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尚未登录,请登录。
寿世保元作者:龚廷贤
<目录>卷二
<篇名>中风 属性:脉微而数。中风使然。风邪中人。六脉多沉伏。亦有脉随气奔。指下洪盛者。夹寒则脉 带浮迟。夹暑则脉虚。夹湿则脉浮涩。大法浮迟者吉。急疾大数者凶。 风者百病之长也。即内经所谓偏枯、风痱、风懿、风痹是也。而有中腑、中脏、中血脉 、中 经络之分焉。夫中腑者为在表。中脏者为在里。中血脉、中经络俱为在中。在表者宜微汗 在里者宜微下。在中者宜调荣。中腑者。多着四肢。手足拘急不仁。恶风寒。为在表也。 其治多易。用疏风汤之类。中脏者。多滞九窍。唇缓失音。耳聋。目瞀。二便闭涩。为在 里 也。其治多难。用滋润汤之类。中血脉者。外无六经之形症。内无便溺之阻隔。肢不能举。 口不能言。为在中也。用养荣汤之类。中经络者。则口眼 斜。亦在中也。用复正汤之类。 其间又有血气之分焉。血虚而中者。由阴血虚而贼风袭之。则左半身不遂。用四物汤。加钩 藤、竹沥、姜汁。以补血之剂为主。气虚而中者。由元气虚而贼风袭之。则右半身不遂。用 六君子汤。加钩藤、竹沥、姜汁。以补气之剂为主。气血俱虚而中者。则左右手足皆不遂。 用八珍汤。加钩藤、竹沥、姜汁。或用上池饮。乃治诸风左瘫右痪之神方也。然则类中风者 如中寒、中暑、中湿、中火、中气、食厥、劳伤、房劳等症。如中于寒者。谓冬月卒中寒 气。昏冒口噤。肢挛恶寒。脉浮紧也。用理中汤之类。中于暑者。谓夏月卒暴炎暑。昏冒痿 厥。吐泻喘满。用十味香薷饮之类。中于湿者。乃丹溪所谓东南之人。多因湿土生痰。痰生 热。热生风也。用清燥汤之类。加竹沥、姜汁。中于火者。河间所谓肝木之风内中。非六淫 之邪外侵。良由五志过极。火盛水衰。气热怫郁。昏冒而作也。用六味地黄丸、四君子汤之 类。内有恚怒伤肝。火动上炎者。用小柴胡汤之类。中于气者。由七情过极。气厥昏冒。或 牙关紧闭。急用苏合香丸。或藿香正气散之类。若误作风治者死也。食厥者。过于饮食。胃 气自伤。不能运化。故昏冒也。用六君子汤加木香之类。劳伤者。过于劳役。耗损元气脾胃 虚 衰。不任风寒。故昏冒也。用补中益气汤之类。伤于房劳者。因肾虚精耗。气不归元。故昏 冒也。用六味地黄丸之类。此皆类中风也。盖内经主于风。河间主于火。东垣主于气。丹溪 主于湿。而为暴病暴死之症。类中风。非真中风也。治者详之。有卒中昏冒。口眼 斜。痰 气上壅。咽喉有声。六脉沉伏。此真气虚而风邪所乘。用三生饮一两。加人参一两。煎服即 苏。若遗尿手撒。口开鼻鼾者不治。用前药亦有得生者。是乃行经络祛寒痰之药。有斩关夺 旗之功。每服必用人参少许。以祛其邪。而补助真气。否则不收效矣。有因虚火与湿。痰涎 壅盛。口眼 斜。不能言语。牙关紧闭。昏倒不知人事。将病患足大指中间。半甲半肉上。 并人中。各重掐一下至体。即用夺命通关散搐鼻。候有嚏可治。无嚏不治。如牙噤不开。用 乌梅肉揉和南星、细辛末。以中指蘸药擦牙。自开。随以蜜汤调夺命通关散二匙。即吐其痰。 以通经络。亦上涌意也。得嚏气转。即进摄生饮。或清热导痰汤之类。皆效。人事稍醒。关 节动活。且先以理气为急。中后气未尽顺。痰未尽消。调理之剂。惟当以藿香正气散。加南 星、木香、当归、防风。一二剂之后。次随症而调之。予观古人之方。多用攻击之剂。施于 北 方风土刚劲之人。间或可也。用于南方风土柔弱之人。恐难当耳。予约补古人之缺略。以备 天下之通宜。若天地之南北。人身之虚实。固有不同。其男子妇人。大略相似。学人当变通 而治之。慎毋胶柱以调瑟也。 理中汤(见中寒) 十味香薷饮(见中暑) 清燥汤(见痿 ) 四君子汤(见补益) 小柴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