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尚未登录,请登录。
幼科证治准绳作者:王肯堂
<目录>集之四·心脏部二\痘疮上
<篇名>初热证治 属性:〔海〕小儿 疹初发,未能辨认间,但求所出之由,因内因外及不因外内,随其 所伤,如法服饵,防其变故,抑其盛气,比之他证,尤不可缓。或发或泻,或解其 肌,或化其毒,求其所起之由,凉血清肺,调其脏腑,平其饮食,谨其禁忌,严其 养摄,适其寒温,将理有法,俾尽其道,使出无不快之经,成无不痂之溃,既愈之 后,不致游毒流汗虚腠,目疾膜翳,疮疖痈瘤,喉闭嗌肿,潮热汗泄,此治 之大 略也。(海藏所谓 即痘也非心为 之 )又云∶外者外治,内者内治,中外皆和,其 自出。 至于恶寒者发之,表大热者夺之,渴者清之,大便秘结者下之,小便不通者利之, 惊者安之,泄者分之,可以执一为哉?大抵伤寒同治,随经用药,最为高论。假令 五日已里,诸病与 疹不能辨别者,不可疑作 疹,必须发之,但各从其所伤应见 治之,皆不妨 出,若强发之,其变不可胜数矣。如外伤,升麻汤主之。内伤, 枳实丸主之。大便 者,枳术丸主之。若伤冷者温之,神应丸。恶寒者发之, 宜防风苍术汤。表大热者,夺之,此表者,通言三阳也,夫阳盛者,气必上行, 言夺者,治之不令上行也,是知无三阳表证,有三阳里证染于有形也,此言表,总 三阳之名也。渴者清之,大渴者白虎汤(暑月用之)。小渴者凉膈散。(凉膈散,去硝黄加甘 桔者、稳。)大便秘结者下之,桃仁承气汤、四顺饮子、柴胡饮子、选用,察其在气在血, 必内实能食而秘者可用,但当微微润之。小便不通者利之,导赤散、八正散、之 类,当求上下二焦何经而用之。惊者安之,凉惊丸。重者泻之,泻青丸。泄者 分之,寒则异功散、四君子汤。热则泽泻茯苓汤。〔吕〕凡疮欲出而未出,因发搐 者,是外感风寒之邪,而内发心热也,宜王氏惺惺散或人参葛根汤、木香参苏饮。 凡疮欲出未出而吐利者,是中焦停寒,或夹宿食也,宜四君子汤加砂仁、陈皮或 和中散,如夹宿食者用紫霜丸。〔张〕治痘,全在发热之初看其热势微甚,微者固 不必治,甚者当解则解,当汗则汗,当下则下,使毒瓦斯得以发泄,则后去不能为害, 痘亦稀少平顺,失此不治,则热毒渐盛,难以解救,大抵此际热甚,非汗则表不解, 非下则里不解,然药味之轻重,当随病势之微甚而用之。〔垣〕痘证少具,痘未发, 与升麻汤三五钱,带热服之,待其身表温和,痘证已显,止药。如其身凉,痘证未出,只 时时与甘桔汤宽胸膈,利咽喉。大便酸臭,不消化,畏食或吐,乃内伤饮食,宜枳术 丸。伤冷食饮,神应丸。如见伤食,又见痘证,先与不犯大黄、巴豆、药克化过,再 与升麻汤,如食重伤,前药不能过,再与犯大黄、巴豆药过之。(此须分证之表里虚实而斟酌 之,先里后表,亦非古法,如克化药不能过,多是脾气虚、而克化药又重伤之,若无 便秘里实之证,其可遽用大黄巴豆下之乎。)凡初发疑似,但肌表热而无内伤证者,宜用辛凉 之剂调之,以四物解肌汤主之。或云,凡发热疑似之间,宜用人参败毒散一剂以发之,是 与不是,一发便明,大抵疮疹只要发尽,不使留伏于中也。凡发表,宜保婴丹加姜葱煎汤化下, 一也。或升麻葛根汤去升麻,加苏叶姜葱,二也。或羌活散加制砂、姜葱,三也。此可行之于 已发热之时。