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鉴赏

你尚未登录,请登录

本草纲目

作者:李时珍

<目录>草部卷十四\草之三
<篇名>莎草、香附子


内容:(《别录》中品)
【释名】雀头香(《唐本》)、草附子(《图经》)、水香棱(《图经》)、水巴戟(《图经》)、
水莎(《图经》)、侯莎(《尔雅》)、莎结(《图经》)、夫须(《别录》)、续根草(《图经》)、

时珍曰∶《别录》止云莎草,不言用苗用根。后世皆用其根,名香附子,而不知莎草之
名也。其草可为笠及雨衣,疏而不沾,故字从草从沙。亦作蓑字,因其为衣垂 ,如孝子衰
衣之状,故又从
苔乃笠名,贱夫所须也。其根相附连续而生,可以合香,故谓之香附子。上古谓之雀头香。
按《江表传》云∶魏文帝遣使于吴求雀头香,即此。其叶似三棱及巴戟,而生下湿地,故有
水三棱、水巴戟之名。俗人呼为雷公头。《金光明经》谓之月萃哆。《记事珠》谓之抱灵居士。
【集解】《别录》曰∶莎草生田野,二月、八月采。
弘景曰∶方药不复用,古人为诗多用之,而无识者。乃有鼠蓑,疗体异此。
恭曰∶此草根名香附子,一名雀头香,所在有之,茎叶都似三棱,合和香用之。
颂曰∶今处处有之。苗叶如薤而瘦,根如箸头大。谨按∶唐玄宗《天宝单方图》,载水
香棱功状与此相类。云水香棱原生博平郡池泽中,苗名香棱,根名莎结,亦名草附子。河南
及淮南下湿地即有,名水莎。陇西谓之地 根。蜀郡名续根草,亦名水巴戟。今涪都最饶,
名三棱草。用茎作鞋履,所在皆有。采苗及花与根疗病。
宗 曰∶香附子今人多用。虽生于莎草根,然根上或有或无。有薄皲皮,紫黑色,非多
毛也。刮去皮则色白。若便以根为之,则误矣。
时珍曰∶莎叶如老韭叶而硬,光泽有剑脊棱。五、六月中抽一茎,三棱中空,茎端复出
数叶。开青花成穗如黍,中有细子。其根有须,须下结子一、二枚,转相延生,子上有细黑
毛,大者如羊枣而两头尖。采得燎去毛,曝干货之。此乃近时日用要药,而陶氏不识,诸注
亦略,乃知古今药物兴废不同。如此则本草诸药,亦不可以今之不识,便废弃不收,安知异
时不为要药如香附者乎?

