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尚未登录,请登录。
医灯续焰作者:潘楫
<目录>卷二\沉脉主病第十七
<篇名>附方 属性:王隐君滚痰丸(《养生主论》)痰之为病,成偏头风,成雷头风,成太阳头痛。眩晕如坐 舟车,精神恍惚。或口眼 动。或眉棱耳叶俱痒。或颔、腮、四肢游风肿硬、似 疼非疼。或浑身燥痒,搔之则瘾疹随生,皮毛烘热,色如锦斑。或齿颊似痒似痛, 而疼无定所,满口牙浮,痛痒不一。或嗳气吞酸,鼻闻焦臭,喉间豆腥气,心烦 鼻塞,咽嗌不利,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或因喷嚏而出。或因举动而唾;其痰如 墨,又如破絮,或如桃胶,或如蚬肉。或心下如停冰铁,闭滞妨闷,嗳嚏连声, 状如膈气。或寝梦刑戳,刀兵剑戟。或梦入人家,四壁围绕,暂得一窦,百计得 出,则不知何所。或梦在烧人地上,四面烟火枯骨,焦气扑鼻,无路可出。或不 因触发,忿怒悲啼,雨泪而寤。或时郊行,忽见天边两月交辉,或见金方数道, 回头无有。或足膝酸软。或骨节腰肾疼痛,呼吸难任。或四肢肌骨间痛如击戳, 乍起乍止,并无常所。或不时手臂麻疼,状如风湿。或卧如芒刺不安,或如毛虫 所螫。或四肢不举,或手足重滞。或眼如姜蜇,胶粘痒涩,开阖甚难。或阴晴交 变之时,胸痞气结,闭而不发,则齿痒咽痛,口糜舌烂;及其奋然而发,则喷嚏 连声;初则涕唾稠粘,次则清水如注。或眼前黑暗,脑后风声,耳内蝉鸣,眼 肉惕。治之者,或曰腠理不密,风府受邪,或曰上盛下虚,或曰虚,或曰寒,或 曰热邪。惟洞虚子备此疾若,乃能治疗。病势之来,则胸腹间如有二气交纽,噎 塞烦郁,有如烟火上冲,头面烘热,眼花耳鸣,痰涎涕泪,并从肺胃间涌起,凛 燃毛竖,喷嚏千百,然后遍身烦躁,则去衣冻体,稍止片时。或春秋乍凉之时, 多加衣衾,亦得暂缓。或顿饮冰水而定,或痛饮一醉而宁,终不能逐去病根。乃 得神秘沉香丸方,屡获大效,愈人数万。但不欲轻传匪人,故以隐语括之。诗曰∶ 甑里翻身甲带金,于今头戴草堂深,相逢二八求斤正,硝 青礞倍若沉,十七两 中零半两,水丸梧子意须斟,除驱怪病安心志,水泻双身却不任。 大黄(蒸少顷、翻过再蒸、少顷即取出,不可过) 黄芩(各八两) 青礞石(硝 如金色) 沉香 百药煎(此用百药煎,乃得之方外秘传。盖此丸得此药乃能收敛周身顽涎聚于一处,然后利下,甚有奇 功。曰倍若沉者,言五倍子与沉香,非礞倍于沉之谓也。以上各五钱。) 上为末,水丸如梧子大,白汤食后空心服。 一切新旧失心丧志,或癫或狂等证,每服一百丸。气盛能食,狂甚者,加二十丸,临时加减消息之。 一切中风瘫痪,痰涎壅塞,大便或通或结者,每服八九十丸,或加至百丸,永无秘结之患。 一切阳证风毒香港脚,遍身游走疼痛,每服八九十丸。未效,加至百丸。 一切无病之人,遍身筋骨疼痛不能名者,或头痛牙疼,或摇或痒,风蛀等证, 风寒鼻塞,身体或疼或不疼,非伤寒证者,服八九十丸。痰盛气实者加之。 一切吞酸嗳逆膈气,及胸中疼闷,腹中气块冲上,呕沫吐涎,状如反胃,心下 恍惚,如畏人捕,怵惕不安,阴阳关格,变生乖证,食饥伤饱,忧思过虑,心下 嘈杂,或痛或哕,或昼夜虚饱,或饥不喜食,急慢喉闭,赤眼,每用加减服。 一切新旧痰气喘嗽,或呕吐,头晕目眩,加减服之。 一切腮颔肿硬若瘰 者,及口糜舌烂,咽喉生疮者,每服六七十丸。加蜜少许, 一处嚼碎噙化,睡时徐徐咽之。曾有口疮者,服二三十丸,根据前法噙之,三二夜即瘥。 凡一切男妇大小,虚实心疼连腹,身体羸瘦,发时必呕绿水、黑汁、冷涎,乃 至气绝。心下温暖者,量虚实加减服之。若事属不虞之际,至于百丸,即便回生。 未至颠危者,虚弱疑似之间,只服三十丸,或五十丸,立见生意。然后续续进之, 以瘥为度,兼服生津化痰,温中理气之药。 一切荏苒疾病,凡男妇患非伤寒内外等证,或酒色过度,或吐血,或月事愆期, 心烦志乱,或腹胀胁痛,劳倦痰眩,或暴行日中,因暑伏痰,口眼 斜,目痛, 耳,鼻塞,骨节酸疼,干呕恶心,诸般内外疼痛,百药无效,众医不识者,根据 前法加减服之,效。大抵服药,须临卧在床,用熟水一口许,咽下便卧。令药在 喉膈间,徐徐而下。如日间病出不测,疼痛不可忍,必欲急除者,须是一根据前卧 法服。大半日不可服汤水,及不可起身行坐言语。直候药丸除逐下焦痰滞恶物, 遇膈入腹,然后动作,方能中病。每夜须连进二次。次日痰物既下三五次者,仍 服前数。下五七次,或直下二三次而病势顿已者,次夜减二十丸。头夜所服,并 不下恶物者,次夜加十丸。人壮病实者,多加至百丸,惟候虚实消息之。或服过 仰睡,咽喉稠粘,壅塞不利者,痰气泛上,乃药病相攻之故也。少顷药力既胜, 自然宁帖。往往病久结实于肺胃之间,或则暴病全无泛滥者,服药下咽,即仰卧, 顿然百骸安静,五脏清宁。