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鉴赏

你尚未登录,请登录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作者:不详

<目录>卷十四
<篇名>咳嗽论(附痰饮上气)


属性:夫咳嗽者。内经以为肺感微寒而所作也。若七八月之间。肺气旺盛之时。病嗽者。其病必实。非久病也。其
证面赤痰盛而身热。治当下之。钱乙用葶苈丸。若病久者。不可下。若十一月十二月嗽者。
乃伤风寒嗽者。风寒从背第三椎肺俞穴入。其证烦闷恶风憎寒。昼轻夜甚。治当汗之。钱乙用麻黄汤。若有热
证。则面赤饮水。涎壅咽喉不利。钱乙兼用甘桔汤。若嗽于五六月间。其病身热痰盛唾粘。或痰盛不甚喘。面
赤或时饮水。钱乙并以褊银丸下之。若肺盛。嗽而后喘。身热闷乱而肿。或饮水不饮水者。钱乙用泻白散。昔钱
乙治张氏孙儿九岁。病肺热咳嗽。前医以珠犀龙麝牛黄药治之。一月不愈。其证咳嗽喘急闷乱。饮水不止。全不
能食。召乙治之。乙用使君子丸益黄散。张曰。本有热。何又行温药。他医用凉药攻之。一月尚无效。乙曰。凉
药久则胃寒不能食。小儿虚不能食。当与补脾。候饮食如故。即泻肺经。病必愈矣。服补脾药二日。其子欲饮
食。以泻白散泻肺遂愈。张曰。何以不虚。乙曰。先实其脾。然后泻肺。故不虚也。
又伤风寒咳嗽。无热证而但嗽者。钱乙用麻黄汤。及化痰药治之。若肺虚。而嗽有哽气。时时长出。喉中有
声者。此久病当补也。钱乙用阿胶散。昔钱乙治杜氏子五岁。自十一月病嗽,至三月未止。始得嗽而吐痰。乃风
寒入肺也。风在肺中。故嗽而吐痰。宜以麻黄辈发散。后用凉药压之。即愈。他医却以诸药下之。其肺即虚而嗽
甚。至春三月间尚未愈。乃召钱氏看之。其候面青而光。嗽而喘促哽气。又时长出气。钱曰。病困十已八九矣。
所以然者。面青而光。乃肝气旺也。春三月者。肝之位。肺衰之时也。嗽者肺之病。自十一月至三月久。即肺虚
痿。又曾下之。脾肺子母俱虚。复为之所胜。此为逆也。故嗽而喘促哽气。长出气也。乙急与泻青丸泻肝后。
与阿胶散实肺。次日面青而不光。乙又与补肺。其嗽如前。又与泻肝。未已。而又加肺虚。唇白如练。乙曰。此
病必死。不可治也。何者。肝大旺而肺虚绝。肺病不得时。而肝胜之。今三泻其肝。而肝病证不退。三补其肺。
而肺病尤虚。此不久生。故言死也。此证病于秋者。十救三四。病于春夏者。十难救一。果大喘而死。
又肺气不足。谓寒邪所干。咳嗽喘满短气者。治补肺。昔钱乙治李转运孙八岁。病嗽而喘满短气。他医以为
肺经有热。用竹叶汤牛黄膏治之。三日加喘。召乙治之。乙曰。此肺气不足。复有寒邪。即便喘满。当补肺脾。
勿服凉药。李曰。已服竹叶汤牛黄膏。乙曰。何治也。前医至曰。退热退涎。乙曰。何热所作,医曰。肺经热而
生嗽。嗽久不除生涎。乙曰。本虚而风寒所作。何热也。若作肺热。何不治肺。而反调心也。竹叶汤牛黄膏皆治心药也。
医有惭色。乙根据所论而治愈。
又咳嗽咯脓血者。肺热也。钱乙用甘桔汤。若嗽而吐痰涎喘者。先实其脾。钱乙用益黄散。后微下之。钱乙
用褊银丸。涎退即补肺。乙用阿胶散。昔乙治段斋郎子四岁。病嗽身热。吐痰数日咯血。前医以桔梗汤防己丸治
之。不愈。涎上攻。吐喘不止。请乙治之。乙下褊银丸一大服。复以补脾药治之。或问此子咯血肺虚。何以下
之。乙曰。肺虽咯血。有热故也。久则虚痿。今涎上潮而吐。当下其涎。若使不吐涎。便为甚。盖吐涎能虚。又
生惊也。痰实上攻。亦使发搐。故根据法只宜先下其痰为顺。此治先下后补。与前论先补后下。其意相反者。经以
谓病有缓急。治有先后也。治病证如钱乙。所以得圣人之旨趣,学人宜为法耳。嗽而吐青白绿水者。此胃冷有停
