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鉴赏

你尚未登录,请登录

医碥

作者:何梦瑶

<目录>卷之一·杂症
<篇名>标本说


属性:标本中气之说,出于《内经》。有谓天之六气为本,人之六经为标,经之相
为表里者为中气。所谓少阳之上,火气治之,中见厥阴。(天在人上,故曰上。言少阳感天之火
气而病,少阳与厥阴为表里,病每相连,故其中兼见厥阴证也。余仿此。)阳明之上
,燥气治之,中见太阴。太阳之上,寒气治之,中见少阴。厥阴之上,风气治之,中见
少阳。少阴之上,热气治之,中见太阳。太阴之上,湿气治之,中见阳明。是也。有谓
人之脏腑为本,六经为标,脏腑之相为表里者为中气。如胃为本,足阳明经为标,脾为中气。
脾为本,足太阴经为标,胃为中气是也。有谓病之先受者为本,病之后变者为标。
如病本于伤食,因而证见吐泻是也。又此脏此经先病,后乃转属他脏他经是也。
《经》谓病有生于本者,有生于标者,有生于中气者。有在标而求之于标,在本
而求之于本。有在本而求之于标,在标而求之于本。先病而后逆者,(因病而致气血之逆。)
先逆而后病者,先寒或热而后病者,先病而后寒或热者,先病而后泄者,先泄而后
病者,皆治其本。惟先热而后生中满,先病而后生中满,及大、小便不利者,皆治
其标。(中满指胀极,肚腹欲裂者言。大、小便不利,指点滴不通者言。并属危急之候,故
先治标。按中风,痰涎壅盛不通则死,急用三生饮、稀涎、通关等散去其痰。又吐衄,余血
停瘀,不得不去瘀导滞,亦急则治标之义也。)又谓病发而有余,(邪盛也。)本而标之,(邪
盛则侮及他脏,而因本以传标。)先治其本,后治其标。病发而不足,(正虚也。)标而本之,(
不足则他脏来侮,为标病传本。)先治其标,后治其本。谨察间、(间,即《论语》病间曰之
间。)甚,以意调之,间者并行,(标本兼治也。)甚者独行。又谓少阳太阴从本,少阴太阳
从本从标,阳明厥阴不从标本从乎中。从前解者,殊欠明白。愚谓少阳,经之属阳者也。少
阳之上,火气治之,火亦阳也,故少阳从本,为以阳从阳。不言从中者,中为厥阴,木从火
化,彼反从我,故不言也。太阴,经之属阴者也,湿亦阴气也,故太阴从本,为以阴从阴。
不言从中者,中为阳明,燥从湿化,亦彼反从我,故不言也。少阴,经之属阴者也,热气则
为阳矣。太阳,经之属阳者也,寒气则属阴矣。标本异气,各能生病,故或从本,或从标
也。亦俱不言从中者,少阴之中为太阳,言从本之阳,足以该之。太阳之中为
少阴,言从本之阴,亦足以该之。至若阳明,亦经之阳者也,燥亦气之属阳者
也,宁非以阳从阳。而不言从本者,以从本一义,已于少阳太阴发之,而有燥
从湿化者,其理不可不明,故特举从中言也。厥阴,亦经之阴者也,风亦气之属阳
者,宁非标本异气,而不言或从标或从本者,以从标一义,已于少阴太阳发之,而
从本之风,则又从乎火化,故不从本而从乎中也。然风从火化,木火同气,其
理无疑。若燥湿相反,其从化理似难说。然观仲景治伤寒燥渴,反用五苓去湿,其
理可推。盖脾土之湿,壅滞不行,则气化不布,津液不流,而胃与大肠均失其润,
反成燥结,固有之矣。按从中之说,不过于常理之外,另立一义,以示木能生
火,湿郁成热之例。非谓厥阴病必有阳无阴,阳明病必有湿而无燥也。若执泥便说
不去。张子和标本歌云∶少阳从本为相火,太阴从本湿土坐,厥阴从中风是家,阳
明从中湿是我,太阳少阴标本从,阴阳二气相包裹,风从火断汗之宜,燥与湿兼下
之可。其意盖谓燥证当以温润之药治之耳。观其治燥诸条,只用硝、黄,不用去湿
之药,不泥《经》语可见矣。再按少阳太阴从本,此纯热无寒,纯寒无热,标本合
一者之治例也。少阴太阳从本从标,此寒中有热,热中有寒,阴阳夹杂者之治例也。
阳明厥阴不从标本,从乎中治,此阳证根阴,阴证根阳,表里互求者之治例也。如
此看较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