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鉴赏

你尚未登录,请登录

普济方

作者:朱梓

<目录>卷二百六十六\服饵门
<篇名>服气法(附论)


属性:神仙服气之术。古方不载。黄庭、内景、玉函隐者虽有于世。而学人莫得其要。故服气
之法
或闭

赤松子服气法(出圣济总录)
序曰。天道悠长。万品不齐。人生为贵。阴阳同皆。天道坦坦。修之不迷。世何庸愚。
相随
祸莫
粮绝
月三
夫行气欲于山林中幽寂处。近东流之泉。向阳之地。沐浴兰汤。以丹书玉房为丹田方一
寸。
相去
枕高
绝谷行气法(出圣济总录)
当食日减一口。十日后可不食。二日腹中或涓涓吞饥。取好枣九枚。方寸术饼九枚。食
之。
含枣
经曰。道者气也。爱气则得道。得道则长生。精者神也。宝精则神明。神明则长存。行
气一
一息
一周
令人
便炼


经曰。行气常以月一日至十五日。念气从手十指出。十六日至三十日。念气从足十指出。


诸行气之后。或还欲食者。初饮米汁粥。日增一日。以渐加之。十日以后。可食淖饭。
勿致
经曰。行气之法。其初多不和调。令人致逆。四肢或冷。既行之久日。自益也。四九三
百六
脏六
凡初行气之时。先安身和体。若气未调身不安者。且止。和乃行之。气至则形安。形安
则鼻
徐养
诸行气。无令意中有忿怒愁忧。忿怒愁忧则气乱。气乱则逆。惟精思则正气来至。正气
来至
则气
行气之法。以鼻微微引气纳之。以口吐之。此为长息。纳气由吸也。吐气有六呼也。吹
也嘻
呼。

夫欲长生。三一当明。上一在泥丸中。中一在绛宫中。下一在丹田中。修真之士当知此。



闭气之法。以鼻微微引纳之。数满于口中微吐之。小吐即更以鼻小引咽之。如此再三。
可长
口出
行五行气法(出圣济总录)
春以丙日时加巳。食气百二十数。气于心。令心胜肺。使肺不伤肝。此养肝之时也。春
有九
夏以戊日时加未。食气百二十。以助脾。令胜肾。使肾不伤心。数亦如上季夏庚日。时
加申
秋以壬日时加亥。食气百二十。以助肾。令胜心。使心不伤肺。秋有九壬行亦如上。
冬以甲日。时加寅食气百二十。以助肝。令胜脾。使脾不伤肾。此五行食气之要法也。
四时
经曰。道以精为宝。施与则生人。留己则生身。生身则得。生人则功。遂天地有阴阳。
阴阳
则骨
则为
寸为
丹田

神仙绝谷十二时食气法(出圣济总录)
始从夜半。九九八十一咽。日出。六六三十六咽。日中。九九八十一咽。日入。六六三
十六
十五
十六
呼吸


神仙绝谷食五行气法(出圣济总录)
东方青牙。服食青牙。饮以朝华。祝已舌撩上齿表。舐唇舌。漱口咽之。三。
南方朱丹。服食朱丹。饮以丹池。祝已舌撩下齿表。漱口而咽之。三。
西方明石。服食明石。饮以灵液。祝已琢齿七。漱口咽之。三。
北方元滋,服食元滋。饮以玉饴。祝已以鼻纳气而咽之。三。
中央戊己。仰望泰山。服食精气以醴泉。祝已瞑目而咽之。三。食五行气。内附五脏。
青牙
肾也
气。饥取
月短长。
服六戊法(出圣济总录)
平旦早起正衣冠。先续甲子空戊辰。正向辰。以金梁叩玉英。涤华池。漱醴泉。吸灵液。