饮也。乙用百祥丸下之。嗽而吐痰涎乳食者。此有伤宿滞不化也。乙用白饼子下之。
若久嗽肺虚亡津液者。乙用阿胶散补之。治嗽大法。盛则下之。久则补之。风则散之。更量大小虚实。以意
施治。是以慎护小儿。须常着夹背心。虽夏月热时。于单背心上当背更添衬一重。盖肺俞在背上。恐风寒伤而为
嗽。嗽久不止。亦令生惊。若百 内儿病嗽者。十中一二得全。亦非小疾也。
又有停饮作痰者。由儿乳饮失宜。致脾胃不和。停滞其饮不散。留结成痰。若随气上干于肺而嗽者。此为痰
嗽。若不嗽者。则肺壅不利。咽塞唾涎。胁腹膈滞。
又脾胃冷热不调。涎不归胃。致涎流口角。而无休止。冷者鼻上色青。及大便青白。热者鼻上赤色。及大便
赤黄。以上除钱乙所用方。本集载之外。今叙诸方于后。
金华散
治婴小咳嗽。
郁金(半两) 防风(去芦及叉枝一分) 半夏(一分) 巴豆(二十一粒) 皂角(一挺)
上以水一升。于银器用煮诸药。至水干。去巴豆皂角不用。外三味别用温汤洗净。焙干为细末。每婴孩一
字。二三岁半钱。四五岁上者一钱。薄荷蜜水调下。不拘时候。
藿香散
治不因风寒所得。肺胃气不和而咳嗽。
藿香(去土二十一叶) 枳壳(二片去穣湿纸裹煨令熟) 蚌粉(枳壳大一块)
上为细末。婴小服一字。二三岁半钱。蜜水调下。不过二三服安。儿大以意加之。无时。
紫金丸
治诸咳嗽。坠化痰涎。以叶子雌黄不拘多少。研细。入锅子内。微火中烧令成汁。候冷取出。再研细软。饮
和丸萝卜子大。熟水下丸二个。临睡。
杏仁煎
治小儿咳嗽上气。以去皮尖炒黄杏仁一升熟捣。用蜜三合。先入一合。捣令强。次入一合捣如膏。
又入一合捣熟。每食后用少许。顿儿口中。含化咽之。日三次。无时。
生姜煎
治小儿咳嗽。
生姜(一两) 干姜(六钱炮) 桂心(一分) 甘草(四钱炙) 杏仁(去皮梢炒黄一两) 款冬花(去
枝梗) 紫菀(各四钱)
上为末。以蜜一两。入药在内。微火上煎之如饴。量大小多少与含化咽。百日儿如枣核大。甚效。
款冬花丸
治小儿咳嗽。日瘥夜甚。初不得息。不能复啼。
款冬花 紫菀(各一两半) 桂心(半两) 伏龙肝(一分)
上同为细末。炼蜜和如泥。每取枣核大。敷乳上。令儿吮之。渐渐令儿饮。一日三次。
麦门冬汤
治初生儿十日上至五十日。卒得謦咳吐乳。呕逆暴嗽。昼夜不息。
麦门冬(去心一两) 紫菀(去芦三分) 甘草(二钱半) 桂枝(半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以绵蘸。滴儿口中。昼夜四五遍。仍节乳
哺。
五味子汤
治小儿风冷入肺。咳嗽气逆。面青喘迫。昼夜不息。饮食不下。
五味子(去枝梗) 当归(去芦各半两) 麻黄(去节) 干姜(炮) 桂心 人参(去芦) 紫菀 甘草
(各一分) 细辛(去苗半分) 大枣(三枚)
上为粗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半盏。去滓温服。量儿大小。
人参半夏汤
治小儿痰逆。咳嗽不止。
人参(去芦) 半夏曲 白芷(各半两) 藿香叶(去土一分) 丁香 杏仁霜(各半分)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钟。生姜五片。陈粟米五十粒。煎至七分。去滓。时时呷服。日三四。忌醋咸炙
爆生冷。
款肺散
治小儿风壅痰盛。咳嗽气急。壮热颊赤。昏愦呕吐。面目浮肿。乳食减少。
白僵蚕(五两净洗去丝头足焙干) 玄胡索(去皮三两)
上为末。每服一字或半钱。澹韭汁温调服之。无时。婴孩只乳汁调半字。
治小儿咳嗽。声不出。
杏仁(一两汤浸去皮尖及双仁者以水一钟捣取汁) 紫菀(去芦半两洗去土为末)
上将紫菀末入杏仁汁中。更入蜜一合。同煎成膏。每服半茶匙。清粥饮调下。无时。
皂荚豉汤
