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鉴赏

你尚未登录,请登录

明医指掌

作者:皇甫中

<目录>卷五
<篇名>霍乱证三


属性:【歌】霍乱须分湿与干,吐空泻尽始能安。若还关格阴阳逆,生死分明反掌间。甚则转筋仍厥逆,理中姜
附可驱寒。热多而渴五苓散,暑证香薷藿朴堪。
【论】夫霍乱者,挥霍撩乱也。外有所感,内有所伤,阴阳乖隔,上吐下利,躁扰闷痛是也。偏阳则多
热,偏阴则多寒。卒然而成,危如风烛,得吐利者,名曰湿霍乱,为可治,盖所伤之物尽出故也。若上不得吐,
下不得利,所伤之物不得出,壅闷正气,关格阴阳,其死甚速,须用盐汤探吐,得出则宽。轻者手足温和,甚
者脐腹绞痛,厥逆脉脱,举体转筋,当温补回阳复脉。若暑月多食瓜果、泉水,以致食郁于中而成霍乱者,宜
辛温散其标寒,次以寒凉清其暑热可也。渴甚者,冰水解之。
【脉】霍乱吐泻,滑而不匀。或微而涩,或伏惊人。热多洪滑,弦滑食论。
湿霍乱(即吐泻)
霍乱吐利,藿香正气散。腹痛厥冷脉沉,理中汤。转筋不已,木瓜散;膝、腕内红筋刺出紫血;炒盐熨脐。
藿香正气散
治四时不正之气,不服水土,脾胃不和,吐利腹痛,饮
食停滞,恶心胸满者主之。
藿香(二钱) 白芷(一钱) 桔梗(一钱) 半夏(一钱,姜制) 紫苏(一钱) 陈皮(一
钱) 白术(一钱,炒) 大腹皮(一钱) 茯苓(一钱) 浓朴(一钱,姜炒) 甘草(五分,炙)
上锉,一剂,加姜三片,枣二枚,水煎温服。
转筋加木瓜。腹痛加炒芍药,寒痛加桂。食不化加香附、砂仁、神曲、麦芽。中暑加香薷、扁豆。时气
憎寒恶热加柴胡、干葛。小便不利合五苓散。若频欲登圊,不通者,加枳壳。
理中汤(方见中寒。)
木瓜散
木瓜(二钱) 茴香(三分半) 甘草(二分,炙) 吴茱萸(一钱半) 紫苏(十叶) 生姜(五片)
上锉,一剂,水二盏,煎八分,空心温服。
干霍乱(俗名绞肠痧)
不得吐利,脐腹痛甚,躁扰闷痛欲绝,以盐汤灌下一碗许探吐,若不得吐,不治。更以吴茱萸三、四两,
用盐数两,炒热熨脐下。
暑霍乱
暑月霍乱,六和汤。热而燥渴烦闷,五苓散,或以凉水调益元散,或桂苓甘露饮,或藿薷汤冷服。
六和汤
治冒暑伏热烦闷,气不升降,霍乱转筋,呕吐泄泻,寒热交作,痰喘咳嗽,胸膈痞满,头目昏痛,肢体浮
肿,小便赤涩,怠惰嗜卧,及中酒烦渴畏食并用此汤,随证加减。
缩砂(一两) 半夏(一两) 杏仁(一两) 白扁豆(二两) 人参(一两) 甘草(炙,一两) 赤
茯苓(二两) 藿香叶(二两) 木瓜(二两) 香薷(四两) 浓朴(姜炒,四两)
上锉,每服一两,姜、枣水煎。
按∶六和者,和六腑也。脾胃者,六腑之总司,故凡六腑不和之病,先于脾胃而调之。是方有藿香、砂仁,
香能开胃窍也。半夏、生姜辛能散逆气也。茯苓、木瓜淡能利湿窍也。参、术、扁豆甘能调脾胃也。脾胃一治,
则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虽四肢百骸九窍,皆太和矣,况于六腑乎?
五苓散(方见中湿。)
益元散 又名六一散
滑石(六两,水飞) 甘草(一两)
上为细末,水调服。
桂苓甘露饮
治夏月引饮过多,肚腹膨胀,霍乱泄利,小便赤涩,口干燥渴。
白术(二两,炒) 白茯苓(二两) 猪苓(二两) 泽泻(二两,去毛) 滑石(研,二两) 寒水
石(研,一两) 甘草(炙,一两) 肉桂(去皮,五钱)
上锉,每服一两五钱,水二钟,煎八分,温服。
按∶上方以五苓利三焦之湿。二石清六腑之热,此河间治湿热之简便者。张子和加人参,因其脉虚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