未发热之前不可行也,既见红点之后亦不可行,恐表虚故也,如或行之,只 宜参苏饮调保婴丹,浓盖取汗。凡初发表,要看天时,如时大寒,则腠理闭密, 气血凝涩,防其发泄得迟,有毒瓦斯壅遏之变,以辛热之药发之,宜桂枝葛根汤、五 积散去干姜主之。如时大热,则腠理开张,气血淖泽,防其发泄太急,有溃烂之 变,以辛凉之药解之,宜升麻葛根汤、双解散主之。如不寒不热,天气温和,只 人参败毒散,甚佳。〔翁〕小儿出痘,凡里有大热,当利小便,使心火有所引导, 虽不用凉药,其热自去矣,导赤散主之。若里有小热,不宜利小便,当解毒, 若小热利小便,反泄肾气,宜犀角地黄汤、消毒饮。〔万〕或曰,痘疮发热, 何以能预识其轻重而解之耶?曰∶凡发热乍进乍退,气色明莹,精神如常,大 小便调,能食不渴,目清唇润,此毒轻也,痘必稀疏,纵出多,亦自易发易靥。 如壮热不减,气色惨暗,精神昏闷,大便或秘或泻,不能食,目赤唇焦,此毒 甚也,痘必稠密,宜预解之。其出疏者,防其有伏,未可便许为疏,但看热减 渴止,精神爽快,清便自调,能食,更无他苦,是真疏且轻也。或曰,既识 其候,知痘稠密,何以解之,曰诸疮皆属于心,心之华在面,如初发热,青筋 现露,目中泪出,此毒发于肝,肝木生心火,从后来者为实邪,肝为水泡,风 火相扇,必作瘙痒,宜先解肝之毒。面赤如锦,额上红筋露现,谵妄多惊,此毒发 于心,心火自旺为正邪,君主不明,必有陷伏,不治。口干唇焦,面黄而燥,此毒 发于脾,心火生脾土,从前来者为虚邪,脾为 ,心为疹,必有夹 夹疹,又脾主 肌肉,为火所灼,必作溃烂,宜先解心脾之毒。面色 白,鼻中干燥,或流清涕, 或衄出,此毒发于肺,心火刑肺金,乘其所胜为微邪,宜略解肺之毒。面色黑气如 烟浮,目中见鬼,头热足冷,此毒发于肾,肾水克心火为贼邪,必成黑陷不治。 疮疹发热,热气微者,其毒必少,痘出自疏,易发易靥,不须服药。热气甚者, 其毒必多,痘出自密,难发难靥,且多他变,宜预解之,宜连翘升麻汤或如圣汤并 合代天宣化丸主之。或有热微痘出反密者,其人必口燥渴,唇焦烈,小便赤少, 大便秘,身虽不大热,却蒸蒸然,此毒深热亦深,故表不大热、而里热也,宜急解 之。若烦渴引饮,大热如炙,头痛如破,或自汗,或无汗,宜白虎汤主之,甚者 石膏用至半斤,溽暑之时有此症,尤宜用之。或有热甚痘出反疏者,其人必不渴, 唇润,目中无赤脉,大小便调,身虽大热,但 然,此毒浅热亦浅,故表热里气 和也,只以升麻葛根汤。乍凉乍热,疮疹常候,若遍身如火,昼夜不休,此心火 亢甚,脾土益燥,为失其常,宜消详表里证候以施治也,如口燥渴,目赤,唇焦, 大小便不利,此表里俱热也,双解散、或连翘升麻汤、或黄连解毒汤(烦躁)、送下七物 升麻丸(四方俱本条)。如咽喉痛,甘桔汤加牛蒡子,或射干鼠粘子汤(俱咽喉)加桔梗,使咽喉 爽快,胸膈开豁,失今不治,他日咽喉闭塞,水入则呛,谷入则呕,暴哑失音,悔 之无及。 如初发热时时恶寒,身振振摇动如疟之状,其人卫气素虚,荣血亦弱,不能逼 毒快出,使毒邪留连于经络之中,欲出不出,与正相争,故振振者火之象也,以柴 葛桂枝汤加黄 主之,疮出即愈。不可错认作寒战,妄投陈氏辛热之剂以误人也。 古人养生或治病者,常顺四时之气,谓之勿伐天和,如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饮食起居,各有攸宜。