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鉴赏

你尚未登录,请登录

伤寒指掌

作者:吴坤安

<目录>卷二
<篇名>厥阴本病述古


属性:气上冲心。吐蛔。厥。下利。少腹满。囊缩。
仲景述厥阴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此
皆厥阴自病之热症。并非伤寒传经之热邪。盖厥阴内藏相火。其消渴。火盛水亏
也。气上撞心。心中疼热。肝火乘心也。饥不欲食。食即吐蛔。风木克土。胃中空虚也。
下之即利。土受木贼。不禁再利也。不得以伤寒正病视之。
邵评∶此厥阴病之总纲。总而言之。太阴厥阴。皆以里症为提纲。太阴主寒。厥阴主热。太阴
为阴中之至阴。厥阴为阴中之阳。两阴交尽。名曰厥阴。其脉络于少阳。厥阴热症。皆少阳相火化合耳。
凡伤寒手足厥冷。脉细欲绝者。此寒伤厥阴之经。但当温散其表。不可遽温其里。
当归四逆汤主之。盖厥阴相火所寄。脏气本热。寒邪止得外伤于经。而不内伤于
脏。故止用桂枝以解外邪。当归以和肝血。细辛以散寒。大枣以和营。通草以通阴阳。则表邪
散而营卫行。手足温而脉自不绝矣。若其人素有寒邪。加吴茱萸以温本脏之寒。
邵评∶以伤寒邪伤厥阴之经。未伤于脏。阳虚血弱。用此方行营卫而散表邪。最效。
论曰。厥阴中风。脉微浮为欲愈。脉不浮为未愈。按此止有欲愈未愈之脉。并无未
愈之证治。不能无阙文之憾。要不出乎桂枝汤为主治。
邵评∶厥阴中风。以脉辨病之欲愈未愈。亦是诊病之一法。
风中厥阴本经。脉微浮。风邪外出。故欲愈也。不浮而沉。则风邪入里。木郁不舒。则
下克脾土。必变热利下重。渴欲饮水之症。宜白头翁汤主之。白头翁、秦皮以平风。
黄柏、黄连以清火。是苦以坚之也。若厥阴久痢不止。当用乌梅丸酸以收之。
邵评∶此厥阴阳邪下陷。协热下利之正法 。
厥阴寒格。医复吐下之。食入口即吐。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主之。此寒格于下。拒
热于上。故格拒不纳。芩连以清上热。干姜以开寒格。因误治以虚中气。故用人参
助干姜。以壮胃阳而开阴格。
邵评∶寒热相阻。则为格症。用此汤开其寒热之格拒。而兼补里虚也。
伤寒腹满谵语。寸口脉浮而紧。此肝乘脾也。名曰纵。刺期门。
邵评∶腹满谵语。由于肝火木旺。脾家有热。脉浮紧者为弦。弦乃肝脉。脉症是肝
邪乘脾之候。肝木侮土。理尚顺直。故曰纵。刺期门者。泻肝邪也。
按腹满谵语。为太阴阳明里症。脉浮而紧。为太阳阳明表脉。何以辨其为厥阴。脉
法曰。脉浮而紧者。名曰弦也。内经谓诸腹胀大。皆属于热。又曰肝气甚则多言。是
腹满由于肝火。而谵语乃肝旺所发也。肝木侮脾。故曰纵。厥阴忌汗下。故刺期门以泄之。
伤寒发汗。啬啬恶寒。大渴欲饮水。其腹必满。此肝乘肺也。名曰横。刺期门。自汗出。
小便利。其病欲解。
邵评∶肝邪挟火而刑肺金。肺气不得宣布。故渴饮而腹满。木反乘金。侮所不胜。
寡于畏也。于理不顺。故曰横。横者曲也。刺期门。亦泻肝邪也。
按其腹因饮多而满。则非太阴之满。饮水不消。亦非厥阴之消渴。此肝邪挟火而
刑肺金。故大渴。肺气不能通调水道。故腹满。侮其所胜曰纵。侮所不胜曰横。自汗
出。小便利。其病欲解者。得汗。则发热恶寒之表症自解。得小便利。则腹满之里症自除。
邵评∶前第一条消渴气上撞心。是肝邪乘心。上条腹满谵语。是肝邪乘脾。此条
恶寒饮水。是肝反乘肺。肝寄相火。有泻无补者。此类是也。
厥阴有脏厥。有蛔厥。脏厥至七八日。脉微肤冷。不烦而躁。无暂安时。此属脏冷。纯阴无阳。故不治。
邵评∶此是脏厥主症。与蛔厥不同。分辨在此。其但躁而无暂安时者。浮阳外越。
不久即散,阴气寒结于肠中。乃纯阴无阳。故不治也。
蛔厥亦有脉微肤冷。此内热外冷。故时烦而躁。其显症在吐蛔。宜乌梅丸主之。
邵评∶此与脏厥之躁无暂安时者不同。况有吐蛔见症。是蛔厥而非脏厥矣。盖
外寒遏热于内。蛔不安而动。则其人时烦。蛔静则烦躁亦止。非若脏厥之无暂安时也。用乌
梅丸以温脏安蛔。最合。
凡厥者。必发热。前热者。后必厥。厥深热亦深。厥微热亦微。厥少热多。其病当退。厥
多热少。其病当进。
邵评∶伤寒以阳气为重。此以厥热之微甚。即觇其人阳气之多寡。热多则阳气
未伤。故病当退。厥多则阳气衰少。故病当进。
厥微者。四逆散。厥深者。白虎汤。此肝火乘胃也。
邵评∶此是阳邪热厥。由邪火乘胃也。加左金丸尤效。
脉滑而厥为热厥。宜白虎汤。若反发其汗。必口伤赤烂。
邵评∶脉滑而厥者。里有热也。阳邪入里。阴气被格。阳内阴外。故热深则厥甚。热
微则厥亦微。此为热厥。与寒厥之脉微欲绝者。大相迳庭矣。此当有口燥舌干之症。
用白虎汤清里除热。其厥自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