次早先去大便一次。其余遍数,皆是痰涕恶物。看甚 么粪,用水搅之,尽是痰片粘涎。或稍稍腹痛,腰肾拘急者,盖有一种顽痰恶物, 闭气滞肠,里急后重者,状如痢疾,片饷即已。若有痰涎易下者,快利不可胜言。 顿然满口生津,百骸爽快。间有片时倦怠者,盖因连日病苦不安,一时为药力所 胜,气体暂和,如醉得醒,如浴方出,如睡方起。此药并不洞泄刮肠大泻,但取 痰积恶物,自肠胃次第而下。腹中糟粕,并不相伤。其推下肠腹之粪,则药力所 到之处,是故先去其粪。其余详悉不能尽述,服者当自知之。 仲景大承气汤 此仲景以之下邪热入里、成痞满燥实坚者。后人用下腹中一应有余 积聚食物皆效。但寒饮冷积不宜。 大黄(四两,酒洗) 浓朴(半斤,炙、去皮) 枳实(五枚,炙) 芒硝(三合) 上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内大黄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 上微火一两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 仲景小承气汤 功力稍次于大承气。不甚坚硬燥结者宜之。 大黄(四两) 浓朴(二两) 枳实(三枚)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二服。初服汤,当更衣。不尔 者,尽饮之。若更衣,勿再服。 大七气汤(即和剂四七汤) 治喜怒不节,忧思兼并,多生悲恐,致脏气不平,心腹胀满。 半夏 茯苓(各四两) 浓朴(炒三钱) 紫苏(二钱) 上锉入姜煎服。 河间正气天香散 治九气。 乌药(二两) 香附末(八两) 陈皮 苏叶 干姜(各一两)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匕,盐汤下。 仲景理中丸(加附子二钱、炒,即名附子理中丸。今人用为汤更捷。) 治伤寒霍乱,下利清谷, 感冒吐泻,一切脾胃虚寒,中冷不食等证。 干姜(炮) 白术(炒) 甘草(炙) 人参(各二钱半) 水二钟,煎八分,食前温服。 宝鉴既济解毒汤 治上热,头目赤肿而痛,胸膈烦闷,不得安卧,身半以下皆寒,足 尤甚,大便微秘。 大黄(酒煨,大便利勿用) 黄连(酒炒) 黄芩(酒炒) 甘草(炙) 桔梗(各二钱) 柴胡 升麻 连翘 当归身(各一钱) 上 咀作一服。水二钟,煎至一钟。去滓,食后温服。忌醇酒、湿面及生冷硬物。 钱氏导赤散 治小肠伏热。小便赤涩,或痛,或手心热,或心烦动悸,白浊等证。 生地黄 木通 甘草(各等分) 上同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入竹叶七片,同煎至五分,食后温服。一本用 黄芩,不用甘草。 黄连解毒汤 治下焦一切伏热实热。或小便赤色而痛,大便热结,腹中热,或 大小便见血。 黄连(七钱半) 黄柏 栀子(各半两) 黄芩(一两) 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热服。未知再服。 金匮乌头煎 治寒疝绕脐, 痛欲死,及沉寒痼冷,一切温暖药不能取效者,宜此主之。 乌头(大者五枚,熬、去皮,不 咀) 上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蜜二升,煎令水气尽,取二升。强人服七合, 弱人服五合。不瘥,明日更服。不可日再服。 和剂来复丹 治上盛下虚,里寒外热,伏暑泄泻呕吐,心腹疼痛等证。 硝石(一两,同硫黄为末。入瓷罐内,以微火炒,用柳篦搅,不可火太过,恐伤药力。再研极细, 名二气末) 太阴玄精石(研飞) 舶上硫黄(透明者各一两) 五灵脂(水澄、去砂、晒干) 青皮 (去白) 陈皮(去白各二钱) 上用五灵脂、二橘皮为末,次入玄精石末,及前二气末拌匀,好醋打糊为丸, 豌豆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饮下。印作锭子,磨服更佳。 仲景五苓散 《伤寒论》云∶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 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 主之。此盖治汗后表不尽解,渴多饮水,水液复停。服此解未尽之表。一以行停 中之水。今人用为行饮利小便之常药,亦多效验。 猪苓(十八铢,去皮) 泽泻(一两六铢) 白术(十八钱) 茯苓(十八铢) 桂枝(半两,去皮) 上五味,捣为末,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 和剂大七香丸 治脾胃虚冷,心膈噎塞,渐成膈气,脾泄泻利,反胃呕吐。 