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尚未登录,请登录。
黄帝内经太素作者:杨上善
<目录>卷第二十六·寒热
<篇名>寒热厥 属性: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末,见《素问》卷十二第四十五《厥论》篇,又见《甲乙经》 卷七第三,又见《巢氏病源》卷十二《冷热病诸候·寒热厥候》篇,惟编次前后略异。 黄帝问于岐伯曰∶厥之寒热者何也?(夫厥者,气动逆也。气之失逆,有寒有热, 故曰厥寒热也。九月反,逆气。平按∶注气之失逆,袁刻之作动。)岐伯曰∶阳气衰于 下,则为寒厥;阴气衰于下,则为热厥。(下,谓足也。足之阳气虚也,阴气乘之足冷, 名曰寒厥。足之阴气虚也,阳气乘之足热。名曰热厥也。)黄帝曰∶热厥之为热也,必 起足下何也?(寒热逆之气,生于足下,令足下热,不生足上何也?)岐伯曰∶阳起于 五趾之表,集于足下而热于足心,故阳胜则足下热。(五趾表者,阳也。足心者,阴也。 阳生于表,以温足下。今足下阴虚阳胜,故足下热,名曰热厥也。平按∶阳起于五趾 之表《素问》作阳气起于足五趾之表,新校正云∶“《甲乙》阳气起于足作走于足,起 当作走。”今本《甲乙》仍作起。按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自以走字为允。又《素问》、 《甲乙》表下有阴脉者三字;而热,热字作聚,巢氏亦作聚。注表者,者字袁刻脱。今 足下,今字袁刻作令。)黄 帝曰∶寒厥之为寒也,必从五趾始,上于膝下何也?岐伯曰∶阴气起于五趾之里,集于 膝下而聚于膝上,故阴气胜,则从五趾至膝上寒,其寒也,不从外,皆从内寒。黄帝曰∶ 善。(五趾里,阴也。膝下至于膝上,阳也。今阳虚阴胜之,故膝上下冷也。膝上下冷, 不从外来,皆从五指之里,寒气上乘冷也。平按∶必从,必字袁刻脱。始上于膝下《素 问》、《甲乙》作而上于膝者。又《素问》皆从内寒,寒作也,《甲乙》无寒字,巢氏 作皆从内寒,与本书同。) 黄帝曰∶寒厥何失而然?(厥,失也。寒失之气,何所失逆,致令手足冷也?) 岐伯曰∶前阴者,宗筋之所聚也,太阴阳明之所合也。春夏则阳气多而阴气衰,秋冬则 阴气盛而阳气衰。(大便处为后阴,阴器为前阴也。宗,总也。人身大筋总聚以为前 阴也。手太阴脉络大肠,循胃口,足太阴脉络胃,手阳明脉属大肠,足阳明脉属胃,手 足阴阳之脉,皆主水谷,共以水谷之气,资于诸筋,故令足太阴、足少阴、足厥阴、足 阳明等诸脉聚于阴器,以为宗筋,故宗筋太阴阳明之所合也。春夏为阳,故人足阳明春夏 气盛;秋冬为阴,故人足太阴秋冬气盛也。平按∶前阴者宗筋之所聚《甲乙》作厥阴者 众筋之所聚,《素问》新校正云∶“《甲乙》作厥阴者众筋之所聚。全元起云∶前阴者, 厥阴也。与王注异,亦自一说。”巢氏阴上无前字。阳气多,多字原抄不全,《素问》、 《甲乙》、巢氏均作多,袁刻作盛。阴气衰,衰字《素问》、《甲乙》均作少。)此人 者质壮,以秋冬夺于所用,下气上争,未能复,精气溢下,邪气且从之而上,气居于中, 阳气衰,不能渗营其经络,故阳气日损,阴气独在,故手足为之寒。(此人,谓是寒厥 手足冷人也。其人形体壮盛,从其所欲,于秋冬阳气衰时,入房太甚 有伤,故曰夺于所用。因夺所用,则阳气上虚,阴气上争,未能和复,精气溢泄益虚, 寒邪之气因虚上乘,以居其中,以寒居中,阳气衰虚。夫阳气者,卫气也。卫气行于脉 外,渗灌经络以营于身,以寒邪居上,卫气日损,阴气独用,故手足冷,名曰寒厥也。 平按∶未能复《素问》作不能复。且从之而上,《素问》、巢氏且作因,《甲乙》作从 而上之。气居于中《甲乙》作所中二字。)黄帝曰∶热厥何如?岐伯曰∶酒入于胃,则 络脉满而经脉虚,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阴气虚则阳气入,阳气入则胃不和,胃不和 则精气竭,精气竭则不营其四肢。(酒为热液,故人之醉,酒先入并络脉之中,故经脉 虚也。脾本为胃行于津液,以灌四脏。今酒及食先满络中则脾脏阴虚,脾脏阴虚则脾经 虚,脾经既虚则阳气乘之,阳气聚脾中则谷精气竭,谷精气竭则不营四肢,阳邪独用, 故手足热也。)此人必数醉若饱已入房,气聚于脾中未得散,酒气与谷气相搏,热于中, 故热遍于身,故内热溺赤。夫酒气盛而 悍,肾气有衰,阳气独胜,故手足为之热。(此 具言得病所由。此人,谓手足热厥之人,数经醉酒及饱食,酒谷未消入房,气聚于脾脏, 二气相搏,内热于中,外遍于身,内外皆热,肾阴内衰,阳气外胜,手足皆热,名曰热 厥也。平按∶此人必数醉,袁刻脱必字。《素问》、《甲乙》饱已作饱以,未得散作不 得散,相搏作相薄,巢氏作相并。热于中《素问》作热盛于中,《甲乙》无此三字,巢 氏作热起于内。故内热溺赤《素问》、《甲乙》作内热而溺赤,巢氏溺作尿。有衰《甲 乙》作日衰,《素问》、巢氏并作有衰,袁刻作日。)黄帝问曰∶厥,或令人腹满,或 令人暴不知人,或至半日远至一日乃知人者,何也?(令人腹满及不知人,以为失逆称 为厥者,请闻所以。)岐伯曰∶阴气盛于上则下虚,下虚则腹胀满;(上,谓心腹也。 下,谓足下也。 上阳非无有阴,下阴非无有阳,气之常也。今阴气并盛于上,下虚故腹满也。平按∶ 《甲乙》无胀字。巢氏阴气上有此由二字,无则下虚至下节阳气盛于上十四字。)阳气 盛于上,则下气重上而邪气逆,逆则阳气乱,乱则不知人。黄帝曰∶善。(心腹为阳, 下之阳气重上心腹,是为邪气逆乱,故不知人也。平按∶阳气盛于上《甲乙》作腹满二 字,注云∶”《素问》作阳气盛于上。”《素问》新校正云∶“当从《甲乙》之说。何 以言之?别按《甲乙》云∶阳脉下坠,阴脉上争,发尸厥。焉有阴气盛于上而又言阳气 盛于上。又按张仲景云∶少阴脉不至,肾气微,少精血,奔气促迫,上入胸膈,宗气反 聚,血结心下,阳气退下,热归阴股,与阴相动,令身不仁,此为尸厥。仲景言阳气退 下,则是阳气不得盛于上,故知当从《甲乙》也。”本书与《素问》同,与《甲乙》、 巢氏异,姑存以俟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