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尚未登录,请登录。
医学纲目作者:楼英
<目录>卷之二十一·脾胃门\消瘅门
<篇名>渴而多饮为上消 属性:〔丹〕治消渴,养气、降火、生血为主。栝蒌根,治消渴之神药。心移热于肺,传为膈消。 (全文见诊病传变王注云∶心胁两间中有斜膈膜,膈膜下际内连于横膈膜,故心热入肺,久久传 化,内为膈热,消渴而多饮也。) 〔垣〕洁古云∶能食而渴者,白虎倍加人参汤主之。不能食而渴者,钱氏白术散加葛根, 大作汤剂广服之。 〔《保》〕人参石膏汤 治膈消。上焦烦渴,不欲多食。 人参(五钱) 石膏(一两) 知母(七钱) 甘草(四钱) 每服五钱,水煎,食后温服。 〔钱〕加减地骨皮散治上消。 知母 柴胡 甘草(炙) 半夏 地骨皮 赤茯苓 白芍药 黄 石膏 黄芩 桔梗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姜五片,水煎,食远温服。 〔垣〕白术散 治虚热而渴。 人参 白术 白茯苓 甘草(各一两) 干葛(二两) 藿香(一两,去土) 木香(一两) 上为末。每服三钱,煎温服。如饮水多,多与服之。(海藏云∶四君子加减法,治湿胜气脱, 泄利太过。) 〔海〕治脾胃虚弱,大渴不止而食少,小便不利,大便不调,精神短少,腹窄狭如绳束之。 白茯苓(去皮) 橘红(各一两) 生姜(半两) 上为末,炼蜜丸如弹子大。每服二丸,白汤化,空心服。忌生冷硬物、怒发、思虑过度。如 脉弦或腹中急甚者,加甘草三钱。 〔易老〕门冬饮子治老、弱、虚人大渴。 人参 枸杞子 白茯苓 甘草(各三分) 五味子(半两) 麦门冬(去心,半两) 姜水煎服。 〔罗〕门冬饮子治膈消。胸满心烦,精神短少,多为消病。 知母 甘草(炙) 栝蒌仁 五味子 人参 葛根 茯神 生地 麦门冬(各一两) 上为粗末。每服五钱,加竹叶十四片同煎。 〔垣〕小便不利而渴,知内有湿也。小便自利而渴,知内有燥也。湿宜泄之;燥宜润之。 〔仲〕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宜利小便、发汗,五苓散主之。(方见伤寒。)脉浮发 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方见伤寒。) 〔《本》〕火府丹治消渴。(方见淋。) 壬戌年,一卒病渴,日饮水三斗,不食者三月,心中烦闷。时已十月,予谓心中有伏热,与此 药数服,每服五十丸,温水下。越二日来谢云∶当日三服渴止,又次日三服,饮食如故。此方本 治淋,用以治渴效,信乎药要变通用之。 〔藏器〕石燕,主消渴,同水牛鼻和煮饮之。 渴而小便自利诸方,并见下消燥热条。 〔垣〕神效生津甘露饮子。(方见下消燥热条。) 〔丹〕消渴泄泻。先用白芍、白术各炒为末调服,后随症用药。 〔垣〕止渴润燥汤治消渴,大便干燥,喜温饮,阴头短缩,舌上白燥,唇裂口干,眼涩难开, 及于黑处,如见浮云。 升麻(一钱半) 柴胡(七分) 甘草梢(五分) 杏仁(六个) 桃仁(研,一钱) 麻仁(研, 一钱) 归身(一钱) 红花(少许) 防风根(一钱) 荆芥穗(一钱) 熟地(二钱) 小椒(一分) 细辛(一分) 黄柏(一钱) 知母 石膏(各一钱) 水煎去渣,食后热服。 杂症有汗而渴者,以辛润之;无汗而渴者,以苦坚之。太阳无汗而渴,不宜服白虎汤。若得 汗后,脉洪大而渴者,宜服之。阳明汗多而渴,不宜服五苓散。若小便不利,汗少,脉浮而渴者, 宜服之。 〔丹〕消渴病退后而燥渴不解,此有余热在肺经,可用参、苓、甘草少许,生姜汁冷服。虚 者可用人参汤。 〔洁〕化水丹治手、足少阴渴饮不止,或心痛者。(《本事》治饮冷水多。) 川乌(脐大者四个,炮去皮) 甘草(炙,一两) 牡蛎(生,三两) 蛤粉(用浓者,炮,六两) 上为细末,醋浸蒸饼为丸。每服十五丸,新水下。心痛者,醋汤下立愈。饮水一石者,一服 愈。海藏云∶此药能化停水。 〔垣〕太阳经渴,其脉浮,无汗者,五苓散、滑石之类主之。阳明经渴,其脉长,有汗者,白 虎汤、凉膈散之类主之。少阳经渴,其脉弦而呕者,小柴胡汤加栝蒌之类主之。太阴经渴,其脉 细,不欲饮,纵饮思汤不思水者,四君子、理中汤之类主之。