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尚未登录,请登录。
保婴撮要作者:薛铠
<目录>卷六
<篇名>咳嗽 属性:钱仲阳云∶嗽者肺感微寒。八九月间肺气正旺,若面赤身热,其病为实,当用葶苈丸下之, 久嗽者不宜下。若在冬月,乃伤风嗽,当用麻黄汤汗之。面赤饮水,咳嗽唾脓痰,咽喉不利 者,以甘橘汤清之。先咳后喘,面肿身热,肺气盛也,以泻白散平之。嗽而唾痰涎乳者,以 白饼子下之。洁古云∶嗽而两胁痛者,属肝经,用柴胡汤。咳而呕苦水者,属胆经,用黄芩 半夏生姜汤。咳而喉中如梗者,属心经,用甘桔汤。咳而失气者,属小肠,用芍药甘草汤。 咳而右胁痛者属脾经,用升麻汤。咳而呕长虫者,属胃经,用乌梅丸。咳而喘息吐血者,属 肺经,用麻黄汤。咳而遗尿者,属大肠,用赤石脂汤。咳而腰背痛,甚则咳涎者属肾经,用 麻黄附子细辛汤。咳而遗尿者,属膀胱,用茯苓甘草汤。咳而腹满,不欲食,面肿气逆者, 属三焦,用异功散。若咳嗽流涕,外邪伤肺也,先用参苏饮。喘嗽面赤,心火刑肺也,用人 参平肺散,及六味地黄丸。嗽而吐青绿水,肝木乘脾也,用异功散加柴胡、桔梗。嗽而吐痰 乳,脾肺气伤也,用六君子加桔梗。若咳脓痰者,热蕴于肺,而成肺痈也,用桔梗汤。凡风 邪外伤,法当表散而实腠理,其用下药,非邪传于内,及胃有实热者,不宜轻用。面色白, 脉短涩者,肺之本证也,易治。面色赤,脉洪数者,火刑金也,难治。 治验 一小儿潮热烦渴,大便干实,气促咳嗽,右腮色赤,此肺与大肠有热,用柴胡饮子一服,诸 症顿退。后又发搐切牙顿闷,此肝脾气血虚也,用四君、芎、归、钩藤钩而愈。 一小儿咳嗽恶心,塞鼻流涕,右腮青白,此脾肺气虚,而外邪所乘也,先用惺惺散,咳嗽顿 愈。但饮食不思,手足指冷,此外邪虽去,而元气尚虚也,当调补脾土,而生肺金,遂用六 君、升麻,治之而愈。大凡外邪所侵,而痰涎壅塞者,宜表散之;外邪既去,而喘嗽未愈, 或更气促,肺气虚也,属形病俱虚,须用六君子之类,调补脾土,以生肺金为善。设径补肺 气,则反益其邪,况肺乃脆嫩之脏而司腠理,以脾为母。若腠理不密,风邪外侵,蕴结于肺 ,而变咳嗽诸症,乃形气不足,病气有余也,最难调理。设或呕吐伤其胃气,汗下损其津液 ,必变肺痿、肺痈。 吴江史万言子六岁,感冒咳嗽,发散过度,喘促不食,痰中有血,用桔梗汤而愈。后因元气 未复,清气不升,大便似痢,或用五淋散、黄连、枳实之类,痰喘目札,四肢抽搐,变慢风 而殁。 一小儿伤风咳嗽发热,服解表之剂,加喘促出汗。余谓肺脾气虚,欲用补中益气汤加五味子 补之。不信,乃自服二陈、桑皮、枳壳,而发搐痰涌。余仍用前药,加钩藤钩而痊。 一小儿有哮病,其母遇劳即发,儿饮其乳亦嗽,用六君、桔梗、桑皮、杏仁治之,母子并愈 。 一小儿伤食,发热抽搐,呕吐喘嗽,属脾肺气虚有热,用六君、炒黑黄连、山栀而愈。 一小儿咳嗽,因乳母素食膏粱炙 所致,用清胃散而愈。后其母因怒,咳嗽胁痛,其子亦然 ,母服小柴胡汤,子亦随愈。 