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尚未登录,请登录。
仲景伤寒补亡论作者:郭雍
<目录>卷十四
<篇名>发黄三十条 属性:仲景曰。脉浮而动数。医反下之。动数变迟。阳气内陷。心下因 硬。则为结胸。若不结胸。但头汗出。余处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 利。身必发黄。常氏云。发黄者。与茵陈煎浓汁。调五苓散亦可。雍 曰。凡黄皆用二药。重者茵陈蒿汤。轻者五苓散。 又曰。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太阴者身当 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治在阳明证中。 又曰。阳明病。无汗。小便不利。心中懊 者。身必发黄。 又曰。阳明病。被火。额上微汗出。而小便不利者。必发黄。常氏 云。可与茵陈汤、五苓散。 又曰。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但头汗出。身 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饮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 宜下之。茵陈汤主之。 又曰。伤寒六七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 汤主之。 又曰。伤寒身黄发热。栀子柏皮汤主之。 又曰。伤寒瘀热在里。身必发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主之。 又曰。伤寒发汗已。身目为黄。所以然者。以寒湿在里故也。以 为不可下也。于寒湿中求之。常氏云。可五苓散。 又曰。伤寒头痛。翕翕发热。形象中风。下之。益烦心。发汗。则 致。熏之。则发黄。雍曰。治在不可汗证中。发黄。则茵陈蒿汤也。 又曰。阳明病。脉迟。食难用饱。饱则微烦。头眩。必小便难。此 欲作谷疸。虽下之。腹满如故。所以然者。脉迟故也。常氏云。可茯苓 汤、五苓散。雍曰。宜千金方谷疸丸。 又曰。太阳中风。以火劫发汗。两阳相熏灼。其身发黄。阳盛则 欲衄。阴虚则小便难。阴阳俱虚竭。身体则枯燥。但头汗出。剂颈而 还。小便利者。其人可治。雍曰。治法在不可火证中。身黄者。茵陈 汤。小便难者。五苓散。 又曰。寸口脉。阳浮而阴濡弱。阳浮则为风。阴濡弱为少血。浮 虚受风。少血发热。医以火熏熨令汗出。恶寒遂甚。客热因火而发。 身因为黄。小便难。鼻中出血。复下之。热瘀在膀胱。蓄结成积聚。状 如肝。当下不下。心乱狂走赴水。蓄血若去。目明心了。此皆医所 为。轻者得愈。剧者不治。雍曰。详治在不可火证中。先下积血。次身 黄。小便难。治如前证。 又曰。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腹都满。胁下及心痛。久按 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身及面目悉黄。小便难。雍曰。治在 阳明证中。身目黄。茵陈蒿汤。小便难者。五苓散。 又曰。伤寒发热。口中勃勃气出。头痛目黄。衄不可制。雍曰。治 在不可下证中。目黄。如前法治。 又曰。得病六七日。脉迟浮弱。恶风寒。手足温。医二三下之。不 能食而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颈项强。小便难。雍曰。治在吐下后 证中。身黄小便难。治如前法。 千金方曰。诸病黄胆。宜利其小便。假令脉浮。当以汗解。宜桂 枝黄 汤。 又曰。伤寒。