暴悍之法,徒伤气血。
又曰∶溃后宜十全大补汤加贝母、香附、远志。
汪省之曰∶瘰 初起者,用四棱铁环按定,针一孔,以纸捻 之,勿令合口,以
绝其源,功效甚速。(《理例》)
胡公弼曰∶夫瘰 者,乃颈项坚结之核也。或在耳前,或在耳后,或在耳下,皆
属手足少阳经多气少血之患也。初如豆粒相似,不觉疼痛,及后长如桃榴梅李之状,
方见疼痛,头眩昏闷,四肢作痛作胀,寒热往来如疟。书云∶有痰核,有气瘰,有
风,有筋 ,有血 ,有串颈鼠尾 。头未破时,如弹丸相似,或一枚,或三五枚,
或多不计其数,累累连连,贯串沿漫,血胀皮薄,而自破出脓者有之;浸淫溃烂者
有之;或医家以刀针烂药刺破者亦有之;年深日久,竟不能痊者,亦有之。殊不知此
证原是七情伤于内,血气淫于外,气多血少,痰多壅盛,致伤于肝。肝主筋,故此
毒结于胸膈上焦之处,结于耳前及颐颏至缺盆者,名曰瘰 ,此手少阳三焦经证也。
凡看瘰 ,不宜过心,过心者必死。只问推之动与不动,不问大小枚数,破与不破,
须察推之动者易治,不动者难医;辨明五善七恶,不可一例混治。大法宜用火针,针
破其核,将药线插入六七次,看疮大小,大则多换,小则少换;量核浅深,务溃其根,
或烂断血筋。血流不止者,速以百草霜掺之;病患若血去多而晕,治当补血,外用
敷药,敷 四围,其核自脱,脱后换用生肌药,长肉收功。(《青囊》)
刘河间曰∶结核者,乃火气热甚,则郁结坚硬如果中核也。不须溃发,但热气散则自消。
朱丹溪曰∶结核或在项、在颈、在臂、在身,皮里膜外,不红不肿,不硬不痛,多
是痰注作核不散,当问平日好食何物,吐下后,用药散核。
又曰∶结核在颈项,用白僵蚕、炒大黄酒浸、青黛、胆南星各等分,蜜丸噙化。
核在下颏,用二陈汤加酒炒大黄、柴胡、桔梗、连翘。核在臂,二陈汤加连翘、防风、
川芎、酒芩、苍术、皂角针、白僵蚕、麝香,行太阴厥阴之积痰,使结核自消甚捷。
风热结核,用大连翘饮加白僵蚕、牛蒡子。如风核以去风消核散常服消之。
又曰∶凡一切风核疼痛,用大荞麦根、葫芦根磨末,半泔半醋暖涂之。
蒋示吉曰∶如瘰 证,男子骨蒸,女人经闭,已成坏证,若专攻其 ,是速其
毙也。理宜调理脾胃,补养气血,使根本既固,然后再理其疮,庶有可生之机也。(《说约》)
又曰∶瘰 之作,七情六欲,痰饮郁热,积久而成,实非一朝一夕之故也。故
当以益气养荣为主,而佐以治瘰之品。盖恐荣卫一衰,变证蜂起,虽欲治 ,而不可得矣。
又曰∶凡遇瘰 等证,须察虚实,不得尽剂攻伐,损伤元气,致成坏病者,十
有八九。此非患者之命,自出医人之手,不得不留心斟酌。
《圣济总录》曰∶瘰 在耳后颐项缺盆,乃手少阳三焦经主之。
《内经》曰∶陷脉为 ,留连肉腠,即此病也。
《病机》云∶瘰 不详脉证,经络受病
之异者,下之则犯经禁、病禁。虚虚之祸,如指诸掌。
刘河间曰∶瘰 生于耳后及项间,一名九子包,又名者鼠疮。其突起者,瘰
也,多起厥阴少阳之二经,以其多气少血故也。由嗜欲太甚,饮酒太过,食味太浓,
思想太穷,所愿不遂,意淫于外,内蕴七情,中伤六欲,或传染,或误治,种类不
同,为害则一。男子患此,潮热顿生;女子患此,月经不调,渐渐不治,神仙难救。
神方∶于初起或二三核时,耳后项下有连珠,就于初起大核之上,着艾炷灸之,每
核上各灸六七壮,或十余壮,更于肩并、风池、肺俞、缺盆穴上各灸三壮,真起死回
生之妙法,可收全功。今人不行艾灸之法,而听下工敷贴钩割,多取丧亡之咎。治宜
养血清神,化痰散郁,更宜清心养性,淡味节食,可保终吉。此证生于富贵膏粱之
人,多费调理,以味浓欲深故也;生于藜藿之人,可保无虞,以味淡欲少故也。古
云;膏藿不同治,正此义也。
《心法》曰∶瘰 小者为瘰,大者为 ,当分经络。如生项前,属阳明经,名为痰
瘰;项后属太阳经,名为湿瘰;项之左右两侧,属少阳经,形软遇怒即肿,名曰气
。坚硬筋缩者,名为筋 ;若连绵如贯珠者,即为瘰 ;或形长如蛤,色赤而坚,
痛如火烙,肿势甚猛,名曰马刀瘰 。又有子母 ,大小不一;有重台 , 上堆
累三五枚,盘叠成攒。有绕项生者,名蛇盘 ;如黄豆结荚者,又名锁项 ;生左
耳根者,名蜂窝 ;生右耳根者,名惠袋 ;形小多痒者,名风 ;颔红肿痛者,名
为燕窝 ;近及胸腋者,名瓜藤 ;生乳旁软肉等处者,名 疡 ;生于遍身,漫
肿而软,囊内含硬核者,名流注 。独生一个在囟门者,名单窠 ;一包生十数个
者,名莲子 。坚硬如砖者,名门闩 ;形如荔枝者,名石 ;形如鼠形者,名鼠 ,
又名鼠疮。以上诸 ,推之移动,为无根,
属阳,外治宜因证用针灸、敷贴、蚀腐等法;推之不移动者,为有根且深,属阴,皆
不治之证也。切忌针砭及追蚀等药,如妄用之,则难收敛。瘰 形名各异,受病虽
不外痰湿风热,气毒结聚而成,然未有不兼恚怒气郁幽滞,谋虑不遂而成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