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尚未登录,请登录。
普济方作者:朱梓
<目录>卷一百五十七\咳嗽门
<篇名>总论 属性:夫人所以滋养其身者。惟气与血。呼吸定息。卫气之常。失常则为咳嗽。津液流润。荣 血之 盖其 劳叫 厉风 激。忧则气聚。思则气结。悲则气紧。恐则气劫。惊则气乱。皆能发咳。却内所因。其如饮 食生冷。房劳作役。痰咳尤多。是皆不内外因也。伤风咳者脉浮。憎寒壮热。自汗恶风。口 干烦躁。鼻引清涕。伤寒咳者脉紧。憎寒发热。无汗恶寒。烦躁不渴。伤热 引饮口干。或吐涎沫。声嘶咯血。伤湿咳者脉细。骨节烦痛。四肢重着。洒 所因。诊其脉。浮为风。紧为寒。数为热。细为湿。随其部位。与人迎相应 而喉仲介介如肿状。甚则咽肿喉痹。名为心咳。咳不已则小肠受之。小肠 怒伤肝者。咳而嗽。两胁下痛。甚则不可转侧。两 胁下满。名为肝咳。 咳之状。咳呕胆汁。思伤脾者。咳而右胁下微痛。阴阴引肩背。甚则不可 咳不已则胃受之。胃咳之状。咳而呕。呕甚则长虫出。忧伤肺者。咳而喘 名为肺咳。咳不已则大肠受之。大肠咳状。咳而遗屎。恐伤肾者。咳而 涎。名为肾咳。咳不已则膀胱受之。膀胱咳状。咳而遗溺。久咳不已。则三焦受之。三焦咳 状。咳而腹满不欲食。此等皆聚于胃。开于肺。肺与膈俞最近。故内因 名肺咳嗽也。并属内所因。诊其脉。随其部位。与气口相应。浮紧则虚 涩则少血。洪滑则多痰。病者咳嗽。发作寒热。引腰背痛。或复喘满。此因房劳伤肾。病者 中满。腹胀抢心。痛不欲食。此因饥饱伤脾。病者咳嗽。左胁偏痛。引 疲极伤肝。病者咳嗽。吐白涎。口燥声嘶。此因叫呼伤肺。病者咳嗽。 此因劳神伤心。并属不内外因。诊其脉。随其类应。假如尺脉浮涩而 关脉濡。则知饮食伤脾。左关脉弦短。则知疲极伤肝。但不应人迎气 皆可类推。诊其右手寸口。气口以前脉。手阳明经也。其脉浮则为阳 善喘。脉微大为肝痹。咳引少腹。咳嗽。脉浮大者生。沉小伏匿者死 沉硬者死。咳且呕。腹胀且泄。其脉弦。弦欲绝者死。咳而脱形发热 羸瘦。络脉大硬者死。咳而尿血。羸瘦脉大者死。 问曰。咳病有十。何谓也。师曰。有风咳。有寒咳。有肢咳。有肝咳。有心咳。有脾咳。 有 得 肢 小 而引头痛口苦。谓之胆咳。咳而引舌本。谓之厥阴咳。风咳者不可下之。寒咳、肢咳、肝咳 。刺足太冲。心咳刺手神门。脾咳刺足太白。肺咳刺手太渊。肾咳刺足太 。胆咳刺足阳陵 泉。厥阴咳刺手大陵。 久咳为 。咳而时发热。脉在九菽者。非虚也。此为胸中寒实所致也。当吐之。 夫咳家其脉弦。欲行吐药。当相人强弱而无热。乃可吐耳。咳家其人脉弦为有水。可与 十枣 如小 数岁 家。 夫病者吐血。喘咳上气。其脉数。有热不得卧者死。寒家咳而上气。其脉数者死。谓其 人形 治 不清 脾湿 自愈 朴汤 嗽而 此 有劳嗽一证。皆因肺虚。或苦风寒暑湿。及劳逸抑郁。忧思喜怒。饮食饥饱。致脏气不 平。 身 饮食日少。古人云。疮一月不愈。则疮中有虫。咳嗽一月不愈。则肺中有虫。若肺中有虫。 则药难为功矣。肺虫如蚕。渐致变乱。日将月积。致成劳虫。自此而始。且劳虫亦有传尸 。亦有久病。病者心忧日虑。药不奏功。而证候日深。自此而成。着床者多矣。 感风伤冷。挟热受湿。瘀血停水。与夫肺实肺虚。皆能壅痰而发嗽也。感风者鼻塞声重。 伤 痰之黄白。唾之稀稠。从可知之。大法肺脉浮。为风邪所客。以发散表之。肺脉实为气壅内 热。以清利行之。脉濡散为肺虚。以补肺安之。其间久嗽之人。曾经解利。以致肺胃俱寒。 饮食不进。则用温中助肺。加和平治嗽等辈。至若酒色过度。虚劳少血。津液内耗。心火日 炽。遂使燥热乘肺。咯唾脓血。上气涎潮。其咳连续而不已。惟夫血不荣肌。故邪在皮毛。 皆能入肺。而自背得之尤速。此则人参、芎、归所不可无。一种传尸。病涉邪恶。五脏反克 。毒害尤深。近世率用蛤蚧、天灵盖、桃柳枝、丹砂、雄黄、安息香、通神之剂。然则咳嗽 证治。于此可以问津索途矣。抑犹有说焉。肺出气也。肾纳气也。肺为气之主。而肾为气之 藏。凡咳嗽喘壅之症。自觉气从脐下。逆奔而上者。此肾虚不能收气归元也。当以补骨脂安 肾丸主之。毋徒从事于宁肺。诸气诸痰。咳嗽喘壅之症。须用枳壳以为佐。枳壳不惟宽中。 又能行其气。气下痰下。他证自平。 夫痰嗽之疾。有一时感冒寒热者。不可便投半夏、南星等热药。恐凝滞其痰。终身为痼 疾 伤冷咳嗽。身不憎寒发热。得之脾胃受寒。传入于肺。遂成寒嗽。嗽甚则吐白沫而多呕。 此 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