凡疮疹发热之时,其初发表解肌,四时各有主方,春用羌活 汤(痘发热),夏用五苓散(惊),秋用参苏饮,冬用五积散,四时通用人参败毒散。又如春肝 旺,风木主事,调养之法,宜四物汤(失血)加防风、黄芩、木香、青皮、羌活,以折 风木之胜,又以四君子汤(不能食)加白芍药、桂心,以补脾之受制,相间服之。 夏心旺,热火主事,宜黄连解毒汤(烦躁)加麦门冬、五味子,以补肺之不足。秋肺 旺,燥金主事,宜泻白散(肺)合甘桔汤(咽喉)加牛蒡子、马兜苓,以散肺中之邪,又 以四物汤去川芎,加天麦门冬、天花粉,以润其燥。冬肾旺,寒水主事,宜五积 散以散表之寒,理中汤(泄利)加黄 、炙木香、丁香,以胜里之寒。此四时之治法也。 如天有暴风,连日不止,恐有风邪,桂枝葛根汤。夏月盛暑,或非时之热,人 参白虎汤(渴)。冬月严寒,或非时之寒,四君子汤加桂枝、生姜。久雨湿盛,五苓散 加苍术。此四候者,必疮变色有异证,可根据其法治之,苟无他候,不可妄治也,惟 谨帷幕,远风寒,毋令大热,毋令大寒,但常和暖,更常服蝉蜕膏,盖此膏能御风 邪,辟恶气,透肌快 疹也。房室之中,常烧辟秽香(禁忌),勿得间断。 凡初发热二三日间有惊搐者,以导赤散(心、)羌活汤(痘发热)、辰砂散(本条)主之。大便 秘者,三黄丸(发热)微利之。小便涩少者,导赤散。渴甚者,葛根解毒汤(痘渴)。腹中痛 者,桂枝大黄汤(痘腹痛)。腰痛者,人参败毒散(本条)。自利者,黄芩汤(痘泄利)。吐利者, 黄芩加半夏汤(痘吐利)。如脾胃素弱,自利清白者,理中汤丸(痘泄利)、或四君子汤(不能食)、肉 豆蔻丸(痘泄利)合而服之。余详各门。 〔发表〕 升麻汤 治大人小儿时气瘟疫,头痛足冷,脉数发热,肢体烦疼,及疮疹疑二之间, 并宜服之。或未经解利而疮毒已发。又云,证候未全,或未明者,但可与解散之 也。又云,患疮疹,大便自如常者,亦可服升麻汤。盖用升麻,其性苦寒无毒, 主解百毒,杀鬼邪,辟瘟瘴蛊毒,中恶腹痛,咽喉口疮,皆毒也,疮痘亦毒故也。 其次用葛根,性平,治消渴大热,解肌发表,出汗开腠理,治头痛。升麻葛根二 药,皆治伏热毒动,心恍惚,惊悸烦躁,大抵疮疹是蕴热毒,葛根解热,升麻去 毒也。病热而药性微寒,冷热相攻,则芍药治时行寒热,又活血痹,使疮痘易出 也,又利小便,疮疹有大热者,则利小便也。次有甘草调和之,况《新书》言, 疮疹渴燥甚者,亦用炙草散主之。四者解毒治热,调荣卫,为治疮疹之要药也。 为其疑二之间,非疮疹伏热而发热者,有伤寒、伤风、伤食、惊证兼患疮疹,而 禀气怯者皆发虚热,而非实热,若服之,是疮疹者则毒减而愈,他证者反以为害, 不能尽述其由,但有壮热而面青目白,睛不黄赤,大便不秘,小便清者,皆不可 服,里无蕴热故也。此药治未发疮疹之前,疮疹已愈之后,服之消毒故也,非正 出时服。 升麻 葛根 芍药 甘草(等分) 上为粗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同煎至半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亦可为细 末,汤调服。身心烦热即温服,寒多即热服。 海藏云∶升麻葛根汤,太阳阳明之药。