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鉴赏

你尚未登录,请登录

校注医醇剩义

作者:不详

<目录>卷三\疟
<篇名>附∶疟症门诸方


属性:白虎加桂枝汤 治疟身热不寒,骨节烦疼,渴而作呕。
石膏(一斤) 知母(六两) 甘草(二两) 粳米(二合) 桂枝(三两) 每用
五钱,水煎服。
蜀漆散 治疟之寒多热少者。
蜀漆(烧去腥) 云母(烧二日夜) 龙骨(等分) 研为末,未发前浆水服半钱。
牡蛎汤 治牝疟。
牡蛎(四两) 麻黄(四两) 甘草(二两) 蜀漆(二两) 水八升,先煮蜀
漆、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煎取二升,分温服。
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根汤 治疟发渴者,亦治劳疟 。
柴胡(八两) 人参(三两) 黄芩(三两) 甘草(三两) 栝蒌根(四两
)大枣(十二枚) 生姜(二两) 水一斗二升,煎六升,分温服。
柴胡桂姜汤 治疟寒多微热,或但寒不热。
柴胡(八两) 桂枝(三两) 干姜(二两) 黄芩(三两) 花粉(四两)
牡蛎(二两) 甘草(二两) 水一斗二升,煎取六升,分温服。
鳖甲煎丸 治久疟结为 瘕,名曰疟母。
鳖甲(十二分) 乌扇(三分) 黄芩(三分) 柴胡(六分) 鼠妇(三分)
干姜(三分) 大黄(三分) 白芍(五分) 桂枝(三分) 葶苈(三分) 石苇(
三分去毛) 浓朴(三分) 丹皮(五分) 瞿麦(二分) 紫葳(三分) 半夏(二分)
人参(一分) 虻虫(五分) 阿胶(三分炙) 蜂房(四分炙) 赤硝(十二分)
蜣螂(六分) 桃仁(二分) 共研末,先用灶下灰一斗,清酒一斛五升,浸灰,候酒尽一半,
滤去灰,纳鳖甲于中,先煮极烂,取汁和药末为丸,如梧子大,空心服七丸,日三服。
桂枝黄芩汤 和法中兼解表热。
柴胡(一两二钱) 黄芩(四钱五分) 人参(四钱五分) 甘草(四钱五分) 半夏(四
钱) 石膏(五钱) 知母(五钱) 桂枝(一钱) 水煎,分温服。
人参柴胡引子 和法中略施攻里。
人参 柴胡 黄芩 甘草 大黄 当归 白芍(各等分) 每用三钱,加生姜一片煎服。
柴朴汤 治疟起于暑湿,兼有食滞者。
柴胡(一钱) 独活(一钱) 前胡(一钱) 黄芩(一钱) 苍术(一钱)
浓朴(一钱) 陈皮(一钱) 半夏(一钱) 茯苓(一钱) 藿香(二钱)
甘草(三分) 姜(三片)
祛疟散 治疟表里之邪已透,而中气虚弱者。
黄 (一钱六分) 人参(一钱) 茯苓(二钱) 白术(一钱) 砂仁(一钱)
草果(五分) 陈皮(一钱) 五味(五分) 甘草(五分) 乌梅(二枚) 枣(二枚)
姜(三片)
二术柴胡汤 统治诸疟,视其表里寒热之轻重,酌量加减。
白术(一钱) 苍术(一钱) 柴胡(一钱) 葛根(二钱) 广皮(一钱) 甘草(
五分) 枣(二枚) 姜(三片)
小柴胡汤 治少阳疟,量病加减。
柴胡(一钱) 半夏(一钱) 人参(一钱) 甘草(五分) 黄芩(一钱) 枣(二枚
)姜(三片)
半夏散 治痰疟热多寒少,头痛作吐,面色带赤者。
半夏(一分) 藿香(一分) 羌活(一分) 川芎(一分) 牵牛(半分) 研细末,
每用三钱,食后白汤调下。
四兽饮 治久疟脾胃虚弱,痰气不清。
党参(三钱) 茯苓(二钱) 白术(一钱) 甘草(五分) 广皮(一钱) 半夏
(一钱) 乌梅(二枚) 草果(五分) 枣(二枚) 姜(三片)
常山饮 疟久不已者,用此截之。疟本不可截止,姑录三方,不过明古有是法耳。
常山(二钱酒炒) 草果(一钱煨) 槟榔(一钱) 知母(一钱) 贝母(一钱) 乌
梅(一个) 酒水各半煎,露一宿,日未出面东空心温服。
截疟七宝饮 治实疟久发不止。
常山 草果 槟榔 青皮 浓朴 陈皮 甘草(等分) 酒
水各半煎,露一宿,于当发之早,面东空心温服。
二十四味断疟饮 治久疟。
常山 草果 槟榔 知母 陈皮 青皮 川芎 枳壳 柴胡 黄芩 荆芥 白芷 人参 紫苏 苍术 白
术半夏 良姜 茯苓 桂枝 葛根 甘草 杏仁 乌梅(各等分) 每用一两姜三片。枣二枚,煎发日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