吴江史万洲子,伤风咳嗽,或用散表化痰之药,反加痰盛腹胀,面色 白,余谓脾肺气虚也 ,用六君、桔梗一剂,顿愈。三日后,仍嗽,鼻流清涕,此后感于风寒也,仍用前药,加桑 皮、杏仁,而愈。 一小儿发热咳嗽,右腮赤色,此肺金有热,用泻白散而愈。次日重感风邪,前症复作,声重 流涕,用参苏饮加杏仁、桑皮而愈。但右腮与额微赤,此心火乘肺也,用人参平胃散一剂遂 痊。 一小儿咳嗽发热,右脸赤色,作渴烦闷,倦怠少食,肚腹作胀,此风邪伤肺,饮食伤脾,先 用六君、桔梗、杏仁、柴胡一剂,诸症少愈,后去杏仁、柴胡,又一剂而安。 一小儿发热,右脸赤,咳嗽痰盛,余谓∶风邪蕴结于肺,而痰作也。用二陈加桑皮、杏仁、 桔梗治之将愈,自用发散降火之剂,风痰不退,发热益甚。余曰∶此脾肺俱虚也。用五味异 功散加桔梗四剂渐愈,又用六君子汤而愈。 一小儿三岁,痰涎上涌,气喘胸满,大便不实,睡而露睛,手足指冷,此属形病俱虚也,用 六君、桔梗一剂,诸症稍缓,至四剂,将愈。复伤风寒,前症仍作,又以前药加紫苏、杏仁 、桑皮而安。 一小儿伤风咳嗽痰盛,杂用化痰等药,寒热益甚,面色或青或赤,此风热相搏也,用牛黄清 心丸一服,又六君、桔梗二服而痊。 麦煎散 治夹惊伤寒,吐逆壮热,表里不解,气粗喘急,面赤自汗,或狂语惊叫,或不语自 汗。又治瘾疹搔痒,往来潮热,或时行麻痘,余毒未尽,痰涎咳嗽,或变惊风,手足搐搦, 眼目上视,或伤风头痛。并宜服之。 滑石 地骨皮 赤芍药 石膏 白茯苓 杏仁 人参 知母 甘草 葶苈子(炒。各半两) 麻 黄(去节一两半) 小麦(五六十粒) 上为末,每服一钱,麦子煎汤调下。若久嗽传于五脏,或唾痰涎,或厥冷惊悸,甚则目眶肿 黑,白睛色赤,用生地黄、黑豆湿研,或膏掩目眶上,服麦煎散。久嗽成痫,服散痫之药。 小青龙汤 治伤寒表不解,恶寒体热,心下停水干呕,咳嗽喘急,或肺胀胸满,鼻塞清涕, 嗳逆气喘。仲景所谓∶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噎,或小便不利,或小 腹胀满。此汤主之。 麻黄(去节) 赤芍药 半夏(汤炮。各七钱) 细辛 干姜(炮) 甘草(炙) 桂枝(各三钱) 五味子(半 两 ,杵) 上每服二钱,水煎。 理中汤 治脾胃虚寒,胸膈痞满,或心腹疼痛,痰逆呕吐,饮食减少,气短羸困,或霍乱吐 利,手足厥冷,不喜饮水者。 人参 白术 干姜(炮。各等分) 甘草(炒,减半) 上每服三钱,水煎热服,或研末,白汤调下。 惺惺散 治外感风寒,鼻塞痰嗽发热。 桔梗 细辛 人参 白术 甘草 栝蒌根 白茯苓 上为末,每服二钱) 入薄荷五叶,水煎服。 参苏饮 治感冒发热头痛,伤风咳嗽,伤寒呕吐,胸膈不袂,痰饮凝结。 紫苏 前胡 陈皮 半夏(泡七次) 干葛 茯苓 枳壳(炒) 桔梗(各三钱) 甘草(一钱) 人参(三钱) 上为末,每服一二钱,姜枣水煎服。 保肺汤 治肺胃受风热,痰盛咳嗽,喘吐不止,及治久嗽不愈。 山药 白茯苓 紫苏叶(各一钱) 白僵蚕(去丝嘴,炒,二钱) 藿香(五分) 百部(六分) 黄芩 防 风杏仁(去皮尖麸炒。