治小儿咳嗽。以皂荚烧灰。研细末。每服半钱或一钱。豉汤调下。无时。
露蜂房散
治如前。以露蜂房二两净洗。去蜂粪尘土。以快火烧为灰。研末。每服一字。米饮下。无时。
葶苈散
治如前。
甜葶苈(半两炒) 麻黄(去根节一分) 甘草(一分炙) 贝母(去心炒一分) 杏仁(去皮尖一分炒黄
研)
上为细末。每服半钱。水半盏。煎至三分。去渣温服。无时。
诃子膏
治如前。以诃子一两。每个分作两片。甘草一分。水一大盏。煮至水尽为度。焙干为末。炼蜜和膏鸡头子
大。每用一大豆许。薄荷熟水化下。无时。
生姜浴汤
治如前。以生姜四两。煎汤沐浴。
一捻金散
治风痰咳嗽。颊赤痰盛。喘促气急。吐呕浮肿。乳食减少。
白僵蚕(直者去丝嘴一两) 甘草(半两炙) 玄胡索(去皮一分)
上为细末。每服一捻。齑汁调下。婴孩只乳汁调下半字。食后。
惺惺散
治伤寒风热。痰壅咳嗽。
桔梗(去芦) 细辛(去叶) 人参(去芦) 甘草(锉炒) 白茯苓(去皮) 白术
栝蒌根(各半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薄荷五叶。煎至半盏。温服。如要和气。更入生姜三片同煎。一方更有防
风一分。
保肺丸
治肺胃受风热。痰盛咳嗽喘吐。连声不止。及治久嗽不愈。
白僵蚕(去丝嘴炒二两) 山药(半两) 白茯苓(去皮一两) 紫苏叶(一两) 藿香(去土一两) 百
部(半两) 黄芩(一两) 防风(去芦一两) 杏仁(去皮尖麸炒一两) 百合(半两) 五味子(去枝梗一
两)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鸡头大。每服半丸一丸。煎桔梗汤化下。食后临卧服。
贝母汤
治肺感风邪。咳嗽喘满。
贝母(去心一两炙黄) 半夏(一两白矾汤洗七次焙干) 干姜(半两炮) 麻黄(去根节半两) 款冬花
(去枝梗半两) 甘草(半两炙)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水一小盏。生姜三片。杏仁二个。去皮尖。同煎五分。去渣温服。不拘时。
菖蒲煎
治肺中风邪。肩息喘鸣。或发咳嗽。
石菖蒲(一两一寸九节者良) 款冬花(去枝梗一两) 紫菀(去土净洗焙干一两) 人参(去芦一两)
桂心(一两)
上为细末。炼蜜和剂。入石臼中。杵一二百下。丸皂子大。每服一粒。煎糯米饮化下。食后临卧服。
绛朱丹
治惊风涎痰。咳嗽喘满。
天南星(二两炮) 半夏(二两汤洗七次去滑) 枯白矾(一两半) 滑石(二两火 通赤) 铅白霜(一
分)
上为细末。面糊和丸麻子大。朱砂为衣。每服十粒。姜汤送下。食后临卧服。
人参犀角散
治时气塞壅。咳嗽痰逆。喘满惊悸。风热。
前胡(去芦八钱) 桔梗(五钱) 人参(去芦三钱) 甘草(三钱炙黄) 杏仁(浸去皮尖晒干为末五
钱)
上先将前四味为末。入杏仁末拌匀。粗罗筛过。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渣温服。食后。亦能调
和五脏六腑。进美乳食。又治一切风热。服寻常凉药即泻减食者。尤宜与服。
油滚丸
治痰盛咳嗽。亦治乳嗽。
五灵脂(末一钱) 雷丸(末一钱) 巴豆(三十个去皮膜取霜)
上为细末。滴水丸芥子大。每服三五丸。油滚井水送下。临卧而服。
龙爪散
治涎喘咳嗽。以猪蹄甲四十九个。洗净控干。每个猪甲内入半夏白矾末各一字。入一罐子内封闭。不透烟
火。 通赤放冷。为细末。入研细麝香一钱拌匀。每服半钱。糯米饮调下。空腹。
辰砂半夏丸
治寒痰咳嗽。
栝蒌根(蜜炙) 天南星(汤洗) 半夏(汤洗七次) 干姜(炮各半两)
上为末。生姜自然汁和丸麻子大。朱砂为衣。每服十丸。生姜汤下。不拘时候。
玉珠丸
