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尚未登录,请登录。
伤寒指掌作者:吴坤安
<目录>卷一\察舌辨症法
<篇名>诊察 属性:白苔肺经。候卫分气分之表邪也。(肺属金故白苔应肺) 肺主卫。主气。主皮毛。风寒先入皮毛。内应乎肺。又太阳主一身之表。故肺家之邪。即可以候太阳 之表。仲景麻黄汤。亦泻肺分之邪也。舌无苔而润。或微白而薄者。风寒也。外症必恶寒发热。而口不渴。 宜温散之。舌苔白而燥刺者。温邪也。 邵评∶风寒在表。故无苔而薄白。 外症必微寒。继即发热不已。此伤在手太阴肺经。宜凉散之。忌足经辛温药。 舌白而粘腻者。湿邪在于气分也。外症必发热头重身痛。而口不渴。宜解肌去湿。如桂枝、秦艽、羌 活、紫苏、二陈、二苓之类。 邵评∶湿邪干犯气分。 肺分虽兼太阳。惟寒邪可用足经辛温药。若风温入肺。症见发热口渴。咳嗽喉 痛。舌苔白燥。或白兼边红。治宜轻清凉解肺经。如栀、豉、桑、杏、蒌皮、象贝、前胡、薄荷、苏子、 黄芩、桔梗之类。 邵评∶风温犯肺之正法。 绛苔心经。候营分血分之温热也。(心属火故绛色应心绛深红色) 心主营。主血。舌苔绛燥。邪已入营中。宜清络中之热。血分之火。忌用气分药。 凡温邪从口鼻吸入。上焦心肺先受。如舌苔先白后红者。邪先入气分。后入营分也。如初起舌即绛色者。 邪不入气分。而入营分也。宜清解营分之热。犀角、鲜生地、(北方无此)丹皮、元参之类。暑邪温疫。 如遇此苔。亦宜泄营解毒。凡白苔邪在气分。宜解表。忌清里。绛苔邪在营分。宜清热。忌发汗。经主气。 络主血。卫主气。营主血。临症最宜辨清。 黄苔胃经。辨阳明里症之热邪也。(阳明燥金从土化故黄色应胃) 邪入手经。以舌之绛白。分心营肺卫矣。邪入足经。又当以舌之黄白。分表里为治也。盖白苔主表。黄苔 主里。太阳主表。阳明主里。故黄苔专主阳明里症而言。 辨症之法。但看舌苔带一分白。病亦带一分表。必纯黄无白。邪方离表而入里。 邵评∶此以舌苔黄白。分邪之在表在里。 如见舌苔白中带黄。或微黄而薄。是邪初入阳明。犹带表症。微兼恶寒。宜凉散 之。如黄而兼燥。外症不恶寒。反恶热。是伤寒外邪。初入阳明之里。或温热内邪。欲出阳明之表。 斯时胃家。热而未实。宜栀豉白虎之类。清之可也。如浓黄燥刺。或边黄中心焦黑起刺。脐腹胀满硬痛。 乃阳明里症也。承气汤下之。 红色胆经 候少阳内发之温邪也。(少阳相火从火化故红色应胆) 少阳以木火为用。温邪内发。必借少阳为出路。乃同气之应也。如淡红嫩红。白中带红。是温邪之 轻者。初起微寒。即发热不已。口渴甚者。是也。宜柴、芩、栀、翘等清解之。如纯红。鲜红起刺。 此胆火炽。而营分热。急宜犀角、翘、丹等清解之。如不解。此温邪伏于少阴。而发于少阳之表也。 症匪轻渺。速宜重加鲜生地、麦冬、元参之类。以滋少阴之水。而少阳之火自解矣。大忌风药。 内伏之温邪。自少阴而从少阳发出。以救阴泄热为要。又风温瘟疫等症。如见舌苔鲜红者。当从手少阴治。 邵评∶从手厥阴心包络施治。即是治心。 黑苔脾经。辨太阴湿土之寒热也。(太阴湿土从湿化易云水就湿故黑苔应脾) 太阴湿土所主。而水就湿。故脾家见症。每每舌现黑色。如舌苔灰黑而滑者。 此寒水侮土。太阴中寒症也。外症腹痛吐利手足指冷。