【修治】 曰∶凡采得阴干,于石臼中捣之,切忌铁器。
时珍曰∶凡采得连苗曝干,以火燎去苗及毛。用时以水洗净,石上磨去皮,用童子小便
浸透,洗晒捣用。或生或炒,或以酒醋盐水浸,诸法各从本方,详见于下。又稻草煮之,味
不苦。
【气味】甘,微寒,无毒。宗 曰∶苦。颂曰∶《天宝单方》云∶辛,微寒,无毒,性
涩。
元素曰∶甘、苦,微寒,气浓于味,阳中之阴,血中之气药也。
时珍曰∶辛、微苦、甘,平。足厥阴、手少阳药也。能兼行十二经,入脉气分。得童子
小便、醋、芎 、苍术良。
【主治】除胸中热,充皮毛,久服利人,益气,长须眉(《别录》)。治心中客热,膀胱
间连胁下气妨。常日忧愁不乐,兼心忪者(苏颂)。治一切气,霍乱吐泻腹痛,肾气膀胱冷
气(李杲)。散时气寒疫,利三焦,解六郁,消饮食积聚,痰饮痞满, 肿腹胀,香港脚,止
心腹肢体头目齿耳诸痛,痈疽疮疡,吐血下血尿血,妇人崩漏带下,月候不调,胎前产后百
病(时珍)。
苗及花
【主治】丈夫心肺中虚风及客热,膀胱间连胁下时有气妨,皮肤瘙痒瘾疹,饮食不多,
日渐瘦损,常有忧愁心忪少气等证。并收苗花二十余斤锉细,以水二石五斗,煮一石五斗,
斛中浸浴,令汗出五、六度,其瘙痒即止。四时常用,瘾疹风永除(《天宝单方图》)。煎饮
散气郁,利胸膈,降痰热(时珍)。
【发明】好古曰∶香附治膀胱两胁气妨,心忪少气,是能益气,乃血中之气药也。本草
不言治崩漏,而方中用治崩漏,是能益气而止血也。又能逐去瘀血,是推陈也。正如巴豆治
大便不通而又止泄泻同意。又云∶香附阳中之阴,血中之气药,凡气郁血气必用之。炒黑能
止血治崩漏,此妇人之仙药也。多服亦能走气。
震亨曰∶香附须用童子小便浸过,能总解诸郁,凡血气必用之药,引至气分而生血,
此正阴生阳长之义。本草不言补,而方家言于老人有益,意有存焉。盖于行中有补理。天之
所以为天者,健而有常也。健运不息,所以生生无穷,即此理尔。今即香中亦用之。
时珍曰∶香附之气平而不寒,香而能窜。其味多辛能散,微苦能降,微甘能和。乃足厥
阴肝、手少阳三焦气分主药,而兼通十二经气分。生则上行胸膈,外达皮肤;熟则下走肝肾,
外彻腰足。炒黑则止血,得童溲浸炒则入血分而补虚,盐水浸炒则入血分而润燥,青盐炒则
补肾气,酒浸炒则行经络,醋浸炒则消积聚,姜汁炒则化痰饮。得参、术,则补气;得归、
,则补血;得木香,则疏滞和中;得檀香则理气醒脾,得沉香则升降诸气,得芎 、苍术
则总解诸郁,得栀子、黄连则能降火热,得茯神则交济心肾,得茴香、破故纸则引气归元,
得浓朴、半夏则决壅消胀,得紫苏、葱白则解散邪气,得三棱、莪术则消磨积块,得艾叶则
治血气暖子宫,乃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也。飞霞子韩 云∶香附能推陈致新,故诸书皆
云益气。而俗有耗气之说,宜于女人不宜于男子者,非矣。盖妇人以血用事,气行则无疾。
老人精枯血闭,惟气是资。小儿气日充,则形乃日固。大凡病则气滞而馁,故香附于气分为
君药,世所罕知。臣以参、 ,佐以甘草,治虚怯甚速也。 游方外时,悬壶轻赉,治百病
黄鹤丹,治妇人青囊丸,随宜用引,辄有小效。人索不已,用者当思法外意可也。黄鹤丹乃
铢衣翁在黄鹤楼所授之方,故名。其方用香附一斤,黄连半斤,洗晒为末,水糊丸梧子大。
假如外感,葱姜汤下;内伤,米饮下;气病,木香汤下;血病,酒下;痰病,姜汤下;火病,
白汤下。余可类推。青囊丸乃邵应节真人祷母病,感方士所授者。方用香附(略炒)一斤,
乌药(略炮)五两三钱,为末,水醋煮面糊为丸。随证用引,如头痛,茶下;痰气,姜汤下;
多用酒下,为妙。
【附方】旧一,新四十八。
服食法∶颂曰∶唐玄宗《天宝单方图》云∶水香棱根名莎结,亦名草附子,说已见前。

根二大升,捣熬令香,以生绢袋盛,贮于三大斗无灰清酒中浸之。春三月后,浸一日即堪服
;冬十月后,即七日,近暖处乃佳。每空腹温饮一盏,日夜三、四次,常令酒气相续,以知
为度。若不饮酒,即取根十两,加桂心五两,芜荑三两。和捣为散,以蜜和为丸,捣一千杵,

