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鉴赏

你尚未登录,请登录

经络全书

作者:沈子禄、徐师曾撰

<目录>后编·枢要\常经篇第六
<篇名>八、〔肾〕


属性:(左右各一枚,状如石卵,色黑紫,当胃下两旁,入脊膂,附脊之第十四椎,前后与脐平直)
《灵枢》曰∶足少阴之脉,起于小趾之下,斜走足心(涌泉穴也),出于然谷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然
谷,穴名,在内踝前起大骨下陷中。内踝后别入跟中,即太溪、太钟等穴),以上 内,出 内廉(自复溜、
交信,过足太阴之三阴交,以上 内之筑宾,出 内廉之阴谷),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络膀胱(上股内后廉,
结于督脉之长强,以贯脊中,而后属于肾,前当关元、中极之分,而络于膀胱也。滑氏曰∶由阴谷上股内后廉,
贯脊,会于脊之长强穴,还出于前,循横骨、大赫、气穴、四满、中注、肓俞,当肓俞之所、脐之左右属肾,
下脐过关元、中极而络膀胱也);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滑氏曰∶其肓俞属肾处
上行,循商曲、石关、阴都、通谷诸穴,贯肝,上循幽门,上膈,历步廊入肺中,循神封、灵藏、 中、俞府,而上
循喉咙,并人迎,挟舌本而终);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其支者,自神藏之次,从肺络心,注胸中。
以上俞府诸穴,足少阴经止于此,而接乎手厥阴也。胸中,当两乳之间,亦曰膻中)。其别,名曰大钟,当
踝后绕跟,别走太阳;其别者,并经上走于心包,下外贯腰脊。其病气逆则烦闷,实则闭癃,虚则腰痛,取
之所别也(足少阴之络,名大钟,在足跟后骨上两筋间,别走足太阳者也。言本经从肺出络心,此言上走心包,
下外贯腰脊,故其为病如此。凡治此当取所别之大钟也)。其正,至 中,别走太阳而合,上至肾,当十四椎,
出属带脉;直者,系舌本,复出于项,合于太阳,此为一合,成以诸阴之别,皆为正也(此膀胱与肾为表里,
故其经脉相为一合。足少阴之正,自 中合于太阳,内行上至肾,当十四椎旁肾俞之次,出属带脉;其直者,
上系舌本,复出于项,合于太阳,是为六合之一。然有表必有里,诸阳之正,必成于诸阴之别,非旁通交会也)。
其筋起于小趾之下,并足太阴之筋,斜走内踝之下,结于踵,与太阳之筋合,而上结于内辅之下(足少阴之筋,
起小趾下,斜趋足心;又斜趋内侧,上然谷,并足太阴商丘之次,走内踝之下,结于跟踵之间,与太阳之筋合,
由踵内侧上行,结于内辅骨下阴谷之次),并太阴之筋而上循阴股,结于阴器(自内辅骨下,并太阴之筋,上
循阴股,上横骨与太阴、厥阴、阳明之筋合,而结于阴器者,皆刚筋也),循脊内挟膂上至项,结于枕骨,与
足太阳之筋合(自阴器内行,由子宫上系肾间,并冲脉,循脊两旁,挟膂上至项,与足太阳之筋合,结于枕骨,
内属髓海)。是动则病饥不欲食,面黑如地色,
咳唾则有血,喝喝而喘,坐而欲起,目 如无听见,心如悬若饥状,气不足则善恐,心惕惕如人将捕之,
是谓骨厥。
是主肾所生病者,口热舌干,咽肿上气,嗌干及痛,烦心心痛,黄胆肠 ,脊臀股内后廉痛,痿厥嗜卧,足下
热而痛。盛者寸口大再倍于人迎,虚者寸口反小于人迎也。