六脉沉细。宜理中汤主之。 邵评∶寒中之太阴脾。自宜温中为定法。 如杂症而现黑滑苔者。必是湿饮伤脾。宜温中和脾逐饮治之。 邵评∶寒湿水饮伤脾。自宜温中逐饮。 如白苔而兼带灰黑色。更兼粘腻浮滑者。此太阴在经之湿邪。是从雨雾中得之。宜解肌渗湿。 如五苓散加羌、防之类。 邵评∶湿入。太阴之表。故可解肌利湿。 如白带黑点。或兼黑纹而粘腻者。亦属太阴气分之湿。宜行湿和脾。如黄中带黑。而浮滑粘腻者。 是太阴湿热内结。宜利湿清热。 若黑而燥刺。是阳经注入太阴之热邪。宜清火解毒。兼阳明治。如屡清不解。腹 无痞满硬痛之症者。不可妄投承气。是胃中津液干涸。少阴肾水不支。宜大小甘露饮主之。 邵评前半条。阳经热邪注入太阴。而阳明胃热。宜兼阳明治而用清解。后半条。是胃中阴液枯涸。宜滋养而不可下。 如舌苔黑刺。大便秘结。脐腹硬满攻痛。此燥矢为患也。承气汤下之。仍从阳明治。若黑而坚敛。焦刺如荔枝形者。 乃阳亢阴竭。胃汁肾液俱涸也。不治。若诸书但以黑苔为肾气凌心水来克火。百无一治。庸有未验。 邵评∶此系肾阴胃液俱竭。热阳亢极。阴涸而死。故曰不治。不得已用大剂滋阴清热之法。药勿间断。希救万一。 又有以舌之五色分五脏。乃五行之。死法。不足以测伤寒之变。 紫色肾经。察少阴本脏之虚邪也。(少阴君火从火化故紫色应肾) 六经惟肾无实症。故仲景于少阴症中。揭出脉微细。但欲寐。为主病。示正气之虚也。如见舌形紫而干涩。口渴唇 燥。外见少阴症者。此肾阴不足。坎中水亏。宜壮水为主。六味饮一阴煎之类。如兼谵语神昏。又当从手少阴治。微清 痰火。如生地、丹参、茯苓、川贝、菖蒲、钩藤、天竺黄之类。如舌形胖嫩。而色淡红者。外 症必见躁扰不宁。六脉迟微。或动气内发。腹寒畏冷。或初起吐利。手足逆冷。或格阳躁狂。六脉洪数无根。 此肾气大亏。坎中火衰。宜益火之原。人参八味主之。 邵评∶肾阳衰而虚火上逆。治以补火壮水。与上条水亏不同。 如舌形紫燥。唇焦齿黑。二便俱秘。此为阴中兼阳。可兼阳明以治。犀角、地黄、甘露饮之类。 邵评∶肾水亏而阳明热。治以滋水清热。 凡舌形圆大胖嫩。皆属少阴虚症。 不拘伤寒杂证。如见舌色紫如猪肝。枯晦绝无津液者。此肾液已涸。不治。痢疾见此苔。胃阴已竭。必死。 伤寒更衣后。舌苔顿去。而见紫色如猪肝者。此元气下泄。胃阴已绝。不治。如舌苔去。而见淡红有神者佳。 邵评∶此肾胃阴液涸绝舌苔。 焦紫肝经。辨厥阴阳毒之危候也。(厥阴风木从火化故焦紫应肝) 凡舌苔焦紫起刺如杨梅状者。此阳邪热毒已及肝脏。险症也。大便秘者。急以更衣散下之。金汁、人中黄 之类大清大解之。 邵评∶热毒入于厥阴。阴伤阳陷。故危险。 凡舌苔肝胆部位。有红紫点者。肝脏伏毒也。大凶之症。急用犀角尖、人中黄透之解之。此阳毒。谓阳邪热盛 不解。其毒及于厥阴肝脏。非金匮所称阴阳毒也。乃热毒陷入至阴。 青滑肝经。辨厥阴阴毒之危症也。(肝属木故青色应肝) 凡舌苔青滑乃阴寒之象。急宜四逆吴萸辈温之。外症若见面青唇紫囊缩厥逆筋急直视等症者。厥阴败症也。不 治。凡舌苔焦紫如刺。厥阴热毒。难治。青滑厥阴寒邪。吴萸温之即愈。 邵评∶阴寒直中厥阴。阳气虚弱欲脱。故为败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