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鉴赏

你尚未登录,请登录

伤寒审证表

作者:不详

<目录>
<篇名>少阴


属性:脏病连经 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附细辛症)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三日无里症故
也(麻附甘草症)
脏病 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少阴病脉细沉数病为在里不可发汗(脏病忌汗症)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四
逆症)少阴病身体疼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症)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附子症)
少阴病咳而下利谵语者被火气劫故也小便必难以强责少阴汗也(咳利谵语症)少阴病脉微不可发汗亡阳故也阳已虚尺脉
微弱者复不可下之(发汗亡阳症)脉阴阳俱紧反汗出者亡阳也此属少阴法当咽痛而复吐利(咽痛吐利症)少阴病二三日
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瘥与桔梗汤(甘草桔梗症)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半夏散症)少阴病咽中痛伤生疮不能语
言声不出者(苦酒汤症)少阴病下利咽痛胸满心烦(猪肤汤症)少阴病饮食入口即吐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始得之手足

脉弦迟者此胸中实不可下也当吐之若膈上有寒饮干呕者不可吐也急温之宜四逆汤(四逆症)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
五六日自利而渴属少阴也虚故引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虚有寒不能制水故也(下利烦渴症)
少阴病吐利手足厥冷烦躁欲死(吴茱萸症)少阴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疼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
或咳或小便利或不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真武症)少阴病下利脉微涩呕而汗出必数更衣反少者当温其上灸之(呕利汗出
症)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猪苓症)少阴病四逆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小重(四逆散症)
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干呕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其脉
出即愈(通脉四逆症)少阴病下利(白通汤症)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白通加猪胆汁汤主
之微续者生(白通猪胆汁症)少阴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脓血(桃花汤症)少阴病下利便脓血可刺
(下利脓血症)少阴病八九日一身手足尽热者以热在膀胱必便血(身热便血症)少阴病吐利手足不厥冷反发热者不死脉
不至者灸少阴七壮(阳回不死症)少阴病下利便脓血(桃花汤症)少阴病恶寒而蜷时自烦欲去衣被者可治(阳回症)少
阴病下利若利自止恶寒而蜷卧手足温者可治(阳回症)少阴病脉紧至七八日自下利脉暴微手足反温脉紧反去者为欲解也
虽烦下利必自愈(阳回症)少阴负趺阳者为顺也(土盛水负症)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烦不得卧(土胜水负黄连阿胶
症)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土胜水负大承气症)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
急下之宜大承气汤(土胜水负大承气症)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土胜水负大承气症)少阴中风
脉阳微阴浮为欲愈(中风欲症)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
不治病 少阴病但厥无汗而强发之必动其血未知从何道出或从口鼻或从目出是名下厥上竭为难治(发汗动血症)少阴病下利
脉微与白通汤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服白通加猪胆汁汤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 少阴病脉微沉细但欲卧汗出不烦自欲吐
至五六日自利复烦躁不得卧寐者死(亡阳死症)少阴病吐利烦躁四逆者死 少阴病四逆恶寒而身蜷脉不至不烦而躁者死
少阴病恶寒身蜷而利手足逆冷者不治 少阴病下利止而头眩时时自冒者死 少阴病六七日息高者死
方药
麻黄附子细辛汤 麻黄附子甘草汤 附子汤
附子 茯苓 人参 白术 芍药
甘草汤 桔梗汤
桔梗 甘草
半夏散
半夏 桂枝 甘草 不能服散以散煎
苦酒汤
半夏 鸡子(去黄内苦酒半夏)
猪肤汤
猪皮加白蜜铅粉熬
真武汤
茯苓 白术 生姜 附子 芍药
四逆散
甘草 枳实 柴胡 芍药
通脉四逆汤
甘草 干姜 附子 加葱白
白通汤
葱白 干姜 附子
白通加猪胆汁汤
葱白 干姜 附子 煮去滓 内猪胆汁人尿
桃花汤
粳米 干姜 赤石脂
黄连阿胶汤
黄连 黄芩 芍药 阿胶 鸡子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