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尚未登录,请登录。
证治汇补作者:李用粹
<目录>卷之五\胸膈门
<篇名>吞酸 属性:大意 诸呕吐酸。皆属于火。(内经)酸者木之味。由火盛制金。不能平木。肝火自甚。故为酸也。(原病式) 内因 有湿热在胃上口。饮食入胃。被湿热郁遏。食不得化。(戴氏。)以致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清浊相干。气逆于内。 故欲吐复入。是为吞酸。(方氏) 外候 素有湿热。因外感风寒。或食生冷。则内热愈郁。酸味刺心。欲吐不吐。胸中无奈。(入门)或吐出酸水。令上下 齿牙酸涩。不能相对。(发明)是为吐酸。 吞吐各别 吐酸者。吐出酸水。平时津液上升之气。郁滞清道。湿中生热。故从火化。遂作酸味。如谷肉在器。得热则易 酸也。吞酸者。郁滞日久。不能自涌而出。伏于肺胃之间。咯不得上。咽不得下。(指掌) 本热标寒 肌表遇风寒。则湿热愈郁。而酸味入心。肌肤得温暧。则腠理开发。或得香热汤丸。则津液流通。郁热得行。 亦可暂解。盖标寒而本热也。河间言热者。言其本也。东垣言寒者。言其标也。(指掌) 酸分寒热 大凡积滞中焦。久郁成熟。则本从火化。因而作酸者。酸之热也。若客寒犯胃。顷刻成酸。本无郁热。因寒所 化者。酸之寒也。(汇补) 脉法 弦滑为痰滞于内。浮紧为寒束于外。沉迟为中气寒。洪数为火气盛。(医鉴) 治法 初因标寒。宜暂与辛温反佐以开发之。久成郁热。宜以寒凉清解。或分利之。结散热去。则气自通和。酸亦 自已也。(入门) 气实宜疏 吞酸为中气不舒。痰涎郁滞。须先用开发疏畅之品。不宜食粘滑油腻。令气不宣畅。宜入清虚淡蔬。使气 道通利也。(丹溪) 酸久成噎 吞酸。小疾也。然可暂不可久。久而不愈。为膈噎反胃之渐也。若脉两关俱弦者。尤宜慎防。以木来凌土故耳。 (汇补) 用药 主以二陈汤。加吴萸、黄连。顺其性而抑之。佐以山栀、苍术、茯苓。以行湿热。如食不化。平胃散加香附、神曲、 枳实等。如朝食甘美。至晚心腹刺酸吐出者。此血虚火盛。宜加归、芎。若劳役过度。及病后气虚。食入吞酸。 稍顷乃止。此胃弱难化。宜加参、术。 【附吐清水】 吐清水者。其因有五。身受寒气。口食生冷而作者。胃寒也。食少而吐清水者。火虚也。食后而吐清水者。宿 食也。胸膈间辘辘有声者。痰饮也。心腹间时时作痛者。虫也。宜辨而治之。(汇补。) 吞酸选方 茱连丸 治吞酸吐水。更兼胸胁病者。每服二十丸。妙。 黄连(一两) 黄芩 陈皮 吴茱萸(各五钱) 苍术(七钱) 神曲糊丸。白汤服。 二陈汤(方见痰症) 六君子汤(方见中风) 平胃散(方见暑症) 越鞠丸(方见气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