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尚未登录,请登录。
新修本草作者:苏敬等20余人编写
<目录>卷第十二
<篇名>桂 内容:味甘、辛,大热,有毒。主温中,利肝肺气,心腹寒热,冷疾,霍乱,转筋,头痛、腰 痛 嗽、鼻 ,能堕胎,坚骨节,通血脉,理疏不足,宣导百药,无所畏,久服神仙,不老。生 桂阳。二月、七、八月、十 月采皮,阴干。 得人参、麦门冬、甘草、大黄、黄芩调中益气,得柴胡、紫石、干地黄疗吐逆。案《本 经》唯有菌桂、牡桂,而无 此桂,用体大同小异,今俗用便有三种。以半卷多脂者单名桂,入 应。《仙经》乃并有三种桂, 常服食,以葱涕合和云母蒸化为水者,正是此种耳。今出广州湛惠为好,湘州、始兴、桂阳 县即是小桂,亦有,而不如 广州者, 交州、桂州者形段小,多脂肉,亦好。《经》云桂叶如柏叶,泽黑,皮黄心赤。齐武帝时, 湘州送桂树,以植芳林苑中, 今东山有山桂皮,气粗相类,而叶乖异,亦能凌冬,恐或者牡桂,时人多呼丹桂,正谓皮赤 耳。北方今重此,每食辄须 之。盖《礼》所云姜桂以为芬芳也。 〔谨案〕菌桂,叶似柿叶,中有纵文三道,表衷无毛而光泽。牡桂叶长尺许,陶云小桂, 或 言其叶小者。陶引《经》云∶叶似柏叶,验之殊不相类,不知此言从何所出。今案桂有二种 ,唯皮稍不同,若菌桂老皮坚板无肉,全不堪用。其小枝皮薄卷,乃二、三重者,或名菌桂 ,或名筒桂。其牡桂嫩枝皮,名为肉桂,亦名桂枝。其老者,名牡桂,亦名木桂,得人参 等良。本是菌桂,剩出单桂条,陶为深误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