陈文中云∶身热腹痛者、身热泄泻者、 身热惊悸者、身热汗出者、身热足冷者,俱不宜服升麻葛根汤。张巽之云∶凡 痘见 点,忌葛根汤,恐发得表虚也。万氏曰∶古人谓但见红点,便不可服升 麻葛根汤,恐发得表虚也。此盖为痘疏毒少者言,后人不达立言之旨,遽谓凡出 痘子才见红点,真不可服,殊不知升麻葛根汤四味,乃发表解毒、疏通血气、升 降阴阳之剂,痘出太密,正宜常服以解之,令陷者升之,燥者润之,郁者疏之, 过者平之,阴精不衰,而阳毒不亢也。苟谓痘疏毒少者,虽他药不可服,况葛根 汤乎。 古人治痘,以葛根汤为主,后世好奇,多立方法,法愈多而治愈难矣,苟能变 通,自发热以至收靥,葛根汤皆可增损用之,不特发表解肌而已,今以葛根汤为 主治,随证立增损法于后。 初发热解表,加柴胡、羌活、白芷、桔梗、防风。口干渴,内热也,加葛粉、 天花粉、麦门冬。自利,加条实黄芩生用。呕吐,加半夏、生姜。腹中痛, 加木香、青皮、枳壳、山楂肉。腰疼,加独活、北细辛。头疼,加羌活、 本、蔓荆子。惊搐,加木通、生地黄、灯心。小便少,加木通、车前子、瞿 麦。大便秘,加大黄。衄血,加山栀仁、玄参、生地黄。 发热三四日,热不减,加解毒药大力子、连翘、紫草、桔梗。疮不出,加防 风、蝉蜕、荆芥穗、红花子。眼痛,加密蒙花、柴胡、龙胆草。 疮出太稠密,加人参、当归、木香、紫草、大力子、防风、桔梗。咽痛,加 桔梗、连翘。疮干或带紫,或色大赤者,血热也,加当归稍、生地黄、红花、 地骨皮、牡丹皮。疮灰白色平陷者,气虚也,加人参、黄 、防风、木香、官 桂。手足疮不起,脾胃不足也,加防风、官桂、人参、黄 。 疮密起发不透,又渴者,此津液不足,加人参、麦门冬、天花粉。泄泻者, 里虚也,加人参、白术、诃子、白茯苓。疮不着痂者,湿热也,加黄 、防风、 官桂、白术。(李氏,加紫苏五分,笋尖、山楂、牛蒡子各一钱,冬月加制过麻黄一钱。) 惺惺散 治数证,皆为纯阳人所用,古人处为小儿药,非乃里寒者可服,且以药对 其证用之意,大抵浑身壮热,必由风热疮疹,伤寒时气,且先与之也,其头痛目 涩鼻流清涕者,用细辛。喘粗者,用桔梗、人参。多睡者,用茯苓。恐伤寒时气乘 里弱者,用白术也。治风热疮疹,栝蒌根也。栝蒌,味苦寒,治身热,烦满大热, 除肠胃中痼热,八疸面黄,燥渴,通月水,止小便利,热而胸痹不下乳,阳 证伤寒,治痈下乳,皆攻其热也,故非里寒者可用。其里寒者,由身有大壮热, 不渴而大便反利,小便不赤,面青目白,睛不黄赤,皆里寒证也,其中虽有白术 以温,终作为虚热者用。人之脏腑寒,则寒药先效,热药未必能制之,脏腑热, 则热药先效,寒未能制之,此势之自然也,岂得不辨表里冷热而用药也。《和剂 方》小儿伤寒壮热,当先服此,大效。次服羌活散。如壮热未退,切不可与通利 大便及凉药,恐是疮疹,服药则误矣。 苦桔梗 细辛(去叶) 人参 甘草(炒) 白茯苓(去皮) 栝蒌根 白术(各一两半)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入薄荷二叶,同煎至三分,去滓,温服。要和 气,入姜煎,不拘时候。身虽壮热,大便自利者不可服。 海藏云∶惺惺散治风热,咽不利,脾不和,少阳渴,小便不利也。 荆芥散 治麻痘子兼瘙痒,或瘾疹,大便自过。 