交感丹∶凡人中年精耗神衰。盖由心血少,火不下降;肾气惫,水不上升。致心肾隔绝,
营卫不和。上则多惊;中则塞痞,饮食不下;下则虚冷遗精。愚医徒知峻补下田,非惟不能
生水滋阴,而反见衰悴。但服此方半年,屏去一切暖药,绝嗜欲,然后习秘固溯流之术,其
效不可殚述。俞通奉年五十一,遇铁瓮城申先生授此,服之老犹如少,年至八十五乃终也。
因普示群生,同登寿域。香附子一斤(新水浸一宿,石上擦去毛,炒黄),茯神(去皮木)
四两,为末,炼蜜丸弹子大。每服一丸,侵早细嚼,以降气汤下。降气汤用香附子(如上法)
半两,茯神二两,炙甘草一两半,为末,点沸汤服前药。(萨谦斋《瑞竹堂经验方》)
一品丸∶治气热上攻,头目昏眩,及治偏正头痛。大香附子去皮,水煮一时,捣晒焙研
为末,炼蜜丸弹子大。每服一丸,水一盏,煎八分服。女人,醋汤煎之。(《奇效良方》)
升降诸气∶治一切气病,痞胀喘哕,噫酸烦闷,虚痛走注。常服开胃消痰,散壅思食。
早行山行,尤宜服之,去邪辟瘴。香附子(炒)四百两,沉香十八两,缩砂仁四十八两,炙
甘草一百二十两,为末。每服一钱,入盐少许,白汤点服。(《和剂局方》)
一切气疾∶心腹胀满,胸膈噎塞,噫气吞酸,痰逆呕恶,及宿酒不解。香附子一斤,缩
砂仁八两,甘草(炙)四两,为末,每白汤入盐点服。为粗末煎服亦可。名快气汤。(《和剂
局方》)调中快气,心腹刺痛。小乌沉汤∶香附子(擦去毛,焙)二十两,乌药十两,甘草
(炒)一两
心脾气痛∶白飞霞《方外奇方》云∶凡人胸膛软处一点痛者,多因气及寒起,或致终身,
或子母相传。俗名心气痛,非也,乃胃脘有滞尔。惟此独步散,治之甚妙。香附(米醋浸,
略炒为末),高良姜(酒洗七次,略炒为末)。俱各封收。因寒者,姜二钱,附一钱;因气者
,附二钱,姜一钱;因气与寒者,各等分,和匀。以热米汤入姜汁一匙,盐一捻,调下立止
。不过七八次除根。王 《百一方》云∶内翰吴开夫人,心痛欲死,服此即愈。《类编》
云∶梁混心脾痛数年不愈,供事秽迹佛,梦传此方,一服而愈,因名神授一匕散。
心腹诸病∶艾附丸∶治男女心气痛、腹痛、少腹痛、血气痛,不可忍者。香附子二两,

》)停痰宿饮,风气上攻,胸膈不利。香附(皂荚水浸)、半夏各一两,白矾末半两,姜汁面
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姜汤随时下。(《仁存方》)元脏腹冷及开胃。香附子炒为末,
每用二钱,姜、盐同煎服。(《普济方》)
酒肿虚肿∶香附子去皮,米醋煮干,焙研为末,米醋糊丸服。久之败水从小便出,神效
。(《经验良方》)
气虚浮肿∶香附子一斤,童子小便浸三日,焙为末,糊丸。每米饮下四、五十丸,日二。
(《丹溪心法》)老小 癖,往来疼痛。香附、南星等分,为末,姜汁糊丸梧子大,每姜汤下
三、三十丸。(《圣惠》) 疝胀痛及小肠气。香附末二钱,以海藻一钱煎酒,空心调下,
并、食海藻。(《濒湖集
腰痛揩牙∶香附子五两,生姜二两,取自然汁浸一宿,炒黄为末,入青盐二钱,擦牙数