而三十咽其精华也。此是服三五之法。要朝暮为之。若饥者。日中饷九宫。饷九宫之法。金
梁叩玉英。三五而一咽之便止。下尽六戊。皆如行三五七九引气法。
诸避世入山欲绝谷不食(出圣济总录)
先知引三五七九之气。又当知六甲六丁。不尔者。但作家修身。食三五七九气。以口一
吐死
九九
一吐
死气
者。
九八
之法
意得
气不
诸行
务令
气逆
痿黄
重难以行。四旬颜色转悦。心志安康。五旬五脏调和。精气内养。六旬体复如故。拨关调良
。七旬心恶喧哗。志愿高翔。八旬恬澹寂寞。信明术方。九旬荣华润泽。声音洪亮。十旬正
气皆至。其效日昌。修之不止。年寿延长。三年之后。瘢灸除灭。颜色有光。行之六年。髓
填骨强。预知存亡。经历九年。役使鬼神。玉女侍旁。脑实胁胼。不可复伤。号曰真人。上
佐上皇。与天同寿。日月齐光。传非其人。身受其殃。可传而传。不可则止。可传而不传。
为遏天道。不可传而传。为泄天宝。遏道泄宝。命不终老。
神仙服气法(出圣济总录)
存心如婴儿在母胎。十月成就。筋骨和柔。以心息念和。气至呼吸如法咽之不饥。百毛
孔开
取阳时法(出圣济总录)
半夜服九九八十一。平旦寅服八八六十四。食时辰服七七四十九。正中午服六六三十六。



尸。
真人本性幽闲。发言合道。心行无瑕。漱咽灵津。服之百味自足。通三焦理正气。气自
周遍
是名

凡入气为阴。出气为阳。此二者。服日月精华也。外内自安静。安静即神定。神定则气
和。
上应
脉。
仙矣
真理六气诀(出圣济总录)
嘘属肝。呵属心。 属肺。吹属肾。呼属脾。嘻属三焦。六气各有所理。五脏有疾。皆
属于
正气
戒在
凡服气。静定安坐。寂然瞑目。叩齿闭口。鼓令气满口即咽。至九十一息。春夏服冷气。


服气法(出圣济总录)
凡欲服气。即正脚卧。先叩齿三十六下。吐去浊恶气。即上下卷肚七下。左右如之各七
度。
歇。
十歇
阴气
凡吐去浊气。若阳时。鼻微微引外气长取之术。下丹田。饱闭之食极。口中微微吐之。
任根据
雾雷
凡服气。先导引为佳。每日能咽得三五十咽津液。胜服诸药。
凡运气。如屋漏注。相连相续。送至病处。若患时疾瘴气。但能引外气。呵去之立效。
凡服气。饮一两合暖水。水是气母。又每食前。饮少许暖水。久久耐寒暑。饮多不妨。
凡为道者。当净盟漱。勿住情性。节减滋味。不欲劳形疲神。高声叫呼。嗔怒喜乐忧悲。

凡初服气。必须心意坦然。勿疑勿畏惧。气即难行。若四体调和。意自欣乐。不羡一切
事。
入生
凡服气。但不失时节。丹田常满。纵出人事。亦不可废。行之日久。虽失一时。亦无所觉。
若服气成者。终日不服气。气亦自足。至妙不可穷尽。服气但脐下丹田常满。虽叫呼读诵。
终日语言。其气力不少衰。但可行步出入少时。冷气下大妙。
凡服气成欲食。食亦不妨。亦不障气。气还作声。直至脐下。一成以后。兼食行气。皆
无窒
凡服气。欲得身中百物不食。肠中滓秽既尽。气即易行。能忍久作。自觉精神有异。四
体日
可别
兼食
患。
凡服气。面肿者。为饮淡水上冲。气壅不行。所以如此。食中尤忌胡荽芸苔邪蒿韭薤菠
菱葱
诸物皆木之精。能损脾乱气。大不可食。夫恚怒伤魂。卒哀惊魄。哭泣之事。至人不为。


凡肠长者气易固。肠短者难固。如肠中搅转作声。即须右胁着床。以右手支头。以左手
牵脚
肠屈
四坎
泄出
调气法
彭祖曰。道不在烦。但能不思衣食。不思声色。不思胜负。不思曲直。不思得失。不思
荣辱










而止
下入
皆受
达于


气息得理。即百病不生。若消息失宜。即诸 兢起。善摄养者。须知调气方焉。调气方。疗
万病大患。百日生眉须。自余者不足言也。
凡调气之法。夜半后。日出前。气生得调。日中后。夜半前。气死不得调。调气之时。
则仰
五寸
尽。
能至
不问
出。
八十
左右
病有四种。一冷肿。二气疾。三邪气。四热毒。若有患者。安心调气。此法无有不瘥也。









当使
病者
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