香附子(二两) 麦 (一两) 丁香皮(三两半) 缩砂仁 藿香 官桂 甘草 陈皮(各二 两半) 甘松 乌药(各六钱半) 上十味为末,蜜丸弹子大。每服一丸,盐酒、盐汤任嚼下。忌生冷肥腻物。 和剂小七香丸 温中快膈,化积和气。治中酒呕逆,气膈食噎,茶酒食积,小儿疳气。 甘松(八两) 益智仁(六两) 香附子(炒) 丁香皮 甘草(炙,各十二两) 蓬术(煨) 缩砂(各二两) 上为末,蒸饼为丸,绿豆大。每服二十丸,温酒、姜汤、热水任下。 神芎导水丸 黄芩(一两) 黄连 川芎 薄荷(各半两) 大黄(二两) 滑石 黑牵牛(头末各四两) 河间制。治一切热证,其功不可尽述。设或久病热郁,无问瘦痿老弱,并一切 证可下者,始自十丸以为度。常服此药,除肠胃积滞,不伤和气。推陈致新,得 利便快。并无药燥骚扰,亦不困倦虚损,遂病患心意。或热甚,必急须下者,使 服四五十丸。未效再服,以意消息。常服二三十丸,不动脏腑,有益无损。或妇 人血病下恶物,加桂半两。病微者常服,甚者取利,因而结滞开通,恶物自下也。 凡老弱虚人,脾胃经虚,风热所郁,色黑齿槁,身瘦萎黄。或服甘热过度,成三 消等病。若热甚于外,则肢体躁扰。病于内,则神志躁动,怫郁不开,变生诸证, 皆令服之。惟脏腑滑泄者,或里寒脉迟者,或妇人经病产后,血下不止,及孕妇等不宜服。 金匮肾气丸(见第十六) 六味丸(见第十六) 金匮桂枝附子汤 《伤寒论》云∶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 微急,难以屈伸者,此汤主之。盖亡阳脱液,故见上证。是汤和营卫以复阳。若 风寒湿痹等证,用之亦妙。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 附子(三枚) 上 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 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半身 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 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瘥,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根据前法。又 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 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和剂渗湿汤 治寒湿所伤。身体重着,如坐水中,小便赤涩,大便溏泄。 苍术(炒) 白术(炒) 甘草(炙,各一两) 茯苓(去皮) 干姜(炮,各二两) 橘红 丁香(各二钱半) 每服四钱,水一盏,枣一枚,姜三片,煎七分,食前去滓温服。 胃苓汤 治湿郁小便不利,胸腹胀闷,或四肢沉重,或饮食停中,或湿郁发黄,或 伤食泄泻,并一切山岚瘴气侵乘而成疟痢者,皆效。 苍术(炒) 浓朴(姜汁炒) 陈皮 白术 茯苓(各一钱半) 泽泻 猪苓(各一钱) 甘草(六分) 官 桂(五分) 上水加生姜煎服。 仲景小青龙汤(见第十六) 洁古枳术丸 治痞积,消食强胃。(海藏云∶本仲景枳术汤也。今易老改为丸,治老幼虚弱,饮 食不化或脏腑软弱者。) 枳实(去瓤,麸炒,一两) 白术(二两) 上为末,荷叶裹,烧饭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术汤下。服白术者, 本意不取其食速化,但久服令人胃气强实,不复伤也。 丹溪保和丸 治食积,酒积。 山楂肉(二两) 半夏(姜制) 橘红 神曲 麦芽(炒) 白茯苓(各一两) 连翘 莱菔 子(炒) 黄连(各半两) 上为末,滴水为丸。加白术二两,名大安丸。 藿香正气散 治外感风寒,内停饮食,头痛寒热,或感湿暑,霍乱泄泻,脚转筋, 或作疟疾。常服除山岚瘴气。 桔梗 大腹皮 紫苏叶 茯苓 浓朴(制,各一钱) 甘草(炙,五分) 藿香(一钱五分) 白芷 白术 陈皮(去白) 半夏(各一钱半) 上姜、枣水煎热服。加香薷、扁豆、黄连,名藿香汤。 枳实理中丸 治寒实结胸。 茯苓 人参 白术 干姜 甘草(各一两) 枳实(十六片) 上为细末,炼蜜丸如鸡子黄大。每服一丸,热汤化下。连进二、三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