血气刺痛∶香附子(炒)一两,荔枝核(烧存性)五钱,为末。每服二钱,米饮调下。
(《妇
女人诸病∶《瑞竹堂方》∶四制香附丸∶治妇人女子经候不调,兼诸病。大香附子(擦去
毛)一斤,分作四分∶四两醇酒浸,四两醇醋浸,四两盐水浸,四两童子小便浸。春三、秋
五、夏一、冬七日。淘洗净,晒干捣烂,微焙为末,醋煮面糊丸梧子大,每酒下七十丸。瘦
人加泽兰、赤茯苓末二两,气虚加四君子料,血虚加四物料。《法生堂方》∶煮附济
阴丸∶治妇人月经不调,久成症积,一切风气。用香附子一斤(分作四分,以童溲、盐水、
酒、醋各浸三日),艾叶一斤(浆水浸过,醋糊和作饼,晒干),晚蚕砂半斤(炒),莪术四
两(酒浸),当归四两(酒浸)。各焙为末,醋糊丸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米饮下,日二。醋
附丸∶治妇人室女一切经候不调,血气刺痛,腹胁膨胀,心怔乏力,面色痿黄,头晕恶心,
崩漏带下,便血,症瘕积聚,及妇人数堕胎,由气不升降,服此尤妙。香附子米醋浸半日,
砂锅煮干,捣焙,石臼为末,醋糊为丸,醋汤下。《澹寮方》艾附丸∶治同上。香附子一斤,
熟艾四两(醋煮),当归(酒浸)二两,为末,如上丸服。妇人气盛血衰,变生诸症,头晕
腹满,皆宜抑气散主之。香附子四两(炒),茯苓、甘草(炙)各一两,橘红二两,为末。
每服二钱,沸汤下。(《济生方》)下血血崩,血如山崩,或五色漏带,并宜常服,滋血调气,
乃妇人之仙药也。香附子去毛炒焦为末,极热酒服二钱立愈。昏迷甚者,三钱,米饮下。亦
可加棕灰。(许学士《本事方》)赤白带下及血崩不止。香附子、赤芍药等分,为末,盐一捻,
水二盏,煎一盏,食前温
安胎顺气∶铁罩散∶香附子炒为末,浓煎紫苏汤服一二钱。一加砂仁。(《中藏经》)
妊娠恶阻,胎气不安,气不升降,呕吐酸水,起坐不便,饮食不进。二香散∶用香附子一
两,藿香叶、甘草各二钱,为末。每服二钱,沸汤入盐调下。(《圣惠方》)
临产顺胎∶九月、十月服此,永无惊恐。福胎饮∶用香附子四两,缩砂仁(炒)三两,
甘草(炙)一两,为末。每服二钱,米饮下。(《朱氏集验方》)产后狂言,血晕,烦渴不止。
生香附子去毛为末,每服二钱,姜、枣水煎服。(同上)
气郁吐血∶丹溪∶用童子小便调香附末二钱服。《澹寮方》∶治吐血不止。莎草根一两,
白茯苓半两,为末。每服二钱,陈粟米饮下。
肺破咯血∶香附末一钱。米饮下,日二服。(《百一选方》)
小便尿血∶香附子、新地榆等分各煎汤。先服香附汤三、五呷,后服地榆汤至尽。未效
再服。(《指迷方》)小便血淋,痛不可忍。香附子、陈皮、赤茯苓等分水煎服。(《十便良
方》)
诸般下血∶香附,童子小便浸一日,捣碎,米醋拌焙为末。每服二钱,米饮下。《直指
方》∶用香附以醋、酒各半煮熟,焙研为末,黄秫米糊丸梧子大。每服四十丸,米饮下,日
二服。戴原礼云∶只以香附子末二钱,入百草霜、麝香各少许,同服,效尤速也。
老小脱肛∶香附子、荆芥穗等分,为末。每用三匙,水一大碗,煎十数沸淋洗。(《三

偏正头风∶香附子(炒)一斤,乌头(炒)一两,甘草二两,为末,炼蜜丸弹子大。每
服一丸,葱茶嚼下。(《本事方》)
气郁头痛∶《澹寮方》∶用香附子(炒)四两,川芎 二两。为末。每服二钱,腊茶清调

头风睛痛∶方同妊娠恶阻。
女人头痛∶香附子末,茶服三钱,日三五服。(《经验良方》)肝虚睛痛,冷泪羞明。补
肝散∶用香附子一两,夏枯草半两,为末。每服一钱,茶清下。
耳卒聋闭∶香附子瓦炒研末,萝卜子煎汤,早夜各服二钱。忌铁器。(《卫生易简方》)
耳出汁∶香附末,以绵杖送入。蔡邦度知府常用,有效。(《经验良方》)
诸般牙痛∶香附、艾叶煎汤漱之,仍以香附末擦之,去涎。(《普济方》)牢牙去风,益
气乌髭,治牙疼牙宣,乃铁瓮先生妙方也。香附子(炒存性)三两,青盐、生姜各半两,为
末,日擦。(《济生方》)消渴累年不愈。莎草根一两,白茯苓半两,为末。每陈粟米饮服三
钱,日二。
痈疽疮疡∶曾孚先云∶凡痈疽疮疡,皆因气滞血凝而致,宜服诸香药,引气通血。常器
之云∶凡气血闻香即行,闻臭即逆。疮疡皆由气涩而血聚,最忌臭秽不洁,触之毒必引蔓。
陈正节公云∶大凡疽疾,多因怒气而得,但服香附子药,进食宽气,大有效也。独胜散∶
用香附子去毛,以生姜汁腌一宿,焙干碾为细末,无时以白汤服二钱。如疮初作,以此代茶。
疮溃后,亦宜服之。或只以《局方》小乌沉汤,少用甘草,愈后服至半年,尤妙。(陈自明
《外科精要》)
蜈蚣咬伤∶嚼香附涂之,立效。(《袖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