各一钱) 百合(五分) 五味子(一钱) 桔梗(一钱) 上水煎,食后服。 天麻防风丸 治惊风咳嗽,身体壮热,多睡惊悸,手足抽掣,精神昏愦,痰涎不利,及风邪 温热。 天麻 防风 人参 辰砂 雄黄 麝香 甘草(炙。各二钱半) 全蝎(炒) 僵蚕(各半两,炒) 牛 黄 一方有胆南星,无麝香。上为末,炼蜜丸,桐子大。每服一二丸,薄荷汤下。 麻黄汤 治太阳症,头疼发热,身头恶风,无汗喘满,脉浮紧,八九日不解,当发汗,汗已 烦闷瞑目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 甘草(半两) 麻黄(去节,一两半) 桂枝(一两) 杏仁(去皮,三十五个) 上每服三钱,水煎。 柴胡石膏汤 治时行瘟疫,壮热恶风,头痛体疼鼻塞,心胸烦满,寒热往来,咳嗽涕唾稠粘 。 桑白皮 黄芩(各三钱半) 升麻(二钱半) 石膏 前胡 赤芍药 干葛 柴胡(各五钱) 荆芥穗(三 钱) 上为末,每服一二钱,姜二片,淡豉十粒,水煎。 葶苈丸 治脾热熏肺,或伤风咳嗽,面赤痰盛,身热喘促。 葶苈子(隔纸略炒) 防己 黑牵牛(略炒) 杏仁(去皮尖双仁,麸炒捣膏,一两) 上为末,研入杏膏拌匀,取蒸枣肉捣和丸,麻子大。每服五七丸,淡姜汤下,量儿加减。 黄芩半夏生姜汤 治胆腑咳呕苦水若胆汁。 黄芩 生姜(各一钱) 甘草(炙) 芍药(各六分) 大枣(二个) 半夏(一钱五分) 上水煎服。 甘橘汤 治心脏咳,咳而喉中如梗状,甚则咽肿喉痹。 粉草(一钱) 苦梗(一钱) 上水煎,食后服。 芍药甘草汤 治小肠腑咳,咳而失气。 芍药 甘草(炙。各一钱) 上水煎服。 升麻汤 治脾脏咳,咳而右胁下痛,痛引肩背,甚则不可以动,动则咳涎。(方见伤寒) 乌梅丸 治胃腑咳,咳而呕,呕甚则长虫出。 乌梅(三十个) 细辛 附子(掣) 桂枝 人参 黄柏(各六钱) 干姜 黄连(各一两) 当归 蜀椒(各 四两) 上为末,用酒浸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与米饭捣和丸,桐子大。每服十丸,白汤下。 赤石脂禹余粮汤 治大肠咳,咳而遗屎。 赤石脂 禹余粮(各二两,并打碎) 上每服二钱,水煎。 麻黄附子细辛汤 治肾脏咳,咳则腰背相引而痛,甚则咳涎。又治寒邪犯齿,致脑齿痛,宜 急用之,缓则不救。 麻黄 细辛(各二钱) 附子(一钱) 上每服一钱,水煎。 茯苓甘草汤 治膀胱咳,咳而遗溺。 茯苓(二钱) 桂枝(二钱半) 生姜(五大片) 上每服二钱,水煎。 牛黄清心丸(方见急惊) 泻白散(方见肺脏) 二陈丸(方见吐哕) 补中益气汤(方见虚羸) 小柴胡汤(方见痉症) 桔梗汤(方见肺痈) 四君子汤 六君子汤 清胃散 异功散(四方并见内钓) 地黄丸(方见肾脏) 五苓散(方见五淋) 人参平肺散(方见夜啼) 白饼子(方见发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