治诸涎嗽。半夏一两。汤洗十次。硝石一分。为细末。滴水丸麻子大。每服三五丸。生姜汤送下。不拘时
候。
百部丸
治肺寒咳嗽微喘。
百部(焙干秤三分) 麻黄(去根节秤三分二味先为末) 杏仁(四十个去皮尖微炒更煮三五沸焙干研细)
上同匀细末。炼蜜和丸皂子大。温水化下二三丸。日三服。钱乙加松子仁五个。糖和丸。含化大妙。
露蜂房丸
治肺胃虚寒。咳嗽喘满。呕逆不食。
露蜂房(二钱炒) 蝉壳(去土二钱炒) 蛤蚧(一只重四钱酥涂炙干) 丁香 木香 人参(去芦) 地黄 麻
黄(去节根)
马兜铃子 五倍子(去虫各二钱) 五味子(去枝梗) 贝母(去心焙) 杏仁(童子小便浸二宿去皮尖炒)
半夏曲(各二钱半) 款冬花(去枝梗半两)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绿豆大。每服二三十丸。生姜汤下。日三四服。食后。
缓息汤
治风伤肺气虚喘。咳嗽上气。
桑白皮(一两半) 白茯苓(半两) 白僵蚕(半两去丝炒) 甘草(一分炙) 杏仁(半两去皮尖研
后入) 人参(去芦一分) 桔梗(去芦半两) 白术(半两) 陈皮(半两去白)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水一盏。生姜三片。杏仁二个。煎至六分。
去滓。时时温服。
白术五味汤
治气逆上喘咳嗽。
白术 五味子(去枝梗炒) 人参(去芦) 款冬花(去枝梗各半两) 细辛(去土叶一分)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生姜三片。煎至四分。去滓放温。时时服。
桔梗汤
治咳嗽痰壅。呀呷。咽膈不痢。
桔梗(去芦半两) 甘草(半两炙) 紫苏叶(半两去土微炙) 石膏(半两) 半夏(半两汤泡七次)
皂荚(一分烧灰存性)
上为末。每服一钱。水一盏。生姜三片。煎至五分。去滓放温。服无时。
澹竹沥
治咳嗽短气。胸中吸吸。咯唾稠浓臭粘。以竹沥一合服之。日三四次。
木香半夏丸
治肺胃有寒咳嗽。
木香 半夏(汤泡七次焙干) 肉豆蔻(面裹煨各一两) 藿香(去土) 丁香 白术(各半两)
上为细末。生姜自然汁和丸黍米大。每服十丸。煎人参汤送下。不拘时候。
白蚬壳散
治卒然暴嗽不止。以白蚬壳不拘多少。杵研极细。每服半钱。米饮调下。无时。
五灵脂丸
治久嗽渐成羸弱。恐变疳痨。
五灵脂(去沙石半两) 蟾头(一枚酥炙黄) 蝉壳(去土半两微炒) 款冬花(去枝梗半两) 青黛(一
分研) 雄黄(一分研水飞)
上同研匀细。糯米饭和丸黍米大。每服十丸。煎人参汤下。食后。
人参半夏丸
治痰饮咳嗽。
人参(去芦) 半夏(汤泡七次) 白术 川姜(炮) 南星(微炒各半两)
上为细末。生姜自然汁煮糊。和丸黍米大。每服十丸。姜汤下。月内百 儿丸针头大。乳上吮服。不拘时
候。
马兜铃丸
治肺壅咳嗽气喘。大便不利。
马兜铃 紫苏子(炒) 人参(去芦各一两) 木香 款冬花(去枝梗各半两) 杏仁(汤浸去皮尖研后入
一分)
上前五味。先为末。入杏仁末拌匀研。炼蜜和丸黍米大。每服十丸。生姜汤下。不拘时候。
百合汤
治肺经风寒。痰壅不利。
百合 紫菀(洗焙) 白术 人参(去芦各一两) 白茯苓(去黑皮) 青皮(去穣) 甘草 麦门冬(去
心各半两)
上为末。每服一钱。水八分。淡竹叶三片。薄荷二叶。煎至五分。去滓温服。不拘时。
爽神汤
消寒痰。除肺壅。清神爽意。
白术 人参(去芦) 白茯苓(各一两) 桔梗(去芦) 栝蒌 甘草(各半两) 细辛(去苗一钱)
上为末。每服一钱。水八分。荆芥薄荷各少许。煎至五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苏香汤
治肺壅。消痰滞。
