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尚未登录,请登录。
医学纲目作者:楼英
<目录>卷之三十七·小儿部
<篇名>心主热 属性:〔钱〕肝热,手寻衣领及乱捻物,泻青丸主之。壮热饮水喘闷,泻白散主之。(壮热者,一向热而不已也。) 肺热,手掐眉目,日西热甚,咳嗽寒热,壮热饮水,甘桔汤主之。若肺虚热,唇深红色,轻者泻白 散,重者凉膈散主之。 心热,视其睡,口中气温,或合面卧,及上窜摇头切牙,皆心热也,导赤散主之。(心气热则心 胸亦然,欲言不能而有就冷之意,故合面睡。) 脾热,则目黄肚大,怠惰嗜卧,身热饮水,四肢不收,泻黄散主之。 肾虚,则下窜畏明,地黄丸主之。颊赤,由心脏邪热上攻也,宜服导赤散。 〔钱〕面上证∶左腮为肝,右腮为肺,额上为心,鼻为脾,颊为肾,赤者热也,随证治之。目内 赤者心 热,导赤散主之;淡红者心虚热,生犀散主之。青者肝热,泻青丸主之;浅淡者补之。黄者脾热,泻黄散主之。 无精光者,肾虚,地黄丸主之。(洁古云∶目中五色甚者,泻本脏。色浅者宜补之。又云∶白是寒, 小便青,四逆汤。黄赤是热,承气汤,泻本脏。青是腹痛,捻头散主之,桂枝芍药汤亦主之。) 〔《脉》〕小儿脉沉而数者,骨间有热,欲以腹按冷清也。 〔钱〕身热不饮水者,热在外;身热饮水者,热在内。 〔海〕四顺饮子治热在内而不厥。连翘散治热在外而不厥。 〔丹〕小儿发热,手足伏热,痰热,必用吐法。轻剂苦参、赤小豆末;重剂瓜蒂散、淡齑汁调服之。如不吐, 用鹅翎探之。 〔钱〕朱监簿子五岁,忽发热。医曰∶此心热也。腮赤而唇红,烦躁引饮。遂用牛黄丸三服,以 一物泻心汤下之,来日不愈,反加无力而不能食。又下之,便利黄沫。钱曰∶心经虚而有留热在内, 必被凉药下之,致此虚劳之病也。钱先用白术散,生胃中津液,次以生犀散治之。朱曰∶大便黄沫如何? 曰∶胃气正即泻自止,虚热也。朱曰∶医用泻心汤如何?钱曰∶泻心汤者,黄连一物耳。黄连性寒, 多服则利,能寒脾胃也。坐久,众医至,皆曰实热。钱曰∶虚热。若实热何以泻心汤下之不安,又加 面黄颊赤,五心烦躁,不食而引饮?医曰∶既虚热,何大便黄沫?钱笑曰∶便黄沫者,服泻心汤多故 也。钱与胡黄连丸治愈。郑人齐郎中者,家好收药散施,其子忽脏热,齐自取青金膏三服并一服饵之, 服毕,至三更泻五行,其子困睡。齐言子睡多惊,又与青金膏一服。又泻三行,加口干身热。齐言尚有 微热未尽,又与青金膏。其妻曰∶用药十余行未安,莫生他病否?召钱氏至,曰∶已成虚羸。先用前白 术散时时服之,后服香瓜丸,十三日愈。(香瓜丸即香瓜散方,见自汗条。) 〔海〕风热邪热,四君子汤加生姜、荆芥煎。 〔云〕小儿客热在内,不思乳食,先用导赤散,次用益黄散。实热在内者,四顺饮之类,在上者吐之。 (方见表里条。) 〔丹〕小儿热病,六一散,妙药也。 食伤胃热熏蒸。 白术(一两) 半夏 黄连(各半两) 加平胃散,粥食后白汤下。 〔本》〕治小儿惊热。 全蝎 天南星(取心为末,一钱) 人参(三钱) 蛇蜕(三钱) 上为末,薄荷、蜜汤调下。 〔钱〕风温热,壮热相似。潮热,时间发热,过时即止,来日根据时又热,此欲发惊候也。 壮热者,一向热而不已,甚则发惊痫也。 风温者,身不热而口中气热,又有风温症者,但温而不热。 伤寒热,口热,呵欠顿闷,项急。(治见伤寒部。) 痘疮热,喷嚏,悸动,耳尖冷。(治见痘疮部。) 变蒸热,唇上白泡珠起,耳冷。(不必治。) 疳热,面黄,吃炭土,羸瘦,鼻下赤烂。(治见疳部。) 惊风热,发搐悸痫,脉数,烦躁,颠叫恍惚。(治见急惊部。) 〔《素》〕帝曰∶乳子而病热,脉悬小者何如?岐伯曰∶手足温则生,寒则死。(通评虚实论《甲乙经》 谓妇人乳子者。) 〔钱〕热证疏利,或解化后无虚证,勿温补,热必随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