上,用荆芥少许,烂研,以新井水将布帛滤过,入一滴许麻油,打匀,令 饮之,便不乱闷。麻痘已出,用黄蜡煎青胶水饮,即安(青胶水乃牛皮胶也。)荆芥治血风, 麻子是疹子,常言风瘙瘾疹,则皆出皮肤,其毒轻而浮,又以麻油打匀,此滑窍 之理,又以黄蜡煎青胶水服则安,此滋血行荣卫,荣卫既顺,麻疹出矣。《指迷 方》荆芥汤,乃消毒饮加薄荷煎服之。 羌活散 解热散毒,治风壅、欲作疮痘者。 羌活 独活 川芎 桔梗 蝉蜕 前胡 柴胡 地骨皮 甘草(炙) 栝蒌 天麻(炙) 荆芥 防风(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三分盏,薄荷三叶,盏内煎至二分,通口服,量大小加减药 水。此药,详其药味治风、治寒、治惊、下痰、凉脾、治血热、透肌,但实热发,无 所不治。如禀受怯弱、或脾胃弱、或外热目白睛青色,皆里无热,不可轻用。 薄荷散 小儿才觉是疮疹,宜服之。 薄荷叶(一两) 麻黄(去节) 甘草(炙。各半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中盏,枣二枚,生姜三片,同煎至六分,去滓,放 温,日三两次服。此是小儿禀受壅实,毒瓦斯甚者宜服之,盖此方云∶小儿才觉是 疹痘便服之。服之而汗出者,服调中散。服薄荷散若作寒热,脉反迟者,进脱齿 散以温之。详其理,非下药之法也,实者服之未必安,虚者用之必危殆。 参苏饮(方见急惊) 人参羌活散(方见急惊) 羌活散 此方,初热暂用,兼治惊搐。 羌活(一钱二分) 独活 荆芥(各八分) 前胡 防风(各一钱) 柴胡 白芷 蝉蜕 甘草(各四分) 细辛(一分) 上,加薄荷三叶,水一钟,煎五分,不拘时服。发搐及热盛不退者,暂服。煎 熟用制砂调下,治搐如神。 人参败毒散 治伤风、瘟疫、风湿,头目昏眩,四肢痛,憎寒壮热,项强,目睛疼。 寻常风眩拘倦,风痰身体项疼,及咳嗽鼻塞,声重寒热,并治之。 柴胡 前胡 川芎 枳壳 羌活 独活 茯苓 桔梗 人参(各一两) 甘草(半两)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生姜薄荷煎。 李氏败毒散 治初热壮盛等证。 即前败毒散加升麻、荆芥、牛蒡子、蝉蜕、山楂、地骨皮、薄荷、紫苏、紫草。 减独活、柴胡、茯芩、人参。 如热甚,加柴胡、黄芩。夏,加香薷。冬,加麻黄。泻,加猪苓、泽泻。 上,姜一片,水煎,临服加葱白汁五茶匙。 正气散 甘草(炙,三分半) 陈皮 藿香(去梗) 白术(各五分) 浓朴(姜制) 半夏(姜制, 各一钱半) 上细切,作一服,加生姜三片,大枣一枚,水煎服。 调解散 青皮 陈皮 枳壳(麸炒) 桔梗(去芦,炒) 人参 半夏(炮七次) 川芎 木通 干葛(各 四分) 甘草 紫苏(各二分) 上细切,作一服,加生姜三片,大枣一枚,水煎服。一方,加紫草、糯米。 苏解散 治痘初壮热,头疼腰痛,腹疼作胀,一切热毒甚者。 紫苏 葛根 防风 荆芥 白芷 蝉蜕 紫草 升麻 牛蒡子 木通 甘草(各等分) 上,加灯心葱白各七根,水煎,热服。 和解汤 解表和中。 升麻 干葛(各一钱半) 白芍(一钱) 人参 防风(各七分) 川芎(八分) 甘草(五分) 上,用姜一片,水煎服。 上十七方,发表平剂。 