紫苏叶(去土) 木香 人参(去芦各半两) 五味子(去枝梗) 甘草 陈皮(各半两)
上为细末。每服半钱。生姜自然汁少许。荆芥汤调下。不拘时候。
蝉壳汤
治肺气壅滞不利。
蝉壳(去土微炒) 人参(去芦) 五味子(去枝梗各一两) 陈皮 甘草(炙各半两)
上为细末。每服半钱。生姜汤下。无时。
神曲汤
治痰涎壅滞。气不和顺。腹胁满闷。
神曲(一两微炒) 木香(一两) 半夏(一两用姜半斤同杵烂炒令黄姜是生姜也) 芜荑(一两) 青皮
(去穣半两炒) 甘草(半两炙) 白茯苓(半两)
上为细末。每服半钱。盐少许。沸汤调温服。无时。
白金丹
消肺壅痰实。治胸膈不利。
桑白皮(一两锉) 前胡(去芦一两) 半夏(一两汤泡七次) 白术(一两) 人参(去芦半两) 陈皮
(半两) 甘遂(一分微炒)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黍米大。温水下五七丸。周 至一二岁儿三丸。以上者以意量加。不拘时候。
前胡半夏丸
治风热痰实。肺气壅滞。涎流口出。
前胡(去芦一两) 半夏(一两汤泡七次焙干) 大黄(半两炮) 麦门冬(去心半两) 川朴硝(半两)
上为细末。生姜自然汁和丸黍米大。每服十丸。煎人参汤下。不拘时候。
犀角丸
治风热面赤。胃气不和。大小便秘沥。(沥音涩)痰实涎盛。三焦壅滞及积热蕴毒。
生犀末(一分) 人参(去芦半两) 黄连(去须一两) 枳实(去穣炒半两) 槟榔(半两) 大黄(二
两酒浸一宿切作片子以巴豆一百粒去壳皮贴大黄上纸裹定饭上蒸三次去巴豆切研炒焦)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麻子大。每服五七丸。临卧熟水下。未动加丸数。服此疏利极稳之药。
治小儿痰壅肚热诸病 以鸡子乱发熬良久。得汁与服之。良。
枳壳汤
治痰实肚热。心膈烦闷。气不调顺。不早治。恐生惊痫。
枳壳(一两去穣麸炒) 干姜(半两炮) 甘草(半两) 前胡(去芦一两) 木香(一两) 半夏(一两
汤洗七次)
上为末。每服一钱。水一小盏。生姜三片。陈皮一片。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温脾丸
治脾胃宿冷。口角涎流。(若涎渍颐颔。口角生疮。名曰滞颐。别立于后)
丁香(一两) 木香(一两) 半夏(一两用生姜六两同杵烂炒令黄) 青皮(去穣半两炒) 白术(半
两) 干姜(半两微炒)
上为末。炼蜜和丸黍米大。每服十丸。米饮下。不拘时候。
丁香汤
治如前。
丁香(一两) 白术(半两) 肉豆蔻(麸裹煨半两) 半夏(半两白矾水浸一宿洗净炒黄) 干姜(半两
炮) 甘草(半两) 人参(去芦半两)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水八分。姜二片。煎至五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治小儿口中涎出 以白羊屎纳口中。
麻黄汤
治小儿风中肺经。喘急肩息。气上不安。
麻黄(去根节二两) 半夏 生姜(各二两制曲) 甘草(一两) 桂心(半两)
五味子(去枝梗半升)
上 咀。每服二钱。水一盏。煎六分。去滓服。无时。
马通粟粒丸
治小儿喘急肩息气逆。胁下作痛。寒热往来。不进乳食。渐成羸瘦。
马通中粟粒(三分) 杏仁(汤浸去皮尖) 紫菀(去芦) 细辛(去苗各半两) 石膏 秦艽(去芦)
半夏(汤泡七次) 茯苓(去皮) 五味子(去枝梗各一分)
上为末。炼蜜丸小豆大。每服十丸。生姜汤下。日三服。加至十二丸。不拘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