热出表。发黄胆。麻黄醇酒汤。冬用宜酒。春用宜水。 又曰。治黄胆。鼻中取黄汁。宜瓜蒂、赤小豆、秫米末。名瓜丁散。 又曰。时行病。急黄。并瘴疠疫气 疟。宜茵陈丸。余见千金十 卷。(今千金三十四卷) 巢氏曰。伤寒阳明病。无汗。小便不利。心中懊 。必发黄。被 火。额上微汗出而小便不利。亦发黄。其人黄如橘色。或如桃枝色。 腹微满。此由寒湿气不散。瘀热在脾胃也。又时气发黄候曰。湿气 盛。蓄于脾胃。脾胃有湿。则新谷郁蒸。不能消化。大小便结涩。故发 黄。又温病候曰。发汗不解。温毒瓦斯瘀结在内。小便为之不利。故发 黄。雍曰。巢氏所论。即仲景阳明懊 被火二证。及寒湿一证而已。 亦甚略也。言简多不尽意。大抵瘀热在里不解。必为黄。热在膀胱。 亦为黄也。桃枝色者。孙真人云。久则变作桃皮色也。 又巢氏黄病论曰。黄病一身尽痛。发热。面色深黄。七八日后。 热结在里。有血当下。如豚肝状。(庞氏云。有血。抵当汤。狂者。血下 必自愈。)其人少腹满急。若眼睛涩痛。鼻骨疼。两膊及项强。腰背 急。则是黄候。大便涩。但得小便利。则不虑死矣。不用大便多。多则 心腹胀不住。此由寒湿在里。则热蓄于脾胃。腠理不开。瘀热与宿谷 相搏。郁蒸不得消散。则大小便不通。故身体面背变黄色。凡黄候。 其寸口近掌无脉。鼻口气冷。并死不治。 活人书曰。病患寒湿在里不散。热蓄于脾胃。腠理不开。瘀热与 宿谷相搏。郁蒸不消化。故发黄。此皆巢氏之言。惟改一表里字。 又曰。发黄与瘀血。外证及脉俱相似。但小便不利为黄。小便自 利为瘀血。要之发黄之人。心脾蕴积。发热引饮。脉必浮滑而紧数。 若瘀血证发狂。大便必黑。此为异耳。凡病患身体发热。头面汗出。 身无汗。剂颈而止。渴引水浆。小便不利。如此必发黄。茵陈蒿汤、五 苓散加茵陈主之。 又曰。茵陈蒿汤十分。五苓散五分。二药拌匀。每服三钱。温酒 调服。日三服。即以茵陈蒿汤调五苓散服之最良。病患服汤。得小便 利如皂角色赤。一宿腹减。则黄从小便中出也。栀子柏皮汤、麻黄连 翘赤小豆汤。皆可选用。 又曰。伤寒欲发黄者。急用瓜蒂末。口含水。搐一字许入鼻中。 出黄水。甚验。 又曰。太阳病。一身尽痛。发热。身如熏黄者。何也。太阳中湿 也。雍曰。宜五苓散。(太阳下宜有一病字。中湿原本是温字。) 又曰。白虎证与发黄相近。遍身汗出。此为热越。白虎证也。头 面汗出。 颈以下都无汗。发黄证也。雍曰。白虎证遍身汗出。安能发 黄。故仲景言阳明热越。不得发黄也。 雍曰。巢氏黄病一论。未为该通。而诸家伤寒论中多从之。夫致 黄之由非一。或误下。或火熏。皆能成黄。非止寒热谷气而已。大抵寒 邪中人。久不能去。变为热毒。假春风发动表为可出之时。既动则不 可复回。而腠理不开。无由作汗而出。郁而在里。终不能散。淫邪泮 衍。血脉传流。其毒之重者。遇血相搏不能胜。为之变结。或如豚肝。 或如墨色。此为邪气所败之血也。无以泄其邪。则血枯而人死。其轻 者鼓血而上。随衄可出。涩者因促滑气而下。随溺可去。既不能与血 相搏。又不能开腠理而生汗。上不可出。下不可去。乃散于毛窍之际。 已失所舍。而无可定止。进退不能。郁为至黄之色。以待汗与溺而后 通。此毒非不欲出也。犹人之行及门而无路也。医者疏通其道而指示 之。不为汗。则为溺。未有不去之理。然毒在腠理之内。与正气争持。 正邪相窒。毛孔亦不可开。是以不能作汗。必从开窍利小便而出。此 所以毒瓦斯在里不能出者。必成黄血二证。虽轻重上下不同。其理一 也。有可汗而出者乎。曰。脉浮甚者。其表必疏。可汗而出之也。 庞氏曰。孙真人云。凡遇天行热病。多内热发黄。但用瓜丁散纳 鼻中。黄水出乃愈。即后不复病患黄矣。常须谨候病患。四肢身面。 微似有黄气。即速行瓜丁散。不可令散漫失候。必大危矣。特忌酒面 色欲。犯者不治。(瓜丁细辛含水搐一字许千金方三味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