王朝奉四物解肌汤 芍药 黄芩 升麻 葛根 每服四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服。或云,小儿伤寒疫疠,潮热疮疹,五 日已衰,疑似不能辨别者,并皆辛凉之剂调之,即以四物汤解肌之类。海藏云∶ 此论即有表也,若内伤腹中有物,未得大便而发热者,当以食药去其物则可,若 得便后,仍发热在表者,亦宜此解肌汤,比钱氏升麻葛根汤减甘草,加黄芩,以 有表热之意也。 防风苍术汤 治小儿邪热在表,恶风恶寒,疮疹未出,可解表、发 疹。 防风 甘草(炙。各半两) 苍术 石膏(各一两) 川芎 黄芩(各二两) 上为粗末。每服二钱,生姜三片,薄荷七叶,水煎,日二服。 双解散 即防风通圣散、益元散、二方也。 防风 川芎 当归 白芍药 薄荷叶 大黄 连翘(各五分) 石膏 桔梗 黄芩(各八分) 白术 桂枝 荆芥穗(各二分) 滑石(二钱四分) 甘草(一钱) 上,锉细。加生姜三片,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无时。 葛根橘皮汤 治冬温未即病,春被积寒所折不得发,至夏热得其寒解,冬温始发, 肌肉斑斓,瘾疹如锦纹、而咳,心闷,但呕吐清汁,服此。 葛根 橘皮(去白) 杏仁(去皮尖) 知母 黄芩 麻黄(去节) 甘草(炙) 上锉散,等分,每服抄三钱,用水一盏,同煎半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上四方,辛凉之剂,表有实热者宜之。 五积散 白芷 川芎(各三分) 桔梗(一分半) 芍药 茯苓 甘草(炙) 当归 桂枝 半夏(各二分) 陈 皮枳壳 麻黄(各五分) 苍术(一钱) 浓朴(四分) 上,除桂枝、枳壳二味别为粗末外,一十二味锉细,慢火炒令转色,摊冷,次 入二味末,令匀。水一盏半,生姜三片,煎至一盏,去滓,温服无时。 桂枝葛根汤 桂枝 葛根 赤芍药 升麻 防风 甘草(各一钱) 上锉细。加生姜三片,淡豆豉一钱,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无时。 柴葛桂枝汤 柴胡 葛根 甘草 桂枝 防风 人参 白芍药(各等分) 上锉细。加生姜三片,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 上三方,辛温之剂,表有寒邪者宜之。 〔攻里〕 大便酸臭,不消化,畏食或吐,乃内伤饮食,宜枳术丸,伤冷食饮,神应丸。 紫霜丸(变蒸) 神应丸 枳实丸 枳术丸(俱大科伤食) 七物升麻丸 升麻 犀角 黄芩 朴硝 栀子仁 大黄(各二两) 淡豉(二升,微炒) 共为末,蜜丸如黍米大。凡觉四肢大热,大便难,即服,取微利为止。 备急丸 木香(二钱半) 大黄 牵牛末(各五钱) 上为细末,神曲糊丸,绿豆大。每服五七丸,食前,山楂煎汤下。 〔和中〕 加味四君子汤 人参 白术 茯苓 砂仁 橘红(各一钱) 甘草(五分) 水一钟,煎六分,食前温服。 和中散 浓朴(姜汁制,炒,一钱半) 人参 白术 茯苓(各一钱) 干姜(炮) 甘草(炙。各六分) 姜、枣煎服。 〔六一例〕 六一散 治诸热证,暂用。 桂府滑石(水飞过,六两净) 大甘草(去皮,为末,一两) 上,和匀。