少阴经渴,其脉沉细,自利者,猪苓 汤、三黄丸之类主之。厥阴经渴,其脉微,引饮者,宜少少与之。 〔《圣》〕治时气烦渴。用生藕汁一盏,入生蜜一合,令匀,分为三服。 蜜酒方 好蜜(三斤) 水(一碗) 细曲(一升) 好干酵(二两) 上先熬蜜水,去沫,冷下曲,酵。每日搅三次,热服。 〔仲〕渴欲饮水不止者,文蛤散主之。 文蛤(五两,按《本草》云∶文蛤,味咸寒,治消渴。陈无择以文蛤为五味子) 上一件捍为散,以沸汤和服方寸匕。 〔《经》〕治一切渴。用大牡蛎不拘多少,于腊月或端午日,黄泥裹 通赤,放冷取出为末。 用鲫鱼煎汤下一钱匕;小儿五分。只两服瘥。 〔《本》〕治渴疾,饮水不止。神效散。 白浮石 蛤粉 蝉壳(等分) 上为末。用鲫鱼胆七个,调三钱,不拘时服。 又消渴方。 白浮石 舶上青苔(等分) 麝香(少许) 上为末。每服二钱,温汤下。 黄连丸即栝蒌根丸是也。 〔《保》〕上焦燥而渴,蜜煎生姜汤,用大器倾注,时时呷之。法曰∶心肺之病,莫厌频 而少饮。《内经》曰∶补上治上宜以缓。又曰∶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通则肺气下流,故火气 降而燥衰矣,其渴即止。有人消渴引饮无度,或令食韭苗,日用三五两,不得入盐,但吃得十 斤即效。 〔海〕千里浆一名水葫芦。 木瓜 紫苏叶 桂(各一两) 乌梅肉(一两) 赤茯苓(一两) 一方有神曲、豆粉。 上为末,炼蜜丸,如弹子大。噙化一丸,咽下。(齿属肾水故也。) 又方 百药煎 乌梅肉 紫苏叶 人参 甘草 麦门冬 上等分,为细末,炼蜜丸如弹子大。噙化。 芷梅汤 乌梅肉 甘草(各三分) 百药煎(一两) 白芷(半两) 白檀(三钱) 上为细末,汤点服。 运气渴有二∶ 一曰热助心盛而渴。经云∶少阳司天之政,三之气,炎暑至,民病渴。又云∶少阴之复, 渴而欲饮。又云∶少阳之复,嗌络焦槁,渴引水浆,治以诸寒剂是也。 二曰寒攻心虚而渴。经云∶太阳司天,寒气下临,心火上从,嗌干善渴。又云∶太阳司天, 寒淫所胜,民病嗌干,渴而欲饮。又云∶寒水太过,上临太阳,民病渴而妄冒,治以诸热是也。 〔丹〕治消渴,用缫丝汤饮之,能引肾气上行朝于口。 〔仲〕吐酸,欲得水而贪饮者,文蛤饮主之,兼治微风,脉紧,头痛。 文蛤(五两) 麻黄 甘草 生姜(各三两) 石膏(五两) 杏仁(五十粒) 大枣(十二枚) 上 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温服一升,汗愈。 〔垣〕甘草石膏汤治渴病全愈再剧,舌白滑微肿,咽喉咽唾觉痛,嗌肿,时渴饮冷,白沫如 胶,饮冷乃止。 升麻(一钱五分) 柴胡(七分) 甘草根(五分) 黄柏(一钱) 石膏(六分) 杏仁(六个) 桃仁 防风根 荆芥穗 生地(各一钱) 熟地(三分) 黄连(三分) 知母(一钱) 细辛(一分) 红花(少许) 小椒(三个) 归身(一钱) 上水煎,去渣,食后热服。 针灸口渴咽干有四法∶ 其一取心。经云∶心手少阴之脉,是动则病嗌干,心痛,渴而欲饮,随盛虚寒热陷下取之也。 其二取肺、大肠。经云∶大肠手阳明之脉,所生病者,目黄口干,随盛虚寒热陷下以施补泻 疾留之法也。 又云∶肺虚则少气,耳聋嗌干,取其经太阴太阳之外,厥阴内血者是也。 其三取肾。经云∶肾足少阴之脉,所生病者,口热舌干,咽肿嗌干,随盛虚寒热陷下取之。 又云∶嗌干口中热如胶,取足少阴是也。 其四取肝。经云∶肝足厥阴之脉,是动病甚则嗌干,面尘脱色,随盛虚寒热陷下取之。 〔《密》〕(消渴,经百日以上者,不可刺灸,刺灸则疮口病水不止) 玉液(一分,泻见血讫, 取下穴) 三里(泻讫如前,补玉液一分,再取下穴) 关元(泻讫再取廉泉。) 〔《集》〕又法∶金津 玉液 承浆(不已再取) 海泉 人中 廉泉 肾俞 气海 〔东〕小肠俞阳池(各灸之。)廉泉(出恶血方已。)又法∶胃 心 膻中(各灸之。)又法∶ 承浆 然谷 劳宫 曲池 意舍 关元(各灸之。) 〔世〕口热咽干,唾如粘胶,口苦,嗌仲介介然∶太溪(五分。)阳陵泉(二寸半。) 〔《甲》〕渴饮,身体燥,多噫,隐白主之。消渴嗜饮,承浆主之。消渴,脘骨主之。嗌干, 腹痛,坐卧目KT KT ,善怒多言,伏溜主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