每用一钱,薄荷汤或冷水调下。内加制辰砂三钱,名辰砂六一散, 治狂言、发搐、惊闷,用防风、荆芥、薄荷、天麻、煎汤,候冷,调下。更加牛 黄三钱,缠豆藤三钱,名退火丹,治痘初出时大热不退,及标影稠密成片者,用 紫草、木通、蝉蜕、地骨皮、红花、牛蒡子、片黄芩、灯草、各等分煎汤,候冷, 调下,能减标稀痘,极良法也。本方加郁金,名牛黄六一散,治痘后疮疖毒壅, 及天行瘟疫,冷水调下,多服大效。 大灵丹 治壮热颠狂,惊搐谵语,红紫斑焦干陷,一切恶证。 白滑石(飞过三两) 雄黄(飞过) 犀角(各三钱) 辰砂(飞过三钱半) 牛黄 冰片(各一钱) 麝香(五分) 上研极细,和匀,用升麻、甘草、防风、薄荷、灯草、牛蒡子、红花、紫草、 黄连各三钱,水二碗,煎至半碗,细绢滤去滓,加蜜四两同熬,滴水成珠,和前 药丸,如小龙眼大,金箔为衣。每用一丸,灯心汤下,暑月冷水化下。 无比散 初热服之,甚能稀痘,又治痘夹黑点子,及黑陷、黑痘、等证。 辰砂(一钱) 冰片 麝香 牛黄(各五分,如无牛黄用牛胆南星代之) 腻粉(二钱) 一方,有蟾酥。 上,研细末。一岁儿服一字,大者五分,刺猪尾血三两点,新汲水调和送下, 取下恶毒如烂鱼肠、葡萄穗状,即愈。 小无比散 治痘壮热口渴,小水涩,大便秘,口气热,烦躁不宁,或焦紫,或红斑, 自发热至起壮时有热者,皆可用,痘后余热亦可用。 桂府滑石(飞过,六两) 石膏(飞过,一两) 粉草 寒水石(各五钱) 郁金(蝉肚、 小者,甘草汤煮干,为末,七钱) 上,俱制净末,和匀。每五岁者服二钱,大人再加。冬月,灯心汤下。夏月, 井水调下。热甚不解者,井水磨犀角汁调下。若红紫顶陷不起,加穿山甲末 一分、麝香半分、紫草煎汤加酒一二匙,调下,即起。 大无比散 治热毒太甚,惊狂谵语引饮,痘疮红紫黑陷。 桂麻滑石(飞过,六两) 粉草(一两) 辰砂(飞,三钱) 雄黄(飞,一钱) 上为末。每三五岁服一钱,十岁服二钱。发热之初,用败毒散调下,亦能稀痘。 若报痘后,用灯心汤下。 〔凉血解毒〕 犀角地黄汤(失血) 消毒饮(咽喉) 玳瑁汤 治时行豌豆疮及赤疮疹子,未发者令内消,已发者解利毒瓦斯,令不太盛。 生玳瑁 生犀(各以冷水浓磨汁二合) 上同搅令匀。每服半合,微温服,一日四五服为佳。 又治出而未快者,宜服之。又云∶毒瓦斯内攻,紫黑色,出不快,用玳瑁水磨浓 汁一合,入 猪心血一皂子大,以紫草浓煎汤,都作一服服之。玳瑁、犀角,其 性微寒,以治热毒,则知其无失也,二药皆治瘟疫蛊瘴,解百毒,通血脉,消痈 肿,故用之以解蕴毒,可宜服也。 犀角饮子 解热毒,去风疹。 犀角 甘草(炙。各半两) 防风(二两) 黄芩(一两) 上为粗末。每服五钱,用水一小盏,煎至半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犀角汤 治小儿疹痘疮及赤疮子。 犀角(屑) 大黄(炒) 桑白皮(蜜炙) 钓藤 甘草(炙) 麻黄(去节。各一两) 龙 胆草(半钱) 石膏 栝蒌 黄 (炙,各半两) 上为粗末。每服一钱,水一小盏,煎至四分,去滓温服,量儿大小加减服。疮 子退后,浓磨犀角水涂之,更良,钱氏亦附方同以此药治疗疮疹太盛,令不入眼, 则名调肝散。此药治风盛气实,心肝血热,津液内燥,大便不通,毒瓦斯上盛,表 热未散之药也,且大黄、栝蒌、治内燥,钓藤、龙胆、治风血热,桑白皮、石膏、 治上焦热,麻黄、黄 、散肌热,犀角、甘草、解毒,大抵用药贵于与病相主, 则病去而正气自复,苟为不然,则反为大害,如犀角散,自非大便数日不通、喘 急闷乱、烦躁谵语者岂可服之,恐病药不相主治也。 夺命散 治疮疹已发未发,并宜服之。 升麻 糯米 紫草 甘草(各半两) 木通(二钱半) 上,锉为散。每服一大钱,水七分,煎四分,去滓,温服。出疮疹热毒势甚者 可服,解蕴热,利小便。疮痘初发气盛,亦宜服。 牛蒡散 凉血解毒。 上,用牛蒡子炒为末,水煎一盏服之,小儿,冬月有非节之暖,及春月天气暄 暖,或甘肥之过,或重衣温浓,帏帐周密,伤皮肤,害血脉,疮疡发黄,是生多 疾,宜预常服之也。 独胜散 治小儿发疮痘,早微热,晚大热,目黄胁动,身热手冷,发甚如惊者。又 名牛蒡僵蚕散。 牛蒡子(半两) 白僵蚕(一分) 上为粗末。每服一大钱,水六分盏,紫草二七寸,同煎至四分盏。连进三服, 其痘便出。此药用牛蒡子出痈透肌,白僵蚕治遍身瘾疹,疼痛成疮。为末,酒调服 之,立瘥。又,以紫草煎之,令利窍,是疮疹证无虚寒证者,服之立出也。 解毒疏痘汤 预服,解热去毒。已出,解热毒 疹,又治红紫口干、壮热谵语。 防风 荆芥 羌活 柴胡 川芎 白芷 当归 连翘 黄芩 黄连 黍粘子 紫草 蝉蜕 上,姜葱水煎服。 安 散 调理疮疹。 升麻 赤茯苓 羌活 黄 人参 桔梗(炒) 枳壳(麸炒) 甘草(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水七分盏,紫草、薄荷、少许,同煎至四分盏,去滓, 放温服之,量儿大小增减。此药为解毒凉血,生肌宽肠,导热利小便快膈之药也, 患疮疹有热无寒者,可服之。 西来甘露饮 清热解毒如神,凡发热之初,五日以前,而热不退,痘色红紫,口渴 大便结燥,服之即能红润,亦治疹家烦热,口干咳嗽,疹色枯燥,或谵语喘急, 睡卧不安。 丝瓜藤(霜降后三日、近根二尺煎断,将根头一节,倒插入新瓦瓶中,上以物掩之,勿使灰 尘飞入,次日、以好新坛一只,将瓶中之汁、倾在坛中,仍将藤照前插入瓶内,三日后,汁 收尽,将坛封固收藏,听后取用) 若发热烦躁口渴,未见红点,将茜根一两,水煎浓汁二酒杯,搀丝瓜藤汁二酒 杯,相和服之,立安。痘出亦轻。若已见标,颜色红紫及稠密者,用紫草煎浓 汤冲服,便见红润。若夹斑者,犀角、紫草、茜根煎汤冲服,寒月用酒煎冲 服。盖此汁极能解毒清热,尤治天行时疫,每以生姜汁少许,加蜂蜜调匀,服 之有神功。 浑元汁 即紫河车,不拘男女,初胎者尤妙,入新瓦罐内封固,其口上以碗覆,埋于土 中,久则化而为水,是也。专治气虚血热,痘色红紫,干枯黑陷等证,以此汁清 而补之,其效立见,气虚甚者,人参、紫草煎浓汤冲入服之。 蝉蜕膏 蝉蜕(去毒) 当归 防风 甘草 川芎 荆芥穗 升麻(各等分) 加白芍药 上为末,炼蜜、丸如芡实大。每服一丸,薄荷汤化下。 辰砂散 好辰砂(一钱) 丝瓜(近蒂三寸、连子,烧灰、存性,此物发痘疮最妙) 上研末。蜜水调服。云∶多者可少,少者可无,或以紫草、甘草汤调服, 尤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